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祭祀武夷山茶神武夷君,祭品缘何不是牛羊而是鱼干?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祭祀。作为封建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活动有着严格的标准与流程。祭祀的对象来源有三:来自上古神话传说中掌管日月星辰、司风布雨等事宜的“天神”;由自然崇拜演化而来的“地祗”,多为将山川河海神格化后的山神土地或者死后封神的历史人物;以及“人鬼”,以血缘为纽带,维系宗族传承所供奉的祖先神。

这三类神明的祭祀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不同身份的人祭祀的对象也不同。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君主祭天神地祇,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

神格不同,所享受的祭品也不同。根据《史记》与《西汉会要》记载,汉武帝制订了祭祀标准,祭祀天神地祗均用牛羊作为祭品。但有一个武夷君却是例外。在以前推出的文章中,我们也曾谈及身为掌管武夷山的山神与土地的武夷君,唯独祭祀他的用品是干鱼。

同为名山大川神格化的武夷君,为什么不能和他的同辈泰山君一样享受牛羊祭祀呢?这还得从武夷君的来源说起。道教传说中,武夷君是葬于武夷山溪的仙人化身。以朱熹为代表的历代学者多倾向于认为武夷君是古代闽越族的祖先,是当时居住于武夷山的部落首领。朱熹的《武夷图序》中提到“夷落所居,而汉祀者即其君长。”

自古就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说法。大意为祭祀要以血缘与民族为区分。这就能解释作为中原汉族政权的汉王朝,在制订祭祀礼仪时,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闽越族神灵进行打压,刻意给予其低一档的祭祀标准。

中国人祭祀讲究用“生、鲜”的牛羊,且是完整的全牛或全羊,不可以用切割成块或者腌制过的牛羊肉。但是武夷君的祭品,不但不能用牛羊,而且不能用完整的鲜鱼,必须是剖腹掏肚的干鱼。

早在《周礼》中就将食物分为“死、生、鲜、薨”四种,用于祭祀的“牲牢”必须是“生、鲜”的六畜。干鱼则属于“死、薨”。同样的,《礼记》中也规定了祭品要讲究“端正恭敬”,切成块就必须方方正正,用鱼就必须用完整一尾的鲜鱼。干鱼剖腹掏肚,属于不正不全的祭品。

根据汉朝的祭祀标准,闽越族祭祀祖先,祭品必须不生、不鲜、不正、不全,只能用属于“死、薨”的食物——干鱼。不管从政治上还是从民族感情来看,这是何其大的侮辱。无怪乎后来闽越族会造反了。

几百年来,随着中原移民的大量南迁,闽越族与汉族几经融合,已几乎不复存在。但祭祀武夷君的传统却保存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武夷“幔亭宴”。

长久以来,茶文化研究中一直遗憾茶圣陆羽未曾到过福建,《茶经》没有关于武夷茶的记载。“幔亭宴”的存在却可能动摇这一观点。且待下回再聊:《趣味茶历史(二):隐藏在道教历史中的茶圣》。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夷茶神:杨太伯公
武夷茶旅,纵横古今「茶旅介绍」
【壹日壹茶】非茶之茶,晚甘喉
武夷山行
茶文化遗址:武夷御茶园
武夷大红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