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明末文坛的顶流网红,写了《肉蒲团》,他创建了芥子园书店,他是文化圈里打击盗版的第一人

说起李渔,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但是说起他的小说《肉蒲团》和杂著《闲情偶寄》,那简直是如雷贯耳。

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鸿、谪凡,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的夏李村,生于江苏如皋。他出生的1611年,正是明代万历年间,江浙的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对传统农业和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冲击。夏李村人多地薄,出外谋生的人几乎占到总人口的2/3。其中,不少人在如皋经营药材,李渔的伯父李如椿就在那开设了一家药铺,生意还算红火。李渔的父亲李如松一直帮助兄长打理店铺,李渔也因此从小生长在异乡。

1.

相传李渔出生时,母亲难产,3天3夜孩子还没生出来。这时,有位白发老人路过,绕着屋子转了一圈,又看看产妇,说腹中胎儿是天上星宿转世,李家的风水承载不起,建议挪到祠堂去生产。一去祠堂,李渔果然顺利出生了,因为这个缘故,他家里人认为这个孩子是有些天才的,就管他叫谪凡。

李渔少时即以神童之名闻达乡里,跟随父亲时习医药,也读书经。返回故里后,二十五岁在金华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二十九岁考取府庠。但是,科举仕途之路,李渔并未走通,崇祯十二年他赴杭州应乡试,名落孙山。崇祯十五年再赴乡试,因兵乱中途折返,后寓居金华,入金华府同知许宸章署中为幕客。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李渔家道中落,他已绝意仕途。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渔”,号“笠翁”,在兰溪县城东郊的伊山买地筑园,开始醉心于一种诗酒散漫,著述自娱的准隐士生活,并入伙村中的昆腔班,参与编、导戏剧。

2.

1651年,李渔遇到了性命攸关的一道坎儿。他与乡邻发生纠纷,对方扬言要打死他。李渔赶忙逃离家乡,举家迁往杭州。初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要维持一家子生计,谈何容易。

杭州,自古是繁华的所在,街上到处都可以说书听戏,看灯走马,这很合李渔的性子。他寄住在好友虞哉君家。虞哉君交游甚广,他和朋友们最喜欢和李渔聊天,因为李渔装了一肚子别处听不到趣闻传奇。李渔在这里如鱼得水,心思又活络了。一晚,虞哉君饭后来到侧院,和李渔寒暄过后,虞哉君发现李渔虽然经济拮据,但是李渔妻妾二人不仅相敬相亲,而且侍奉李渔全心全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虞哉君羡慕李渔:“笠翁兄,我给你出道题吧,你看你这妻子贤惠,妾室美貌,两人还相处得这么融洽,你就以这二人为蓝本,写一部传奇如何?”本来只是一句戏言,没想到李渔当真闭门创作二十余日,就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戏曲《怜香伴》。

《怜香伴》问世后,一时间洛阳纸贵,迅速成了畅销书。李渔终于找到了在乱世里谋生的办法,便决定靠自己文字上的专长,卖文糊口。短短数年间,凭借敏捷的才思和旺盛的创作力,李渔就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等6部戏曲剧本和《无声戏》、《十二楼》两部小说集,内容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和市井传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畅销书作家”的创作生涯,就这样展开了。

此后,他将创作的十个剧本编辑成册出版发行,合称《笠翁十种曲》,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戏剧界称李渔“所制词曲,为本朝第一”。

此外,李渔还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他创作的剧本,几分钟一个包袱,整场演出,观众笑声不断,差不多就是清朝初年的德云社。为此,李渔曾作诗阐述自己的创作主张:

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

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

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

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大家花钱看戏,就为图个乐儿,你非要玩儿高雅,给大众再教育,谁会看呢?古往今来皆如此。

李渔在创作时极其看重作品的故事性,“非奇不录”。而且,他很懂得迎合大众,毫无忌讳地对爱、欲进行露骨描写,虽为正统文人所不齿,但极受普通大众欢迎。其作品总是一问世,便被抢购一空。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数日之内,3000里外的地方也能见到他的新作。李渔成了家喻户晓的“娱乐明星”。如果把李渔放到现在,他绝对是当下顶流网红。

李渔笑傲文坛,稿约不断,稿酬也水涨船高,连续多年位居作家榜榜首,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依靠“卖赋糊口”的专业作家。他那部毁誉参半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肉蒲团》,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李渔作品的风行,使得杭州、苏州、南京等地的一些书商们千方百计地私刻翻印他的作品以牟取暴利,有些书商甚至冒李渔之名以销售自己刊刻的书籍。书商的行为影响到他的声誉和经济收入,李渔由此又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为捍卫著作权而奋战的文人。他一边请求官府为他主持公道,传札布告;一边四处奔走,上门交涉。

3.

为了便于自己的书籍刊行,50岁时,李渔索性举家迁往南京,自建寓所“芥子园”,还在园内开了自己的书店,印出的许多书籍都刻有“芥子园”的名称。“芥子园”日后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先驱。

李渔书店推出的产品,以小说戏曲为主;此外,他也愿意出版品位高雅、独树一帜的精品书,但一定是那种让人耳目一新、绝对能打出品牌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来传世的《芥子园画传》和《尺牍》系列。《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画技法的经典作品;《尺牍》则是古代和当时名人的书信汇编。

李渔看准了精品书里的空白点,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搜集那些名家的杰作,专做难做的、别人做不来的东西,他甚至请了平西王吴三桂来给他所编的《资政新书》写稿。结果,官吏商贾、文人墨客争着收藏这些书。

在经营上,李渔的“商人”本色更是表露无遗,他善于为自己吆喝,每次作品还没问世,就已经是满城皆知了。大家都被吊足了胃口,满怀期待地等着看其新作。李渔并不讳言自己的商贾行径,反而常常将卖文生涯的忧喜之情形诸诗文:

砚田食力常倍民,何事终朝只患贫。

水足砚田堪食力,门开书肆绝穿窬。

4.

李渔的一生未曾大富大贵,却不乏女性垂青,身边一直珠围翠绕。发妻徐氏是个贤惠大度的农家女子。为求子嗣,李渔后来又纳纪氏、氏、王氏、曹氏等多名姬妾。仅见于史籍记载的李渔妻妾就有10多人,她们早起洗浴打扮时必须依次排队,互相帮助整理妆容衣饰,李渔对此颇为得意。

李渔是个极其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在他办戏班之后写成的《闲情偶寄》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对美食、养生都很有研究。据传,他曾发明过“土法自来水”,以凿空的茅竹引来山泉,装设开关,随时可用;还曾亲手设计制造了一种用于冬天取暖的书桌。可以想见,当时的李渔,过得是如何闲适而惬意,也难怪近现代有越来越多的文人将他视为生活的榜样。

平日里,李渔就带着他的妻妾们游走四方,为王公贵胄们表演。他还常常与小妾三四人一同出游,每遇名人,便令她们隔帘唱曲,捧着酒杯奉酒。每每带着家眷们拜访达官贵人试演新剧,都要“打秋风”(从达官贵人那里得到赏钱)获馈赠。不过这一做法,也让他在文人当中备受诟病,但李渔丝毫不以为意,他自得其乐,游戏于人生和舞台之间。

李渔是女人的知音,一生最懂怜香惜玉。很多达官贵人想一睹李渔风采,接近他的办法就是送漂亮的奴婢。这些被卖到李家的女孩,李渔都会请名师来教她们唱戏表演。时间长了,李渔收下的女孩越来越多,这成了李渔幸福的烦恼。思前想后,已经56岁的李渔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自己组建一个戏班,自编自导呢?

主意已定,李渔把书铺的工作交给助手打理,自己二次创业,转身投入李家戏班的组建工作。为此,他详细考察了各地戏剧团的演出经营状况,一面在各地考察,一面挖掘戏剧人才。

在山西临汾,他花重金挖来了年仅13岁的花旦小乔;在甘肃兰州,又把擅长扮演小生,同样13岁的小王姑娘签约到了戏班。当年,李家班组建完毕,正式宣布成立。李渔自任班主兼总导演,事无巨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对乔王二姬更是倾尽全力,悉心栽培,有时忙了一白天,晚上还不顾劳累,把小演员叫到自己房里,言传身教,通宵达旦。

在李导的谆谆教诲下,两个小姑娘进步很快,二人珠联璧合,成为戏班的金童玉女,票房保证。同时,二人也与李导萌生了深厚的感情。她们在李渔身边生活了6年,非但是他事业上的左膀右臂,生活上也把李渔照料得无微不至,乔姬还生下一女。可惜天妒红颜,1672年,年方19岁的乔姬先病逝。一年后,王姬也撒手西归。李渔大为悲恸,先后写了《断肠诗》30首,哀叹道:“老天带走她们,还不如杀了我!”心痛之下,他仿佛老了许多。

还没来得及平复爱妾逝去的伤痛,更大的打击又袭来——吴三桂叛乱了。因为之前李渔请他写过书稿,有人告发说李渔与吴三桂往来密切。他陷入到岌岌可危的处境中,不得不四处奔走,寻求庇护。好在老友李之芳当上了大官,才保了他一命。

1676年,为了方便儿子在原籍参加高考,李渔带着妻妾,又回到了杭州。在搬家过程中,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伤了筋骨,从此卧床不起。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680年正月十三,李渔病逝于杭州,享年69岁。

作为一个文化名人,李渔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艺术杂家,也是一个风流潇洒的生活玩家。

晚年时,李渔经过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曾写下一首词,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深刻的总结:

过严陵,钓台咫尺难登。为舟师,计程遥发,不容先辈留行。仰高山,形容自愧;俯流水,面目堪憎。同执纶竿,共披蓑笠,君名何重我何轻。不自量,将身高比,才识敬先生。相去远:君辞厚禄,我钓虚名。

再批评,一生友道,高卑已隔千层。君全交,未攀衮冕;我累友,不恕簪缨。终日抽风,只愁载月,司天谁奏客为星?羡尔足加帝腹,太史受虚惊。知他日,再过此地,有目羞瞠。

外表看,李渔豁达开朗,超然洒脱,跨界发展,游刃有余,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其实,内心深处,李渔也有作为一个文化人的矛盾和挣扎。

从历史中的文人处境来看,李渔的人生是最为幸福、完美的了,他老来得子,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心情闲适,旷达,这是有多少钱财都换不来的。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肉蒲团》的作者,明末的文、理、工三科学霸,闲出的举世成就?
我写过黄色小说,也写过中学课文
芥子园小说
写出了《肉蒲团》的李渔,自己一生的风流是成书最好的素材
读书:从李渔和米兰昆德拉的视角看东西方人性
No90 李渔,好个清客帮闲大玩家 --读徐保卫的《李渔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