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德:又一次“造词运动”?

 

 

仅凭一套理论的完善远远无法提升普遍道德水平。只有在法律健全并且有执行力的基础上,道德才不仅是一种高尚情操,更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侨报6月21日中国时评】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骨干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其成果《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近日面世,该书包括《史说官德》、《大道官德》、《为官史鉴》、《申论官德》四本,是中国首部以“官德”为主题的丛书,将作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材和教育读本发行出版。

从“反腐倡廉”到“党员先进性教育”,从“以德治国”到如今的“官德”,新鲜的表述层出不穷。一直以来,充满正面意义的教化似乎并不缺乏,按照常理讲,官员的道德修养应该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而目前的现状却很难验证这样的期许。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不会是又一次的“造词运动”呢?

近年来,腐败问题的层出不穷屡屡引发民众的不满,反腐工作有一些成效但是远没有达到公众期待。从此次出台的理论成果,可以看出项目课题组对于历史文献的收集不可谓不全面,对于官德文化的研究不可谓不透彻,或许在理论层面上是一次很好的总结和完善。但是在制度保障按兵不动的前提下,一次理论总结很难对社会现实产生本质上的推动。

早在2008年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一部纪录片就提及中国的廉政工作,纪录片中众多官员参加了相关的学习,出席了相关的会议,也在看到官员落马的宣传片后若有所思,片中旁白却也不无诙谐地说:“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特点:没错,它并不奏效。”道德的教化与宣传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但从道德到道德的说教显然是无力的。

几千年的王朝兴衰,人事更迭,中国的百姓似乎一直都逃不脱对于明君和清官的期待。人们常常会盼望一个两袖清风的“青天大老爷”从天而降,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为官者清正廉洁本是本职工作,人民是干部行使权利的基础,也应是对官员进行监督和约束的主体。没有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即使有清官明君也很难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机制。

马基雅维利说:社会道德和公民美德概念产生于法律。因此仅凭一套理论的完善远远无法提升普遍道德水平。只有在法律健全并且有执行力的基础上,道德才不仅是一种高尚情操,更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在制度的坚实地基上,“官德”的概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使得古人的道德和智慧造福于当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建道德首须重建官德
“政德”一词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怎么进行政德教育?
收藏210 官德
从明朝“衣冠禽兽”涵义演变看官德重要性
官员、代表要重“德”
为官之德须常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