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智慧的方法建设智慧城市
 
 
 


提要:在2012年10月11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高峰论坛上,Esri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咨询专家蔡晓兵做了题为《用智慧的方法建设智慧城市》的精彩讲演,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应该“慢一点”,“多一点”,只有运用智慧的方法才能建设成功智慧的城市。

《中国通讯》记者就此对蔡晓兵副总裁进行了专访。

《中国通讯》:您对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是如何认识的?

蔡晓兵: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下,建设数字城市、生态城市或者智慧城市的初衷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我们希望城市的居民享受到更加宜居、优雅的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过上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决策的制定到执行都要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应用。

事实上,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源、人力、物力,建设了大量的网络、硬件、软件、系统、数据库等等,其结果并未令人满意。路越修越宽,但是堵车越来越严重;市政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一场雨雪竟可以让城市陷入瘫痪,其根本原因在于规划时不够“智慧”。所以,我认为智慧城市的着力点不应仅仅放在目标上,更应该注重最初规划以及运用智慧的方法来建设。智慧的规划与过程才能保证智慧的结果。如果把城市看成一个巨型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类比为人体,能够看到肌肉、骨骼、四肢,需要有感知能力和有力的执行机制,但是大脑才是中枢控制中心。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应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加理性的决策,然后再付诸于行为。

《中国通讯》:虽然我们目前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离智慧城市还有差距,您觉得哪方面有所欠缺?

蔡晓兵:其实我们做的不是太少不是太慢,而是太快了。如果慢一些会如何?所谓“慢一点”,我的出发点是理性的低效远远胜过盲目的高效,以避免欲速则不达。“慢一些”才能让智慧城市的建设真正快起来,在正确轨道与正确方向上实现快速理性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一个地理设计框架模型。地理设计是把GIS的方法和设计的思想结合起来,利用GIS设计工具,使规划者和设计者科学地进行规划,并在做出规划之后、应用实施之前得到及时的反馈,发现规划方案的缺陷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很多时候,决策者在拍板之前无法对将要产生的结果进行预评估。而GIS为决策者提供了可对比的选择方案,尽量使决策在制定之前,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与规划目标相一致的决策方案,取得合理布局,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复低效甚至错误盲目的建设。我们深知,一项决策不应拘泥于眼前利益,也不应只是一项政绩工程,它应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说到地理设计,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任何工程建设,其实都是在改变城市,改变环境,改变地理景观。但是变化的过程是动态的,当我们再做下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做第N+1件事情的时候,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变化?这是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过程中天天都要面临或正在进行的工作。一旦需要改变,我们需要看到这个改变对周围的环境、地球景观以及人类生存空间又会产生怎样的后续影响,这就需要一个动态模型进行科学的动态的描述。

至关重要的是,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比如,准备修一条高速公路或者建一座桥,有时会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显然,这种负面影响并不在预期范围之内。因此,任何建设规划的前期需要对事件结果有一个基本的预测评估。如果评价是正面的,那就可以按最初计划执行,相反,则需要进一步调整,不必等到最终结果出来后再做修改。

《中国通讯》:您提到的“地理设计”这个概念相当有吸引力,那么在执行层面如何实际运用呢?

蔡晓兵:如果把地理设计具体到运用GIS系统,我们将发现GIS系统让规划设计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产生很大改变。设计师做规划时,可以把头脑中的设计意图、规划意图在系统里用方便快捷的工具呈现出来。当具体的设计构想勾勒出来的时候,系统会及时反馈。这是区别于纸上构图的最大特点。而且,这个反馈是由大量数据、信息和知识模型支撑的。构想的结果是否真正是我想要的?这正是设计师、规划师和决策者所真正关心的问题,而地理设计正是提供了这样的工具、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及时得到评估和反馈,从而能够让后续的行为更加理性,让行为的结果更趋于预期需求。

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讲,比如对城市的三维建模,我们现在提出的是基于规则的建模,这种规则是可以程序化和流程化的。在3D环境下,城市设计是什么样的过程呢?最开始是建筑物设计,在这个基础之上还可以做很多具体分析,包括照明分析、遮挡分析等等,可以进一步做表面设计以及精细化描述。如果最后感觉设计偏离预期构想,还可以反过来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所有循环过程是通过改变规则或改变规则的参数来完成的。传统的做法就是把房子赶快立起来,或者想办法用影像直接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虽然快捷,但是除了参看外部以及量算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希望得到一个有数据库和模型支撑下的“活的”模型体系,通过系统工具建立的虚拟的三维城市模型才是有灵性的,随时可以根据知识的丰富,通过改变参数与规则,最终达到理想模式。3D环境下的城市设计,以模型为理论依据,用GIS工具和方法帮助规划设计师们理性与科学的完成整个设计,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中国通讯》:您刚才阐述了“慢一点”的内涵,那么,如何理解“多一点”?

蔡晓兵:所谓“多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多一些分享和协同,大量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完以后,需要在各行各业之间完成共享环境的建设,无论在数据层面上,还是在知识交叉层面上,都需要更多的进行分享,全社会所有部门、机构、企业甚至个人参与,从而形成泛共享的生态环境。

要搭建这样的生态环境,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云GIS已经成为地理信息共享的平台。由于GIS本身的发展,各种测绘、测量手段的进步,以及大量数据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广泛等诸多因素,云GIS已经实现真正意义的落地。无论是公有云环境还是私有云环境,抑或是把云架构纳入到某个个体的机构或者组织内部来完成,搭建满足业务需求的计算环境都可以实现。

比如ArcGIS Online上的GIS应用程序,有一百多个国家成千上万的组织机构、用户单位不断的把应用数据、地图等内容上传到该平台。另外,以前需要在专业GIS软件中做的事情,现在Microsoft Office中也能做到。Esri发布了一个插件技术,比如Excel里加上这样一个插件,就可以对大量含有位置信息的表格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这样一来,原来不能可视化的信息可以做到可视化了,原来不易理解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了。

如果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里把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信息和模型整合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分享,就能让更多的人在其中发现价值,并派生出新的价值。为机构组织和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平台,打破了部门或者机构、组织、流程等之间的诸多障碍,可以让更多人很方便、很高效的进行工作和协同。多一点分享,多一点协同,实际上可以带来多一些智慧。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多的机构与组织从不同视角分享知识,可以使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多一些智慧、多一份力量。GIS平台可以让城市建设的过程更加智慧。

《中国通讯》:GIS平台让城市建设更加智慧,那么能否应用在城市管理之中呢?

蔡晓兵: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人们习惯于事后补救。井盖丢失了赶快补上,小广告出现了赶快擦除,无证游商占据了街道赶快赶走等等。然而,比起“现状是什么”,管理者更加关心“到底为什么”和“将会发生什么”。

那么,能否找到一个办法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发生?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现象之后的原因。比如,路边的无证游商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商业需求。而这恰恰反映出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中存有缺陷,人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造成了这样需求与供给“合拍”的状况。这个时候,城市的管理者需要考虑,是否通过更加合理地布设相应的服务网点,为百姓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解决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等问题。

数字城管的推行,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积累了大量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城市的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推而广之,我们可以借助GIS的方法来分析众多事件背后的规律,通过对规律的认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以避免管理中的问题重复性、无止境地发生,这会有利于城市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IM+GIS可视化平台的三维城市智慧规划建设
GIS新思维
地理信息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构建智慧城市:BIM,CIM与数字孪生的关联与意义
“国地科技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通过软件测评
51GIS学院分享BIM与GIS结合构建智慧城市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