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宫秘史:揭秘明朝三大奇案

明代三大奇案----“壬寅宫变”之谜

自古以来,防备森严的地方不是监狱,而是皇宫。皇帝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逻守卫。明朝也不例外。

   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嫔们也只是按次序进御,除非皇帝允许久住,否则当夜就要离开。
   嘉靖年间的乾清宫,暖阁设在后面,共9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同。每间设床3张,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个床位,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里,谁也不能知道。这种设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强了。然而,谁又能防备那些守在他身边的宫女呢?
   就是这群宫女,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当时史料曾有如下记载: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熜熟睡时把他勒死。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川药又将栓绳套递给杨金英。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蒙住朱厚熜的脸,紧紧的掐住他的脖子。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要看她们就要得手,绳套却被杨金英栓成了死结,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跑出去报告方皇后。前来解救的方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徐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这些宫女才被捉住。朱厚熜虽然没有被勒断气,但由于惊吓过度,一直昏迷着,好久才醒来。
   事后,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对她们逼供,但招供均与杨金英相同。最终司礼监得出:“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
   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朱厚熜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刑部等衙门领了皇命,就赶紧去执行了。有个回奏,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剉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圣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谁呢?据人考证,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是曹氏、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
   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熜,或有意避讳)。’”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王氏的证据。
   然而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如果主谋是曹氏和王氏,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而在以上所述的行刑过程当中,却从未见到过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因此主谋是谁尚不能断定。
   “深闺燕闲,不过衔昭阳日影之怨”,是明末历史家谈对此案的看法,但事实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因此成为又一桩宫闱之谜。
 

明代三大奇案【二】----“梃击之案”

明朝万历末期至天启初年,发生了轰动朝野的三大案,分别为梃击案,红丸案,壬寅案。这些案子都与皇帝后宫有关。万历帝于10岁时即位,到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去世,在位49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在位时,“梃击之案”首先发生。

   万历帝非常宠爱郑贵妃,也十分宠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这本来都是小事,但皇帝的偏爱却逐渐发展成为令朝廷上下不安的大问题,即所谓的“国本”之争。因为按照传统,册立太子应遵循立长或立嫡的原则,而郑贵妃之子不是长子,按道理是不能被立为太子的。
   神宗没有嫡子,而恭妃王氏所生长子朱常洛又一直受冷遇。万历皇帝一直拖延着,迟迟不册立太子,他还表示要把三个儿子同日封王,以表示自己同等视之。由于大臣们的一再催促,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神宗才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发生了梃击案,梃击的目标直指太子。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日,有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即木梃),不由分说的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击伤守门官员多人,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被打中的人的呼喝声,号救声连成一片。多亏内官(宫中小臣)朝本用反应比较快,眼疾手快的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这时的东宫警备不严,内廷的太监们往往托病离去,侍卫人员也只有几个。所以就发生了张差梃击事件,也就是“梃击之案”。
   张差被捆缚到东华门守卫处,收禁起来。次日,皇太子据实报给神宗,神宗命法司(掌司法刑狱的官衙门)提审问罪。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按律当场审讯,可是,张差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颠三倒四,像一个疯子。御史再三诱供,可张差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什么讨封,问答了数小时,也没有将实情供出,惹得审判官不耐烦,只好退堂,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交到刑部后,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审,结果也是同前审一样,毫无结果。刑部主事王之寀认为其中必有隐情,说张差肯定不疯不狂,而是有心计有胆量。最后张差扛不住了,供认自己是红封教的成员。在当时,秘密结社盛行。红封教是北京附近地区白莲教的一支,马三道、李守才为教主,都住在蓟州地方的井儿峪。张差招供说自己是受郑贵妃宫中的太监庞保、刘成的指使而打入慈庆宫的,事成之后,他们答应给张差30亩地。参与此事的还有张差的姐夫孔道。消息传开后,朝野内外开始议论纷纷,都怀疑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
   事情发生后,太子和郑贵妃先后赶来见明神宗。太子常洛气愤的说:“张差做的事,一定有人主使!”郑贵妃光着脚走来,对天发誓,然后撒起泼来,嘴里唠叨着说:“奴家若做此事,全家甘受千刀万剐!”神宗看到双方如此对立,拍案而起,指着贵妃说:“群情激愤,眹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只得将态度缓和,并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法律部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神宗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说道:“还是太子说的对”。于是,一场家务案,就这样在明神宗的导演下降下了帷幕。
    后人重新研究此案时,都认为是郑贵妃主使了此事。近来却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在郑贵妃与太子双方已经明确对立的情况下,郑贵妃不可能鲁莽的做出这种事来。这样会让大家明显的把矛头指向自己,而如果郑贵妃真想谋害太子的话,不会仅仅派一人持棍去闯防备森严的太子宫殿,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编自导演了一出“苦肉计”,以便让人们将怀疑的视线投降郑贵妃,以便彻底将其铲除。只是因为皇帝的干预,太子才没有得逞。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因为也无确凿的证据。 
 
明代三大奇案【三】----“红丸案”
 
 明代末年,宫廷接连发生离奇的三大案与神宗、光宗、熹宗祖孙三人密切相关,也和朝廷派系斗争紧紧纠缠在一起。三案成为明末政坛关键,各种势力纷纷介入,案件无法正常审理,因此变得扑朔迷离。著名的“红丸案”便是其中之一。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在乾清宫,明光宗召见辅臣方从哲等13员文武大臣。诸臣向皇帝请安过后,皇帝开始询问册立皇太子之事。方从哲说:“应当提前册立皇太子的日期,完成贺礼,皇上也就心安了。”光宗又让皇长子出来见大家,看着他对大家说:“你们日后辅佐他,务必使他成为历史上尧舜那样的圣帝贤君,朕也就心安了。”方从哲等人还想说什么,光宗却开始问道:“寿宫(神祠墓地)修没修好?”辅臣回答说:“先帝陵寝已经修好,请皇帝放心吧!”光宗指着自己说:“那就是朕的寿宫吗?”方从哲等人齐声答道:“祝皇帝万寿无疆。”皇上仍然叮咛不止,反反复复,语无伦次,最后上气不接下气的哭泣着说:“朕已经自知病重,难以康复,或者不久于人世。”说到这里,已是气息奄奄,用颤抖的手勉强挥一下,让众臣退朝,方从哲留下。
   皇上问方从哲道:“有鸿胪寺官(掌礼仪之官)要进药吗?人在哪儿啊?”方从哲回答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妙药,臣下不敢轻信。”皇上听后,命宫中侍人立即传唤李可灼到御前,给皇帝看病诊脉,等他谈到发病的原因以及医治的方法时,皇帝非常高兴,命令进药,让诸臣出去,并令李可灼和御医们研究如何用药,一直定不下来,辅臣刘一燝说:“我有两乡人同用此丸,一个失效,一个有效,此药并非十全十美。”礼部官员孙如游说:“这药有用与否,关系极大,不可以轻举妄动。”没过多久,又有一位老奶妈来到御前,向皇帝问安。皇上催促众人配药,诸臣又回到御前,李可灼将药物调好,进到皇上面前,皇上从前喝汤都喘,现在服了李可灼的药,就不再气喘了。皇上反复的称道李可灼忠心可鉴。诸臣在宫门外等候。约一个时辰过后,有宫中内侍急报说:“圣上服药后,四肢温暖,想进饮食。”诸臣欢呼雀跃,退出宫外。李可灼和御医们留在宫内。到了傍晚,方从哲放心不下,又到宫门候安,正遇见李可灼出来,急忙打听消息。李可灼回答道:“服了红丸药,皇上感觉舒畅,又怕药力过劲,想要再给服一丸,如果效果好的话,圣体就能康复了。”诸医官认为不宜吃的太急。但皇上催促进药非常急迫,众人难违圣命。众臣即问服药后的效果如何?李可灼说:“圣躬服后,和前一粒感觉一样安稳舒适。”方从哲等人,才放心离开。谁曾想次日早晨,宫中紧急传出圣旨,召集群臣速进宫。一时间,各位大臣等慌忙起床,顾不上洗脸漱口,匆匆的穿上衣服,急奔宫内。但是当群臣将要跑入宫中时,就听传来一片悲哀哭号之声,明光宗于早晨归天了。这是大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初一日。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满朝舆论哗然,在感到惊愕的同时,人们联想到新皇帝登基一个月来的遭遇,不约而同的都把疑点转到了郑贵妃身上。郑贵妃给太子献美女,指使崔文升进药,大家有目共睹,但李可灼是否受她指使,却没有实据。本来,光宗当时已病入膏肓,难以治愈,但因为吃了江湖怪药,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最后,此案不但追查到郑贵妃,而且方从哲也被迫辞职,李可灼被充军,崔文升被贬放南京。但究竟幕后有主使吗?到底是谁?现在也不得而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81年,明神宗朱翊钧前往慈宁宫向母后...
明朝纵欲过度的皇帝服仙丹暴卒之谜[转帖] - 巴山蜀水 - 华声论坛
苦命的一月天子朱常洛
第八十一回 联翠袖相约乞荣封 服红丸即夕倾大命
明朝之谜:万历“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红楼梦作者崇祯帝的四皇子,证据确凿,详细见内(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