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错觉叠合图片的科学解释


还记得那张著名的视错觉叠合图片《爱因斯坦,还是玛丽莲·梦露》吗?





这儿有个动态版本。当图片越变越大,你看到的人有没有变呢?




大多数人看到的应该都是爱因斯坦,如果你看到的是好莱坞美女,那就赶紧去配一副眼镜吧。


在合适的视距观察,健康的双眼能看到爱因斯坦的面部轮廓,而同时会使得大脑自动忽视玛丽莲梦露的隐约轮廓。


这个经典的视错觉图片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个神经系统科学家共同制作的,最近的一个视频揭露了这个奇特现象背后的原理。


视频中解释说,你看这幅图片时候的注意力及对比感知会对结果造成影响,你的眼睛只会注意到一些细节。当图片不断放大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觉察到爱因斯坦脸上的胡子和皱纹这些明显的细节。但是当图片变小,视距增大时,你的视力便会弱化,图片将变得模糊不清,而你细节把握的能力便会削弱。这个时候你就只能注意到大概的面部特征,诸如嘴型、鼻子以及头发,而所有这些特征会让你得出这幅图片是玛丽莲梦露的观点。


Aude Oliva领导的MIT小组,费时十多年创造了一系列视像错觉的图片,其中“玛丽莲斯坦”这幅图是通过将模糊化的梦露照叠加到细节勾勒的爱因斯坦照制作出来的。





近/大脑,远/肖像



近/自行车,远/摩托车



远看和近看竟然是相反的性别


高空间频率特征只有在近看时方才显现,相反低空间频率特征只能在远看时才能觉察。将两幅画合二为一,使得观看者在来回走动的过程中看到不一样的效果。


Oliva的团队表示这些图片不仅能帮助观看者发现自己的视力问题,也能揭示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


在第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参与者30毫秒的时间让他们看摆出的视像错觉图片,他们只能看到低空间分辨率的模糊图像。但是当研究人员将30毫秒时间延长到150毫秒后,他们就只能看到高空间分辨率的细节图像了。


在第二组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看高空间分辨率的伤心表情和低空间分辨率的愤怒表情叠加的图像,这些叠加图中男女混合。参与者观察了50毫秒,表示看到的是愤怒的脸,但是他们无法分辨人像的性别。


研究结果说明大脑处理图像细节的时间会稍微晚于处理其他信息的时间。


科学家们相信在广告领域,如果广告商想要展示不同距离时Logo的变化效果,他们就可利用视像错觉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脸视错觉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大脑一时无法理解的错觉图片
挑战你的大脑,20张经典图片,你能撑过几张?-头条网
就算你知道是错觉,也一定会上当的终极错觉图片
科学家发现: 你的周边视觉可能是一个错觉
6张看了想掀桌子的视错觉图,比电影特效还逼真,你敢挑战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