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天使·掘墓人


大天使·掘墓人

八九十年代主流社会曾喜欢过一种其实是在嘲讽他们的建筑风格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只要留意,都能发现这样的一种建筑风格。高层办公楼,用的是粉色的大理石外墙砖,配上蓝色的玻璃窗,有的时候玻璃窗是小方块,有的时候是大面积条带,两种方式的面积反差很大。这种类型的楼通常建于八九十年代,千禧年之后也零零星星建过,但最终还是过气了。

北京真武庙一带一定要好好保存,一大片街区都是这种风格很难得。

曾经有无数次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这么难看的楼是怎么建起来的?领导审美崎岖,还是原本合理的尺度被社会主义特色的建筑师给建得不合理了?然后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领导们是怎么喜欢上这种楼的?谁最先整出这么难看的楼然后居然还建起来了的?!

——一定是时代的打开方式不对。不过后现代,本来不就该是逆反且时空错乱的吗?


后现代主义想干什么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比较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有着自成体系的论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

建筑业内认为,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的是罗伯特·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想被人这样贴标签。他在大学时代就挑战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提出“少则厌烦(less is a bore)”的看法,主张用历史和通俗文化来赋予现代建筑以审美性和娱乐性。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提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进一步强调了后现代主义戏谑的成分,和对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罗伯特·斯特恩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加以整理,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现代古典主义》一书中完整的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依据,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类型。查尔斯·詹克斯继续斯特恩的理论总结工作,出版了《现代建筑运动》、《今日建筑》、《后现代主义》等,逐步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理论系统,促进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文丘里1925年生,师从小沙里宁和康等著名建筑师,因为年少成名(不到40已经出书),千禧年后一位清华老师在讲课时说前一段老爷子来清华的时候学生们都惊呼“他还没死啊……”

网上也会看到说“后现代主义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主要指的是三十年代人文科学里的“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在60年代因后现代主义对其的借鉴而复兴,但是把后现代主义说是“起源于二三十年代”就比较扯了。

美国在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建筑考虑的主要是功能性和扩大可用空间,对于环境、人文境观、美学的考虑只是次要的。到六十年代欧美普遍出现一批年青建筑师,开始一些具人文思考、强烈装饰性(甚至可称后巴洛克式)及有深入空间思维的建筑境观出现。

这是国内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起源的一个定型,认为是“国际主义”抹杀了国家特性,冰冷的机器不具备人文关怀(先“卧个鸡蛋”)。

在后现代中有一个分支是批判性地域主义,对于第三世界而言,批判性地域主义由Kenneth Frampton提出,Alexander Tzonis发扬,其中有一支落在清华(李晓东教授)。但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批判性地域主义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只是在现代主义中加入了地域特色,如阿尔瓦·阿尔托被公认为“芬兰的现代主义”的鼻祖。克罗地亚也是走这个路线(中间走过构成主义,独立后改了),但是我不知道算不算发达国家……

李晓东教授的经典作品。有人会不喜欢,觉得“太装逼”,的确,丽江的一个希望小学就废弃了。
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其实不觉得有多么的“地域性”,还是挺现代主义的,架不住“芬兰之前是个穷国”,因此,你懂的。
3LHD是我很喜欢的一家事务所,他们在旧城里做“地域”,新城就“扎哈”了。克罗地亚的现代主义是从构成主义那一支和包豪斯并线开始的。

后现代中还有一个分支是解构主义。美欧各自发展,时间略有不同,一个走里伯斯金+盖里为代表的路线,一个走蓝天组+库哈斯形式的路线,最后汇合在了参数化设计中,真正让建筑设计“陷入”到了矩阵中。

美国的城乡结合部风,到了城里还是会老实很多,与欧洲的路线比较像了
这是欧洲人比较老实的风格。

按照罗伯特·斯特恩的分类,(美国的)后现代主义通常有这么几种——

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戏谑古典主义(Ironic Classicism):这个风格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常常在现代建筑的表面采取明显的符号性装饰,表现出现代主义与装饰主义之间无可奈何的分离,设计师除了冷嘲热讽地采用古典符号来传达某种人文主义的信息之外,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充满了愤世嫉俗的调侃色彩。

Team Disney building in Burbank, California, 1986

潜伏的古典主义/比喻性的古典主义 (Latent Classicism):它基本采用传统风格作为构思,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这派设计家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具有严肃的尊敬态度,取古典主义的比例、尺寸、某些符号作为发展构思。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派的作品更能为大众接受。

一般会拿Taft Architects来举例,但是人家也不是没建过现代主义的东西。由于事务所位于乡村气息浓厚的地区,私宅委托容易走这个路线。

原教旨古典主义:这种风格并不追求采用古典的符号或者设计细节来达到表面的装饰效果,强调采用古典的城市布局和比例来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说的是威尼斯建大的新理性现代主义,但个人觉得威尼斯建大的风格是现代主义的延续,顶多是“意大利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甚至连意大利都算不上,比如斯卡帕总拐去日本算是闹哪样。

这是阿尔多·罗西设计的一个殡仪馆……

规范的古典主义:主张建筑设计应在各个方面吸收传统精华的复古派。

清华的玉树行政中心,因为要“纪念碑式”而选择的布杂风。

现代传统主义:这种风格其实与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更加讲究细节的装饰效果。它的基础依然是现代主义,而又加上各种各样的源自历史风格的细节装饰,与20世纪初期的ArtDeco非常接近。

比如浦西很多装作ArtDeco风的高楼

然而吊诡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常见的“美国后现代”其实是“戏谑古典主义”。后来国内的批评家醒过味来,准备骂美国建筑师的时候才发现,美国本土,居然有比粉石头面砖蓝玻璃窗还要丑的楼……

这个还不算难看,真的。难看的原因是因为“90年代建得太多了”。



现代主义的掘墓人

不去波特兰,不知道啥叫“丑哭了”。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因此人们在反对他的建筑的时候曾经举牌“We don’t need graves”,亮点自寻。

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高度赞扬这个设计“大胆采用各种古典装饰动机,特别是广泛采用古典主义基本设计语汇,使设计得以摆脱国际主义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装饰主义的新发展。”——确定不是高级黑?!

胡如珊曾经说,这个建筑里面有一种“美式的幽默感”,需要自己体会。

其实,最早的时候,格雷夫斯的确是晚期现代主义的旗手……

1950-1960年代,美国一度成为现代主义的中心。婴儿潮一代的中产阶级白人青年都热心于社会运动,卷入反文化的浪潮。同时,战后在美国飞速发展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也开始遭遇瓶颈。而到了60年代中期,人们对于这种遍布美国的“平庸且粗野的建筑风格”已经忍无可忍了(看烦了是真的)。在此背景下,五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的书在1973年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随后,他们就成了著名的“纽约五人组”、“白派”。斯特恩认为,与其说这五位建筑师拥有共同的审美取向,不如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上世纪20至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值得去回顾的”。

约翰·海杜克于1929年生于纽约。海杜克的设计虽然从形式上有荷兰“风格派”的痕迹,但是同时也存在神秘主义的色彩。这是他的“墙屋”。
彼得·艾森曼1932年出生于新泽西州,因其碎片式建筑语汇而同各式其他建筑师一起被打上了解构主义的标签。他在建筑学的理论追求解放及自律性。
艾森曼与欧洲知识分子有着牢固的文化关系,哲学家德里达对他的建筑有很关键的影响。这是他最著名的项目。
理查德·迈耶1934年出生于纽瓦克,早年曾在纽约的S.O.M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这是他的千禧教堂,现在荒了。
迈耶的设计都颇为简练(但要求比例好,这点很多人做不到),在造型上并没有作什么创新,运用了许多剪贴画手法将前人所曾使用的语汇加以重组,而产生某种新的意义。
迈克尔·格雷夫斯1934年生于印第安那波利斯,早期作品呈现勒·柯布西耶的影响,后来追求建筑中的诗意、幻想和符号隐喻,具有象征形象的多重意义,对美国建筑设计颇有影响。——先放个老实的,雷的待会上。
查尔斯·格瓦斯米于1965-1991年间辗转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耶鲁、哈佛等大学教书之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他所坚持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后现代主义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下显得格格不入,但却以史诗般的气质在多元化的当今独显魅力【并没有】。

看完了之后肯定有个问题——除了迈耶,哪白了?谁“现代主义”了?——他们都以现代主义为己任,然后背叛了它。

下面着重谈谈格雷夫斯到底做了些什么,怎样影响到了社会主义领导的审美。

当“凹陷的街道”变成了“凸起的地标”时,城市的“集体主义”也让位于“个人主义”,每个地块都打算成为城市中的明星。就像拉斯维加斯一样,城市变成了乱堆的积木摊。建筑成为了积木般的“体块”,如果“体块”需要有室内要求时,表面上变出现了方窗的矩阵。但总而言之,不要把建筑当成空心可以使用的shelter,而要把它当成实心的纪念碑。——对的,现在很多中国的地标建筑,依然是这样一个逻辑,只不过,“粉石头面砖蓝玻璃窗”的形式奥特了。

Humana Building,Louisville, Kentucky, 1982

10年后,我们在中国大陆上见证了奇迹的产生。

Dolphin Resort, Walt Disney World, Orlando, Florida, 1987
Swan Resort, Walt Disney World, Orlando, Florida, 1987

有段时间,他成了迪斯尼的御用设计师。(请自行google“福禄寿”做以对比)

Denver Public Library, Denver, Colorado, 1990,不再拼贴,开始解构了。
Kavli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1990。

90年代后期至00年代初期我国住宅设计曾流行过“西班牙风格”,而老爷子在90年代非常多产,你懂的。

Ministry Of Health, Welfare and Sport, The Hague, Holland, 1993,进了城就要低调。
Topeka & Shawnee County Public Library, Topeka, Kansas, 1995,那个柱子……(谁跟我一样看到了小黄人的举手)
Indianapolis Art Center, Indianapolis, Indiana, 1996,偶尔也有偏一点地域主义,“印第安呐”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Building in Washington, D.C., 1992 - 1997, 2005,这个完全看不出来……
Steigenberger Hotel in El Gouna, Egypt, in association with Ahmed Hamdy, 1997,位于埃及,所以……

格雷夫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风格不同,但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也被建筑评论家们誉为“在建筑界发出美国声音的人”。除了建筑,格雷夫斯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足用品、首饰、钟表及至餐具设计,范围十分广泛。从耳环乃至电话机,或是皮钱夹,除了军火之外,大部分的产品他都愿涉足。

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格雷夫斯可能更被人们所熟知的是他为艾烈希公司设计的不锈钢水壶。

但也有很多人对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纽约五”当中,格雷夫斯的空间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比较弱的,最正宗的“白派”迈耶就比他强一些,埃森曼则更加了不得。谁承想他居然借了后现代主义的好风,成就了一时盛名,而且并不是用少盖房子多讲理论的方式。正经被现代主义熏陶教导出来的建筑师,都把空间看成是造就建筑美最重要的要素,这群人孜孜以求的,无非是在设计中创造出完美新颖的空间效果。如此气氛下,很自然地,不擅此道的格雷夫斯是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他在早年里不得不把多数精力倾注于纸上谈兵。70年代里他一直有些抑抑,到得80年代却咸鱼翻身了,因为这正是建筑界全面转向后现代主义时髦的十年。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手法里,“拼贴”算得上一大惯技,把天知道有几分纯度的“古典”构形符号拍扁了,贴在符合现代主义的结构功能要求的建筑的外表皮上。“拼贴”的手法来自于绘画构成,用在建筑上,其实把建筑的立体感觉伤损了不少,却给了格雷夫斯尽情发挥的余地,他成了后现代建筑的偶像。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瑞士意大利语区的建筑师马里奥·博塔公开反对后现代,人们纷纷说“后现代大师要与后现代决裂”。但是个人觉得既然个人觉得威尼斯建大“不算后现代”,校友博塔也并非叛逃,而的确是就事论事——在现代主义的表皮上蹦跶,仅能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而无法真正改变这一体系。中二少年为了抗议现存体系的压抑,反叛起来总带着几分作秀的味道,而后现代的建筑设计永远太像一种“真实的虚假”的舞台布景。果然,90年代后现代建筑的时髦很快过去,硕果仅存的解构主义被电脑升级为参数化设计。程序技术,而不是表现手法,改变了建筑专业的走向。

425 Fifth Avenue in New York, New York, 2000,这就是之前说的“像ArtDeco的风格”,做的好的一点是没只用Humana Building的配色,因此看起来不无聊。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Taitung, Taiwan, 2002,为什么我有一种“过来骗钱”的赶脚??
Museum of the Shenandoah Valley in Winchester, Virginia, 2005,这是揭不开锅了的节奏吗?!
Resorts World at Sentosa, Singapore, 2010
Louwman Museum (National Automobile Museum),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2010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2014

前一阵有浙江的大学请格雷夫斯设计建筑学院,结果在这里。主流社会就不要请自己不熟悉的建筑师了吧,即使人家是大师,也是妥妥的打脸感。

格雷夫斯为温州肯恩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设计的原稿,风格退回30年前,已瞎。
20世纪末,当现代主义信仰日落西山时,“模仿”这一怪物再次抬起了头。这种现代的历史主义是新保守主义的一个分支,还是商业化的后现代主义,还是对我们历史环境毁灭性丧失的一种回应呢?——《浪漫的现代主义:保护世界里的怀旧》

彩蛋

如恩的“如”,是大天使的学生。当2015年3月12日胡如珊在微博上悼念恩师的时候,很多人都傻掉了——画风不对啊。

我们熟悉的如恩是这样的,擅长室内用光和材料。

所以大天使是个好老师,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古典主义风格,即ART DECO风格
建筑风格的分类—建筑党必备的基本知识
?最新·最全住宅立面风格的分析(包含细节·材料·色彩)
不同时期!不同文明!——西方社会的11种建筑风格
纵览风格多样的酒庄建筑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