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都八级大地震,大地裂的口子一丈宽,陇南山歌中保留的甘肃历史细节
武都八级大地震、兰州煤客子:
陇南山歌中的甘肃历史细节


         甘肃陇南,多为西秦岭山地。这里盆地相间,山峰连绵,河流纵横,峡谷相间,阻隔了交通,也阻隔了交流,但也保存了最淳朴的山歌。这就是“陇南山歌”。
        数月前,身居西和的杨克栋先生,寄来了一套巨著。他奔走六十年,搜集整理的山歌集——《陇南老山歌》。
       《陇南老山歌》上下两册,收录两句头山歌14300余首,山歌曲调31首。这是杨克栋先生,六十年来,在甘肃南部3市17县(区)中采集搜集的。这些山歌,不仅有男女之情,生活之苦,更有历史细节……
        今天,老王就讲讲“陇南老山歌”中,不为人知的甘肃历史细节……

  1. 六十年,踏遍陇南搜山歌


        大约在二十年前,我在西和乞巧节上,结识了杨克栋先生。
       那时,他是西和乞巧文化的推广人、解说人。那个夏天,他陪同柯杨、赵逵夫、彭金山、彭岚嘉等诸先生,调查寻访西和乞巧文化。如今二十年倏然而过,当年风华正茂的先生们,或至耄耋之年,或已仙去了,西和乞巧文化也名传海内。总算不负先生们当年之行。
        没想到,年过八旬的杨先生,又拿出了《陇南老山歌》这样一部巨著。真的很不容易。就凭这一点,就让我敬佩不已。

       甘肃陇南,因其地陇山(六盘山),以南而得名,大概包括武都、天水两地,这里山多沟深,交通不便,当年杜甫,就深受这里的跋涉之苦。
       杨克栋先生是陇南西和人,今年已83岁高龄。参加工作在林业部门,工作休息之际,听同事们唱陇南山歌,讲陇南山歌,由此而喜欢上了陇南山歌。他从1958年开始搜集陇南山歌,六十余年间,足迹遍及陇南地区十七个县,收集山歌数万首。此次,他从中选出14300余首老山歌,曲调31首,编为《陇南老山歌》一书。
       何为老山歌?因为这些山歌来自陇南十七县,即陇南市的西和县、文县、礼县、成县、徽县、康县、武都区、两当县、宕昌县,天水市的麦积区、秦州区、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秦安县,定西市的陇西县、漳县。其收录的山歌及曲调,绝大部分是在劳动群众引吭高歌和亲口讲述时采集的,是他们祖先在历史长河中辈辈辛勤创作、代代口传心授保存下来的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名“老山歌” 。和现在专为舞台表演,而编写的山歌有所不同。

       这6O余年,杨克栋先生挚爱的陇南山歌,不计成本,无私付出,挖掘、保留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谓功莫大焉。

2.山歌中的武都八级大地震

       甘肃陇南,地处青藏高原的东侧边缘。这里山大沟深,地形情况极其复杂,是甘肃唯一的具有河谷亚热带气候及其生物资源的森林景观区,境内的白龙江是我国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线。
      这里也是地震多发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八级大地震。陇南老山歌中,就保存了百年前,武都八级大地震的细节:    
 
阶州城里响大钟,
光绪五年龙翻身。

到处狗咬给信哩,
五月十二摇动哩。

石头乱滚山吼哩,
土雾满天地抖哩。

半片南山滑坡了,
几十丈城墙摇塌了。

地裂口子一丈宽,
大水冲走人九千。

摇塌了房子几千间,
压死的百姓过了万。

摇动害了阶州城,
老天爷罚了造罪人。
       这首《摇动,害了阶州城》是流行在武都地区的山歌,记载了当年武都八级大地震的诸多细节,如遇难人数、地震前兆、地震惨状等等。当然了,许多资料,比山歌中记载的更详细,但山歌却是高度概括,让人对此一目了然,铭记不忘。
        这场大地震的是这样的:
        1879年7月1日(农历五月十二)凌晨4时左右,“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向沉睡中的人们扑了过来。又一阵隆隆声从地面上滚过,沉睡中的人们被惊醒了,此刻大地在颤抖,房屋摇晃,水缸倾倒……
        “地震了!”有人惊醒了,但已有些晚了,大地已经开始崩陷了。顷刻之间,房倒屋塌,死伤惨重。
        这场地震的震中在文县的桥头、屯寨一带,地震时山谷中响起了隆隆的声音,土雾漫天,片刻间已经房倒屋塌了。

        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地震消息传播得非常缓慢。农历八月《申报》、《字林西报》等报纸才有报道。
       八月初三的《申报》报道:“甘肃至关陇一带,三十余厅州县,同时大震,自五月初十至二十二凡十三日始定。期间伤人口、伤牲畜、坏城郭苑囿,屺衙署民宅不可胜
      八月初九的《申报》报道:“东至西安点击查看西安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以东,南过成都点击查看成都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以南,纵横近2000公里。”远在2000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也有震感,因为当地的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
       其实,在这年的6月19日到7月1日期间,甘肃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轻微的地震。然而,这些地震前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直到7月1日凌晨4时许,大地震爆发……


   

       这次地震中心的武都——文县是极震区,造成的损失极其惨重,各处山石飞走,地裂水出。阶州死9881人,文县山崩水涌,城垣倒塌,死10830人。重度破坏区则包括了甘肃西固(今舟曲)、礼县、西和、天水、秦安、徽县、清水和南坪(今四川九寨沟县)等地。四川的平武、广元、昭化、罗江、松潘、绵阳、阆中、巴中等地属于轻度破坏区。

       如今百年过去了,当年惨烈记忆,仍旧随着山歌在传唱。这就是山歌的作用


3.绵延千年的传承

        陇南山歌是陇南地区,大山峡谷中,滋养出的艺术花朵。人们评价:她是陇南各族人民创作、演唱以表达感情、愿望、体验、感受的主要艺术形式,她的音乐表现手法简洁、朴实、生动、灵活,唱起来容易上口,听来淳朴、亲切,它凝聚了陇南人民的智慧,亦激发着陇南人的创造力。
       早在先秦时期,秦人在此牧马,以陇南高山峡谷为家园,《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就诞生在这里。这可以视作是,陇南山歌的源头。到了唐代,李白杜甫都曾经陇南而下四川,尤其是杜甫,在陇南留下不朽诗篇。可以说,千年间,陇南山歌传承不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要反映时事,诗歌要为现实而作。大诗人白居易的这句响亮的口号,为文章歌诗树立了一个标杆,且千年不朽 。

       陇南山歌中一些篇章,不仅记录了事,而且也见证了一个时代。其中有一首关于 白朗的:
镰刀割了透花秆,
白朗河南造了反。

白朗反到甘肃省,
丢盔撂甲想休整。

白水江上打一仗,
新的军装才换上。

换了军装来精神,
四月攻入了成县城。

想走武都攻文县,
听着有川军路线变。

五月里来五月半,
攻下宕昌攻岷县。

五月底又攻武都城,
攻下城杀了几百人。

川军从文县打来了,
白朗慌忙离开了。

多亏川军来得快,
老百姓再没受大害。


       这是一首流传在宕昌的陇南山歌,记载了白郎农民军在甘肃的前前后后。
       白朗民间俗称为白狼,他是民国初,反对袁世凯,反对北洋军阀的农民起义领袖。白朗(1873年—1914年8月),字明心,河南宝丰大刘庄人。1913年4月, 白朗带领人攻克禹县,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开始起事。据考证白朗曾是同盟会成员,黄兴曾给白朗写过信。白朗农民军充分发挥了流动作战的能力,声东击西、快速机动、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等战术,转战鄂豫皖陕甘五省。
      袁世凯派陆军总长段祺瑞集中二十万军队进行围攻,农民军避其主力。3月8日,攻占鄂西重镇老河口,歼敌两千余,后西走陕、甘,最后准备入川。农民军人数超过万人,号称“公民讨贼军”,白郎自任大都督自称中华民国抚汉讨袁军司令,宣传讨袁。1914年5月间,起义军开尾追入陕的袁军,西入甘肃,连破岷州(今岷县)、洮州(今临潭),又取道东下,攻克秦州(今天水),沿渭河回河南。
      为围剿白朗农民起义军,北洋政府调集数万大军。其中不乏北洋六镇的精锐。
      在这里,陇南山歌的创作者,用他们特有两句式的山歌,记录他们所目睹的,所了解白朗在甘肃的情形。
      从这一点上说,这些陇南山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细节。

4.兰州阿干镇,煤窑上的煤客子,生活是这样的

       兰州城外,有个阿干镇,这里曾经是兰州乃至甘肃的能源基地。阿干镇,自古就是以煤和陶而闻名。抗战期间,对煤矿进行了工业化建设,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煤矿区,也是距省会城市最近的煤矿之一。

      以前,为生产和运销阿干煤炭,不仅在兰州城里形成了炭市街,还在阿干煤矿周围形成庞大骡马骆驼运输市场,自然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外来务工者。这些人,有一批人被称为煤客子,就是在阿干煤矿中挖煤的人。他们的生活极其悲惨。
      流传的一首陇南山歌就记载了,一位年轻人在兰州背煤炭的情形。这首山歌是这样的:

尖角背篼双皮绊
小哥哥兰州背石炭。

黄牛娃皮子鞔鼓哩,
小哥哥兰州下苦哩。

头顶的油灯一点红,
背炭像蛇钻窟窿。

浑身活像一棒儿炭,
天天是个黑脸汉。

工钱捎到家里用,
小哥挣了个伤痨病。

不下苦时家不成,
下了苦了苦死人。

水床眼下雨堵住了,
才知道小哥的苦处了。

         这首《小哥哥兰州背石炭》记录了,一位在阿干煤窑上背煤者的凄惨景象,有打工时,落后的生产加工环境,也有为养家糊口时的无奈和心酸,也有家里人对背煤小哥的理解。记录了当年的兰州煤客子的生活细节。
      这首山歌也是那个落后动乱、民不聊生时代的写照。正如白居易所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陇南山歌则兼具这两种属性,也为我们保存了甘肃历史的诸多细节。
        我以为,这就是陇南山歌的最大价值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款“藏”在陇南大山深处的绿茶,虽山高水长,却也令人过喉难忘
大西北 甘肃 境内竟然还藏着一个“小江南”!
近日,甘肃陇南文县大雨导致洪水泥石流,街道被泥石流冲刷
甘肃陇南文县高楼山实拍,这才是山路十八弯!
历史上的今天:1879年甘肃武都南部8级大地震
甘肃最美的50个风景,我只去过6个,你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