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陇西路,兰州最奇怪的街!居民不养狗,皆因有这位大神坐镇

陇西路:千年繁华藏旧忆

 今天陇西路是一条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街。它在兰州众多的大街小巷中一点也不显眼,既不像东岗路那样横穿兰州东半部分,也不像滨河路占尽沿河风景,更不能与繁花似锦的张掖路步行街相比。孤单、沧桑、经常堵车,正是今日陇西路的写照。

如果时光回到1986年之前,那时的陇西路,绝对不是今天的这样一个破落情形。如果时光再返回到解放前,陇西路更是名符其实的兰州最著名的四大商业街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陇西路口西鼓楼 资料图片

这条长不足1000米的老街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它留下了哪些老故事呢?揭开百年老街陇西路的面纱,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怎样的金城老街呢?

老兰州人刘黑虎出生于鼓楼巷1号,在东城壕长大。他母亲是陇西路出生,陇西路长大的。他的两个舅舅长期在陇西路上经商,因而刘黑虎熟知陇西路的一切。

不久前,住在西固的刘黑虎给我们讲述了兰州老街陇西路的故事。

始建于北宋

 从南向北走过陇西路,我丝毫没有感觉出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普普通通的商家,路两边匆匆而过的行人,一个新建的仿古牌楼算是这条路上最为显眼的建筑了。从1986年后,现代化的水泥丛林尽掩老街往事。

 陇西路可以说是兰州最老的街道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陇西路的起源和北宋的兰州城有关。北宋年间,宋军收复了兰州后,为抵抗西夏,曾将兰州城向北面进行了拓展。宋军在今天张掖路和隍庙交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鼓楼(也有人认为修建于明代)。这座鼓楼就被称为西鼓楼。位于鼓楼南面的陇西路自然被街坊们称之为鼓楼南。从这一点来看,陇西路是当之无愧的兰州老街。

说起兰州的商业街,解放前,最著名的有:东大街、西大街、辕门街、陇西路四条。这四条大街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围绕省政府的繁华商业区。许多兰州老故事都在这里上演。

在老院子里留影 刘黑虎摄

红卫兵大闹陇西路

  近千年间,这条小街也上演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别的不说,仅仅是名称就多次发生变化。为改名,陇西路上甚至曾经发生过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长期以来人们把这条小街叫做鼓楼南,直到今天许多老街坊依旧把这里称为鼓楼南。可以说,鼓楼南是这条老街的第一个名字。后来,老街陆续改了好几次名字,每一次改名都给老街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痕。

 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了纪念修建五泉山的刘果斋先生,把这条街改为果斋路,但这个称呼实际上只是停留在国民政府的文件里,老百姓依旧喜欢叫做鼓楼南,人们对这个名字已经习惯了。

 1949年兰州解放了,老街又改了一次名,为了立志统一祖国,老街被改为统一路。因为当年,解放军就是顺着今天的张掖路、陇西路向南关什字进军的,所以改名为统一街。这是老街的第三个名字。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市政府统一兰州街巷名称,建议用甘肃所属的各个县名作为兰州街名。鼓楼南被命名为陇西路。可是,这次改名没有多久,“文革”就开始了,匆匆忙忙中仅仅把老街上的大路牌改了过来,家家户户的门口,依旧是统一路的标牌。

红卫兵知道了很是愤怒,说国民党都占着台湾呢!这里怎么就出现了“统一”的名字?结果大家拿着家伙就浩浩荡荡地杀奔老街,将老街上的“统一路”标牌横扫一空,改为革命路。当然,其他的四旧也没有逃脱红卫兵的铁拳。

官贡元 商鼓楼

 鼓楼南解放前主要是富商居住区,与此地相距不远的贡元巷,则是达官贵人们的居住区。兰州流行着一句俗语“官贡元,商鼓楼”,说的就是这里是商人的聚集区。小街上从南到北商家依次排开,中间夹杂着青砖碧瓦的小院落,这些院落都是四合院,其中暗合“东南西北,四海一家”的经商理念,也延续着前店后宅的商业格局。老街上一座座四合院,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1986年拆迁之前的陇西路 刘黑虎摄

鼓楼南的东面从北往南依次是恒德堂药店,这个药店规模要比安泰堂大得多,可惜没有延续下来。恒德堂药店南侧是常发德店。到雅尔佳商城(今城关区人才市场)位置则是慧文堂毛笔店。在小街的西面有致远和商号,致远和商号就是我舅舅们所开的店铺。他们的店铺,在小街上有两处:一处在大众商场下电子商店的位置,另一处在四川酒家(今红土地)位置上。小街上还有四家棺材铺,生意也异常火爆。到小街的北头则多了些文化气息,省政协家属院的北侧是侯家院,侯家院的对面则住着声名显赫的赵四爷。   

 解放前,兰州的四条商业大街各有特色。东、西大街以布匹、绸缎、百货而闻名,大部分商家都是从陕西商帮,所经营的外来货。而鼓楼南则是皮箱、鞍具、毡靴、毛笔、墨宝、棺木为主,这条路上的商家,除了墨笔和宣纸以外,大部分都是本地货品。

 慧文堂毛笔店主要销售毛笔宣纸,生意规模非常大,在纸笔行业中算是首屈一指了。这个老板非常有意思,只要自称有十幅画作,首次进店老板就会赠送一支好毛笔。既体现他的爱才之心,又拉住了潜在的客户。可谓生财有道。

 马路西边有一个棺材铺的老板名叫朱长辉,制作的棺材做工精细,在兰州非常有名。听舅舅讲当年傅作义之妻所用的棺木就是出自朱家商铺。

“文革”前的兰州木器厂、兰州印刷厂、兰州文化用品厂等厂子里都有鼓楼南的老人。

小街怪事“不养狗”

小巷整齐而干净。厚厚的门板,精干利落的伙计,随风飘荡的招牌,有身着长袍的读书人,慢条斯理地从这里慢慢走过…… 这是一道浓浓的兰州街巷风景。

 整条小街,秉承着含蓄而不张扬的经商理念,大门异常普通,而照壁则最为讲究。我舅舅家住在鼓楼南45号曾家院子。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门口的照壁异常精致。上有童子拜寿,表示子孙满堂,左有“钟馗怒目”,寓意家宅平安;右侧是百鸟朝凤,意思是财源广进。照壁的正中间则供奉着财神。照壁下面则是一块通体透黑的镇宅石,比现在隍庙内那块乌黑陨石还要大。


 这条街上所有的院落都是青砖砌墙,松木盖房。青砖自然是糯米勾缝,坚固异常,松木则是上好的红松。所有院落的建筑都没有上彩,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本色,砖是砖,木是木,厚实而不张扬,内敛而不渲染。

 最为奇特的是小街上的住户和商家们从不养狗。为此,我还专门问过母亲和舅舅。他们说,客人上门欢迎都来不及,怎么还能养狗呢?再说了,有城隍爷在此坐镇,哪个毛贼敢来作恶?

  赵四爷和白菊一

 在小街的南头,则住着两位画家。他们过着“大隐隐于市”的半隐居生活,日常画画写字,日子悠然而潇洒。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缩影。他们为小巷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

 在今天省政协家属院的边上是侯家院。侯家院里居住着一位画家名叫白菊一。 白先生在兰州城里的名气很大,他擅长仕女人物,尤其喜欢黄河石造型。他家的庭院以黄河石铺路,院子里到处都能看到黄河石。兰州的达官贵人常常来他这里喝茶聊天,品石论画。如今在兰州收藏黄河石的好家中就有他的后人。


 侯家院的对面住的则是赵四爷,他的名字我们就不知道了,从小大家都叫他赵四爷。民国初年,他在国土资源部所属的陆地测量局任财会部主任,后来因不满官场的贪污腐化,辞职定居于此。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文革”前兰州的五泉山、白塔山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1959年以后,这条街上的店铺逐渐关门了,到1965年昔日繁华热闹的小街上已经没有一家店铺了,直到1982年后,才有了一个废品收购站和两个大饼铺。还没有等它恢复元气,又赶上了1986年的拆迁改造。从此,这条小街就沉寂了下来。

 1986年拆迁改造时,人们在一个商铺的地下挖出了两大缸白元(银元),据说四个小伙子抬不动,这些银元就是当年商家留下的备用金,可见当时鼓楼南商家的实力。


随着城市改造,昔日繁华热闹的金城老街就这样彻底消失了,只留下许多的老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您的赞赏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伦路夜景
漫谈老北京的街道称谓
“中非蓝”包场,这些街巷值得您一逛!
100年乡愁轮回,别了,茭白园、兴隆街、蒋家浜……
话说兰州
金城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