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旅游标志,武威铜奔马出土古墓中,一口神秘汉井千年不干

武威雷台:一口汉井的悬疑

        井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了。

  武威雷台下,汉墓之中,竟然也隐藏着一口汉井。

  这井有个神奇之处,据说能放大里面的东西?真的是这样吗?

 1 高高雷台,这里曾是前凉灵钧台

  武威是个张扬着个性的地名。2000多年前,霍去病在此地展现汉军的武功军威后,这里就以河西走廊的重镇而存在。大汉王朝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遗物遗迹,彰显着那个时代开疆拓土的特质。那口传说的很神奇的汉井,也正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见证。

  在朋友们的带领下,我们赶赴武威,去寻找那口传说中的汉井。这次,我们顺着滨河北路向西,然后从沙井驿黄河大桥过河,走西固,再从河口顺庒浪河一路而上,直奔永登县城。这条公路既是以前的兰新公路,也是古老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汉王朝打通丝绸之路后,设置河西四郡的同时还修筑了汉长城。汉长城从黄河岸边的咸水河口开始,沿着庄浪河谷,蜿蜒向西延伸。

  过河口后,我们走了一条向上的路。这条路,翻越乌鞘岭,然后穿过古浪峡,逐渐进入石羊河支流的平原。四个多小时后,到武威市区城门楼附近,我们就和武威的朋友,直奔雷台而去。

  雷台是古代城市周边常见的建筑。为了祈求上苍护佑,人们常常在城市周边修建风、雨、雷、电坛。因为它修建在高坛之上,故而多被人们称为台。武威雷台,作为祭祀雷神的地方,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人们在此修建了雷祖观。

  雷台大门是仿汉代建筑而修建,看上去很古拙。正好和里面古老的汉墓、雷台相配。进门后,走不远就是放大了的铜车马方阵。最耀眼的自然就是铜奔马。1969年9月22日,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在雷台下的汉墓中。不过,它并不是我们此行所要关注的重点。

  我们的目标,依旧是那口汉井。要看汉井,就要先去雷台。绕过铜车马方阵,往前走,就是雷台观的大门了。这是一组以锗红色为主色调的建筑,五彩飞檐,雕梁画栋,不仅带着汉代尚红的余韵,也融合明清建筑的特点。入门,就遇到了长长的台阶,逐步拾级,就上了雷台观。雷台的历史要从前凉时期说起,当时的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治通鉴》中对此曾有提及。其实,按雷台下汉墓的情况,有人怀疑,这里应是一号汉墓高大的封土。后来,年代久远,人们忘记了下面的墓,又逐渐在墓地封土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就成了灵钧台。再后来,人们只知道这里曾经是座高台,其他汉墓、灵钧台这些都被忘记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雷台观建于明朝天顺年间,清顺治五年毁于战火,在1933年人们才得以重修。整个台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余米,上面建有风伯雨师殿、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建筑。

  其实,雷台之下的汉墓,比雷台的名气大很多。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马踏飞燕,就是在雷台下的汉墓中出土的。这座墓葬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号汉墓,而汉井则在一号汉墓墓道的边上。

  2 汉墓之中,铜奔马赫然出现,它是踏着什么呢

  在雷台上匆匆转了一圈后,原路返回。出了悬挂着“雷台观”匾额的大门,向左一拐,走几步,绕过雷台的拐角,面前情景不同,右边有些空旷,左边似墙非墙的建筑,有一个青砖砌就的门洞,上写一号汉墓。进门走不远,便是墓道了。弯腰进入墓门,然后依次是甬道、左右耳室、前后中三个墓室及其他建筑,墓用薄而宽的砖砌就。弯下腰,我们能从第一个墓室一直看到后面。铜奔马就是在这座墓葬中出土的。

  这还是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不能不说,也不能多说,只能一笔带过。1969年9月22日,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13生产队的村民正在雷台边挖防空洞,忽然传出“咔嚓”的声音。原来挖到了砖上。他们小心翼翼,挪开砖头后,发现这是一座古墓。年代久远,粗大的柳树根,从砖缝中伸出了,借着手电灯光,看上去如同鬼怪一般。一时间,村民惊恐不安,有人竟然从防空洞中逃了出来。总有些胆大者他们打着手电,提着马灯,进到了墓内,发现了不少宝物,较为显眼的是一组铜车马。后来,甘肃省博物馆派出考古学家魏怀珩等人来此收集清理。再后来,郭沫若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一眼就看出其中的价值,铜奔马也由此走向全国。

  站在墓室内,极其阴凉,墓顶呈拱形,为了安全,文物部门还专门加了防护钢架。当年,铜奔马的出土地,已被大铁门封了起来,里面摆放着复制铜奔马、铜骑士等,再现发现时的情景。

  匆匆转了一圈后,我们将目光集中到了那口神奇的汉井上。关于这口井人们赋予了诸多的神奇之处,最奇特就是,将钱币投入井底后,它能够放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见钱眼开。

  这口井真的是如此神奇么?

 3 汉代古井,重重悬疑,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找到那口汉井。这是为了人们参观方便,专门做成的展示窗口。其实,人们是从井壁的外侧开了一扇窗户,可以看到井底。边上有简单的介绍。这口汉井在距离墓道入口2米处,紧挨着墓道。当初掘井时打穿了夯土层,井深12.8米,井壁用典型的汉代薄砖砌成。最为奇特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井水才逐渐干涸。

  这是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汉井。井是农耕民族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有了井人们就可以摆脱河流泉水的束缚,走得更远。传说发明凿井技术的人是伯益,他是黄帝的大臣,可见,凿井技术由来已久。最初是挖井,这就比较简单。但是井的深浅和井口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除了挖井,还有一种凿井技术,这也很古老,据说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出现了。人们用绳索吊着金属钻头往下砸。

       后来,技术改进了,人们用一种鱼尾锉,向基岩冲击,可以将井打得很深。其原理都是利用重物冲击。凿井技术是从中原传向西域的,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传入西域的技术中有凿井技术。武威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武威的凿井技术也是从中原传来的。这口井建于东汉,正是这种交流的见证。

  “它的神秘之处在哪里呢?”我问,向井底看上去,如同用放大镜看钱币上头像那样。

  为何会这样呢?这是否和井的形状有关系?一般的井都是粗细一致,而这口井却如同腰鼓。开口处直径0.95米,井底直径0.86米,而井中部的直径达1.15米,会不会是这样造成的呢?但这个观点也被否定了。随后,人们又提出了其他猜想,有说光线产生了折射,有说参照物不同的缘故,也有说温度不同造成的,至今没有取得统一的观点。

  这井还有个神秘之处。墓葬是汉墓,井是汉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如果雷台是墓地的封土,那么上面就不应该打井。从这一点上说,墓地应早于井的年代。井如果晚于墓葬,那么汉井就有了疑问。因为,墓地是东汉晚期的,墓主人及其家族势力庞大,不会允许在距离墓道两米远的地方凿井的。有人也曾提出“事死如事生”的葬俗,井是供亡者用的,那么井就不会在远离墓道两米的地方。还有人提出“调节水平衡”,这完全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人,一口井能调整一个湖的平衡?以“守孝三年”的葬俗,人们说这口井,是供守墓的孝子们用的,也方便守墓人取水。后人怎么会把水井紧挨着墓葬挖,他们难道要站在墓葬顶上取水,显然不可能。怎么也在离墓地二三十米远的地方,况且附近就有雷台湖,取水并不困难。

  那么,这口神秘之井,隐藏着什么样的悬疑呢?可惜,至今无人能解。

  从汉墓中出来,明媚的阳光,直射人眼,一切似乎都烟消云散了。然而,汉井悬疑仍旧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大汉王朝的风采,亦挥之不去。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周一墓——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全览
西行漫记:马踏飞燕出土处的官方解释是错的
雷台汉墓
甘肃2|武威——雷台公园
我国最具争议汉墓国宝,成中国旅游标志,三大悬疑之谜至今未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西 雷台汉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