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背冰上山,在白塔山上,栽活了第一批树苗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在白塔山上,栽活了第一批树苗

兰州曾流传过一句民谚:“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这说的是解放前,兰州南北两山上,荒山秃岭不见林木的情形。

如今兰州南北两山,早已是绿树成林。尤其是,白塔山上,更是苍翠蔽日。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兰州的绿色来之不易。在兰州,养活一棵树苗,其成本几乎与养大一个孩子相当。

那么,白塔山是如何从七棵树变成满山翠绿的呢?山上的树,究竟是如何栽活的呢?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背冰上山,在白塔山上,栽活了第一批树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兰州人创造的奇迹,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第一批树苗的故事。

兰州白塔山,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山桥北侧白塔山公园景区内,濒临黄河北岸。山下有金城 、玉迭二关 ,均为古代军事要冲 。据传白塔始建于元代,后圮,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镇守甘肃的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巡抚绰奇补旧增新。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背冰上山,在白塔山上,栽活了第一批树苗

自古以来,白塔山为陇上胜境,但还是有树木的。明人李文《白塔山》诗称:“隔水红尘断,凌空宝刹幽。龙归山月晓,鹤唳海天秋。白塔连云起,黄河常雨流。倚栏凝望久,烟树晚悠悠。”可见,白塔山树不少,不然,诗人也不会说“烟树晚悠悠”了。自清中期到民国时期,白塔山上植被大量被毁,白塔山年久失修,名山憔悴,山上除各寺庙有树二、三株外,主要是骆驼蓬、白刺等旱生植物。

故而在兰州市民中有:“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的民谚。白塔山上这七棵树,就是山上的庙宇内种植养活的几株树。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有步骤有目标,整治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1950年代初,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白塔山的绿化提上政府议事日程。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背冰上山,在白塔山上,栽活了第一批树苗

1954年,省市党政领导部门号召绿化白塔山,全市人民响应号召,春秋季平地植树,夏季挑黄河水上山浇树。冬季背黄河冰块上山,置于树坑,蓄水保墒,终于裁活第一批树苗。

至今,许多人还记得,他们背冰上山的情形。一些亲历者回忆:当年在南北两山上植树时,人们往往兵分两路,一路在山上挖鱼鳞坑,准备栽植,一路负责浇灌。尤其是,浇灌这一路,责任非常大。

有没有水,是兰州能否栽活树苗的唯一条件。有水就有绿色,无水就是荒山秃岭。解决水源的唯一办法是运水上山。在技术设备有限,没有绿化灌溉系统的年代里,只能抬水担水上山,背冰上山。

好在,白塔山距离黄河很近。植树的时候,兵分多路,一路扛着铁锨上山挖路、平地、挖渠、挖坑;一路挑着扁担从黄河里向山上送水;另一路则背着树苗上山栽树。据记载:自1954年,人们多次背冰上山植树。1957年2月25日至3月5日,兰州市共出动10万多人(次),背冰450多万公斤,浇树30多万株。1958年2月,向南北两山运冰33万多公斤,运水13万公斤。

亲历者回忆说:“那时候满山就是这荒山干土,我们每天往返两趟,用背篼装上黄河里砸下的大冰块,爬到山上挖好的水平沟上,栽一棵树苗,埋上一块冰。”

有一张老照片真实记录了,兰州背冰上山的情形。人们排成长队,背着冰一个跟着一个,坚定地走在之字形的山路上……

1956年,国家投资,在白塔山建三级水泵,凿蓄水池4个,提黄河水上山,可灌溉林地933000平方米。为兰州市南北两山第一家上水工程。树木成活率及保存率提高,至1957年已栽活树木32万株。但在没有提灌工程的其他地方,人们依旧坚持,背冰运水植树造林。同时,建设输水管线。到2000年代初,兰州南北两山的输水管道的长度,相当于兰州到广州的距离。在兰州人民数十年的努力下,兰州南北两山,终于改变了模样。

背冰上山,不仅改变了兰州白塔山的植被,也树立了一个榜样,更是兰州人的精神标志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上第一批树苗
西北游摄(七)兰州白塔山
不登白塔山,别说到兰州
西行散记(六)——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五泉山
白杨桥:白塔山记
【枉言 | 摄影】兰州白塔山,黄河中山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