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岐山梦》(杨承岐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岐山梦》(杨承岐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来源: 作者:《岐山梦》(杨承岐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9-11-09 0 次浏览 分享到: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岐山梦/杨承岐 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10

ISBN 978-7-02-989968-7

Ⅰ.岐…Ⅱ.杨…Ⅲ.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Ⅳ.Ⅰ520.168

书  名:岐山梦

作  者:杨承岐

出  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  行: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邮编:100005)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出版监审:臧永清 

责任编辑:潘凯雄 

策划统筹:李春凯

开  本:164X250  1/16

印  张:8印张   120千字

印  数:0001-5000册

版  次:2019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978-7-02-989968-7/I.919

本册定价:25.80元

作者简介:杨承岐,幼名杨同盼,男,生于1958年6月,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岁患小儿麻痹,左下肢遗残,自幼立志做一名医生,为人民除疾排难,12岁拜师学医,16岁悬壶乡里。多次参加县、地区(市)、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中医进修班学习,1987年7月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函授夜大学。长期工作于基层,曾经担任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院长。治病不拘俗套,法园机活,往往妙手回春,且服务态度端正,深受乡民拥戴。曾获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国际传统医学组织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2篇、河北省卫生厅优秀论文奖1篇、各种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8篇、中国中医研究院举办的“医圣杯”国际中医药学术论文著作竞赛优秀奖一篇;多次参加各级中医学会组织的学术竞赛活动并获奖;参编《中国中医特治新法大全》等学术专著3部;著有《三十年基层临症得失录》、《老偏方》、《中药速记图表与歌诀》、《十年一剑三仁汤》、老中医四十年悬壶手记——《一个基层郎中的中医人生》、《济世良方》、《常见病特效(或显效)诊疗实录》等中医、科普专著7部。曾经当选县残联主席团成员、连续5届当选县政协委员;被评为“石家庄地区白求恩式的白衣战士”、连续三届被选拔为“县管专业技术拔点人才”;被授予“石家庄市自学成才者”、“石家庄市文明市民标兵”、“身残志坚道德模范”、“最美行唐人”等荣誉称号;《石家庄日报》、《河北日报》、《青春岁月》杂志、《道德与修养》杂志、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报道他自学成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2011年3月患延髓梗死,遗留严重后遗症,四肢瘫痪、口齿不清,被迫病休,但仍不放弃自己的职责,强忍病痛,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整理自己毕生的治学心得和临床体会。

内容提要: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体的励志小说,全书共12.2万字。小说中的主人公梁承光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患小儿麻痹症,病后遗残,备受磨难。自幼就立志继承祖业,为人民除疾排难。12岁步入杏林,多方拜师,质难问疑,终于学有所成,治病法园机活,往往妙手回春。加之医德高尚,患者至上,每每为救治患者肢体受到伤害,深受群众爱戴,也收获了纯真的爱情。而立之年他临危受命,先后担任两家基层医院院长,靠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团结全体职工励精图治,使这两所医院在恶略的大气候下蓬勃发展。他天性善良,不善言辞,成绩虽然突出,却常常被领导误解。他从不计较,任劳任怨,默默工作。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掏空了健康基因,他患了延髓梗塞,遗留严重后遗症,四肢瘫痪,口不能言。仍不自暴自弃,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上千万字的治学心得和临床体会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坚持义诊,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在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惆怅中结束了多灾多难、聪颖善良、刚正不阿、公而忘私、患者至上的传奇一生。本书以梁、王两家的历史恩怨为背景,以承光、立宽、诗音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以“三年自然灾害”、“文革”、“非典”等历史事件为依托,讲述了残疾人梁承光不受命运摆布、自强自立、甘为孺子牛的故事。一、暴风骤雨摧不垮歪脖树,挺腰杆抖精神要做栋梁。二、头悬梁锥刺股苦研扁仓,撰医案写心得为兴岐黄。三、思患者念职工心无自我,廉从政洁行医只为医院。四、起沉疴兴医院壮志未酬,屡受挫病缠身死不瞑目。您想了解一名屡遭病残蹂躏的残疾人在人生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和人生抱负吗?您想欣赏医患情深的感人场景和缠绵圣洁的爱情悲剧吗?您想了解职场现状和官场黑幕吗?您想知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真谛吗?《魂归岐山》将满足您的精神需求。雄伟壮丽的太行风光、苦难多舛的人生经历、艰难坎坷的求知之路、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凄美圣洁的爱情悲剧、医患情深的感人场景、匪夷所思的职场遭遇、悲壮感人的人生结局,为您精心打造出一场吸引眼球的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本书是一本展现残疾人自强自立、呕心沥血、自学成才、公而忘私、患者至上的励志小说,揭示了主人公“不想当医学专家的医生不是好医生”的抱负和“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情怀,既传播正能量、陶冶情操;又有趣味性、可读性、使人赏心悦目。读者对象为广大残疾人朋友和志存高远的青少年。全国现有八千万残疾人和数以亿计的青少年,读者对象数量可观,市场前景广阔。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第二章  漫漫求知路.........................................

 第三章  生死儿女情................................................

 第四章  宽阔的胸襟.................................................

 第五章  群众的关爱............................................

 第六章  坎坷的人生.................................................

 第七章  悲壮的结局.............................................

 编后话.........................................................

                                      前 言:

    和所有的人一样,我也有过幸福的童年,婴孩时代的我也曾因健康活泼博得人们的喜爱。

我周岁那年,万恶的小儿麻痹症夺去了我左腿的健康,从打记事的第一天起,就在自卑和受人歧视中挣扎度日。同伴的欺侮,成人的怜悯,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上了深深的创伤。同时也激发了我自强不息、不甘人后的志气。我自幼立志当一名医生,既有学有所长,自食其力的现实考虑,也有为民除疾排难,普渡众生,受人尊敬的理想。

    我十二岁那年,父亲把我领到本村老中医王维周面前,求他收我为徒,老先生看我态度诚恳,意志坚定,欣然同意,并提笔在我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为医不悔”四个大字。

    怎么?为医还要“悔”吗?我当时年龄幼小,不明事理,实在也读不懂这四个字的含义。几年后,当我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在崎岖坎坷、布满荆棘的出诊路上;当我跋山涉水,披风沐雨,或冻得瑟瑟发抖,或热得汗流浃背走进每一个病人家中;当我一次次跌倒在出诊路上,又一次次爬起来满身泥土地站到了病人床前,看到病人充满期盼的眼神,终于领悟了“为医不悔”的真实含义。

    我十二岁学医,十六岁悬壶乡里。蒙众乡亲厚爱,求医者门庭若市,有的诊治方法竟被冠以科技成果、学术大奖等美名。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使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我废寝忘食,发奋读书,几次报考中医院校,成绩名列前茅,却因身有残疾,最后名落孙山。无奈只好在自学的道路上苦苦探索着。工作之余,我涉猎群书,寻方求法;星期假日,我四处奔走,质难问疑。王维周、贾亚夫、郑永进、李居安,他们都是我的启蒙导师。1977年,在石家庄地区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业务统考中,我以满分的成绩名列全区中医科第一名;1978年,在石家庄地区卫校招收医务人员的考试中,我又以各科平均90分以上的成绩考取全区西医科第二名。由于我在治病的过程中不分贫富老幼,一视同仁。1981年和1982年我分别被授予县“尊老敬贤先进个人”、和石家庄地区“白求恩式的白衣战士”等荣誉称号。1983年和1992年我的两项成果分别被授予石家庄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和一等奖;1987年,我被录用为国家科技干部;自1983年开始,我连续4届20年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和连续3届当选“乡人大代表”、“党代表”,并两次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1985年和1990年,我两次作为“优秀刊授学员代表”,特邀参加了“成都中医学院建院卅五、四十周年校庆及学术交流活动”,有缘当面聆听雷载权、王于民等知名专家的答疑解惑。1986年,国家取消了对大中专学生身体条件的苛刻要求,我赶紧报考了河北中医学院函授夜大学,有幸得到杨牧祥、薛芳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的系统指点。期间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受到学院的通报嘉奖。

    正当我刚刚进入而立之年,有充沛的精力在浩瀚无垠的病山患海中遨游驰骋之时,卫生局的一纸任命打乱了我工作的重心,我被任命为一家卫生院的院长。那是怎样的卫生院呀!几间破旧的房屋在长满荒草的院落中风雨飘摇,几个占人的房屋用厚厚的塑料布遮盖以暂避风雨。每逢雨天,职工们不敢单独在一个宿舍,往往是几个职工挤在一齐互相壮胆。卫生院经营完全自负盈亏,国家不补助一分钱,而对其经营方式、药品价格、业务范围却要求极严。卫生院仅有的一名业务骨干因不堪背负6名刚从县卫校毕业的职工的工资而下海单干,卫生院既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超的专业人员与县级医院抗衡;又无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个体诊所挑战。多数卫生院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我带领全院6名医务人员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经过5年的打拼,终于使卫生院有了二十多间属于自己的坚固实用的房舍。卫生院开设了病房,添置了x光机,B超和必要的化验设备,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由我接收时的不到三千元上升为八万元。所幸这一段时间卫生院医务人员较少,6名年轻的医务人员听从指挥,并没有多少烦琐的行政事务可办,业务工作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1998年,我被任命唯一所分院(就是现在的中心卫生院)院长,这所卫生院坐落于太行山腹地,是全县医务人员最多,科室设置最全,服务范围最广的一所中心卫生院。全院50多名医务人员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从县卫校刚毕业的“高才生”;十几名稍有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不是挤身于县级医院去“耀祖光宗”;就是投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去“享受实惠”。卫生院房屋陈旧,设备落后,人心涣散。我只得从头抓起,一方面千方百计托关系争取资金搞基础建设;一方面选送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搞人才建设。经过4、5年的艰苦努力,医院各项工作都有了一定起色,开始步入正规。但刚培养出来的医务人员中有一部分人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当作向医院讨价还价的法码,终于耐受不住医院的清贫而走了以前专业人员的老路。尽管如此,我还是带领全院职工励精图治,省吃简用为医院引进了CT、救护车、电除颤、多谱勒、脑电地型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微量元素测定仪、721分光光度仪、麻醉机、呼吸机等设备,翻新了20多间病房、职工宿舍,装修了门诊楼,硬化、美化了3亩多的院落,使医院能够三季见花、四季见绿。使该院成为全县实用面积最大、医疗设备最全、医疗条件最好的一所中心卫生院。

    在这所医院13年,是我一生当中最为困难、最为纠结的13年,这13年,耗费了我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我一方面要竭尽所能,拯救患者的病痛;一方面为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50多名职工的生活,不得不违心的去迎合领导的任何意图,为了争得领导犒赏的半杯残羹而不得不学会去和其他兄弟单位的领导勾心斗角。

    我参加工作的30多年,是为患者的生存和幸福而奋斗的30多年。为了患者的利益,我克服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困难,靠一根拐杖,一架破旧自行车的帮助,我走遍了方圆百余里的大小村庄的千家万户。滹沱河系的曲河两岸撒满了我出诊来去匆匆的身影;太行山脉的缶山脚下布满了我为出诊匆匆而行的杂乱脚印;浩瀚的孔雀湖见证了我工作中的艰辛和痛苦。为了患者,我吸过羊水,擦过粪便;为了患者,我碰破过脑袋,扭伤过脚;为了患者,我摔断过梭子骨、股骨颈,在寒风刺骨的初冬,掉进过结满薄冰的水库,至今身上还残留着为连接股骨头和股骨颈而植入的两棵钢钉。

    这30多年来,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涉猎群书,笔耕不断,先后有43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各级医学刊物发表。其中两篇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篇被河北省卫生厅评为优秀论文;一篇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医圣杯”国际中医药学术论文、著作评选中荣获优秀奖;一篇被世界传统医学组织评定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篇评定为优秀奖;一篇在全国专方专药有奖竞赛中获得二等奖;8篇被各级学术会议评为优秀论文奖;参编学术专著3部;许多学习心得和治疗经验被国家权威刊物《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国当代知名中医特色医疗词典》、《国家纪科技功臣名录》摘选;我个人连续三次被评为“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授予石家庄市“自学成才者”、“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被评为“十大感动行唐身残志坚、道德模范”;“最美行唐人”;连续十几年受到县政府的记功、嘉奖;当选为县残联主席团成员;县政协委员;破格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入选《行唐县志》、《石家庄市科技志》;《建设日报》、《河北日报》、《青春岁月》、《道德与修养》、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报道过我自学成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2010年,我被严重的“延髓梗塞”打倒在床,虽经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有口不能言,有手艰于握,有足羞于行,我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

    经过一年多的中药调理,刻苦锻炼,刚刚生活恢复自理,能和人正常交流,在妻子儿女的支持鼓励下,我便开始继续整理自己30多年的治学心得、临床体会和奋斗经历,先后撰写了《三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老偏方》、《中药速记图表与歌诀》、《十年一剑三仁汤》、《一个乡村郎中的中医人生》、《济世良方》等多部医学、科普专著和业务自传,已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非常感谢命运,如果没有这次致命的打击,我可能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病人的纠缠而定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治学心得、临床体会和奋斗经历。

    几十年来,每当回忆起自己一生往事的时候,总有一种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的惆怅。但我奋斗了,挣扎了,抗争了。尽管我一事无成,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尽管我一生中只收获过失败的泪水和沮丧,没有收获过成功的喜悦;尽管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和失败。我还是想大声对这个世界说:我拼命了,我努力了。尽管你不认可我,但我自信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我对得起你!

    人到中年,百病缠身,总有一种行将入土的悲哀。我不想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带走些什么,却总想临行前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回想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既不会给子女留下多少实用的物质遗产,也不可能给社会留下多少催人奋进的精神财富。就象我当初赤条条的来在这个世界上一样,还将赤条条的去。一无所有,无牵无挂,“我本洁来还洁去”。

    但一个时期以来,病休在家,无所事事,总爱想一些陈年往事。六十年的人生经历使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他们有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甘愿替别人做嫁妆衣裳,每当想起他们,我就有一种褒扬他们、赞美他们的欲望。他们有的心胸狭窄、惟利是图,为达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踏着别人的血迹往上爬,甚至以别人的痛苦和欺压别人为乐,想起他们,我就义愤添壅,有一种鞭笞他们、教训他们的冲动。

    有了这种想法,我就把自己六十年的人生经历整理成一部自传体的励志小说。试图以梁王两家的历史恩怨为背景,以承光和立宽、诗音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以“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汶川大地震”、“非典”、“三鹿奶粉事件”等历史事件为依托,讲述残疾人梁承光不受命运摆布、不向权贵低头、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故事。借以揭示他“不想当医学专家的医生不是好医生”的人生抱负和“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残”的胸怀。

    这似乎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作者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呐喊:残疾人、残疾人事业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残疾人事业做的好坏,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卫生系统、残联系统的领导,都要勇敢地去正视这一现实。把残疾人事业列入议事日程,不要因为自己嫌弃残疾人、厌恶残疾人就不去做这项工作。他们正处在社会的最低层,忍受着各种不平等的待遇和歧视。急需我们的各级领导去关怀、去帮助!

    和所有的小说一样,本书采用了章回小说的写法,全书分为“引子”、“苦难的童年”、“漫漫求知路”、“生死儿女情”、“宽阔的胸襟”、“群众的关爱”、“坎坷的人生”、“悲壮的结局”等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套完整的故事,可以自称体系;但每个章节又都是互相连贯、互相渗透的,密不可分。

    书中的故事是清淡的,没有波澜壮阔的画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卿卿我我的浪漫;更没有风花雪夜的闲情逸致。有的只是一些在生活、工作中小的不能再小的琐事,平淡无奇。但人世间的事,往往是小事之中见精神,于细微处见情怀!

    经过几个月的构思和创作,这部小说就要拿出来和读者见面了。它虽不能说字字珠玑,却敢言句句血泪!因为它是我50多年人生经历的结晶,绝大部分故事情节都是我亲历亲为,每一章、每一段都浸透了我六十多年人生路上的辛酸与汗水、痛苦和血泪!但由于水平所限,错谬难免,有些观点可能幼稚、偏激、不太成熟;有些修辞可能牵强、庸俗、词不达意。望各位高明看后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斧正。但愿此书能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引发诸位领导和善良的人们的关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就像一个刚过门的丑媳妇。经过一番忐忑,终于决定厚下脸皮去见公婆了。丑自然是丑,这是先天造就的条件,谁也无法改变。但经过梳洗打扮,究竟能否将就,只有等素未谋面的公婆们去评判吧!拿著名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话来说:“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请谁记去做奇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吴江现代医学发展史略
【小说连载】杨承岐:岐山梦(第六章 坎坷的人生7-8)
亲爱的,你们为何如此坚强
你们考虑过石家庄人民的感受吗?!!
第二人民医院结对帮扶乡镇卫生院
多家卫生院出台“火速招聘令”,快速补充人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