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感悟

在上一段分享当中,老师讲解了信念思维模式背后的关键要素,爱和期待。以及因为在期待基础上的顺境逆境。那么,成长分为几个层次?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呢?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亲爱的朋友,有一本书叫做《金钱的灵魂》,推荐大家读一读。作者认为近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经济体系只不过是根据个体的贪婪而分配有限的资源而已。完全是根植于贪婪以及对匮乏的原始恐惧。它的呈现工具就是金钱。

所以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对于金钱很多人内心充满恐惧,依赖。

因为每个生命内在的贪欲,造成无明,也就是小我系统。同时助长了小我的嚣张气焰。这其中就因为两种障碍有了五个层次的分类。

哪两个障碍?一个是道理障碍,就是所知障,知道的越多,心里的条条框框就越多。一个是事障碍,就是烦恼,有事情就会有烦恼,我此刻的理解是能力限制,因为能力“不够”所以事情才是烦恼。限制性信念遮挡住我们本来的智慧,影响了我们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判断,这是模式的成因。能力限制呢,造成我们在模式内循环往复,这是模式的结果。

在NLP课程里,曾亮老师会详细讲解限制性信念的几种呈现方式:没能力、没资格、不可能。为什么要讲这个?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内心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从而有走出来的可能。

哪五个层次呢?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亲爱的朋友,如果还没有摆脱这两个障碍,就是普通人,“未成佛”。“未成佛”这个词有意思,就好像NLP里说没有失败,只有经验反馈。什么意思?只要人不死,我就没有失败,就是走在成功的路上,永远都有希望。

如果有人放下了内心的贪欲,通过成长,先去除了烦恼,贪心、嗔恨、愚痴、傲慢、怀疑这些烦恼。对能力有了正确的认知,但还没有跳出概念的窠臼,还在所知障里。这属于第二个层次,起个名字叫“声闻、缘觉”。

声闻、缘觉这两个名字也很有意思,古人喜欢倒装句,倒过来是什么?闻是听的意思,听声,听别人的分享。觉缘,觉察事物的源头、现在、未来的走向,为什么发生,又会带来什么后果。

这是第二个层次,做事上可以很棒了,但思想上还没有跳出模式的桎梏。在深山里状态很好,到了生活中,未必能守住心。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亲爱的朋友,如果未来有人想要达到最究竟的境界,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所知障,什么是烦恼障,换个说法,了解什么是限制性信念?什么是信念的限制性?举个例子,限制性信念,他能我不能。信念限制性,他能我也能。

没有任何一个信念经得起严格的推敲,包括这个信念本身。为什么?因为信念是死的,人是活的,世界是活的,都在变化之中,所以再好的信念,也有适用的范围。

当我们能清晰的认识信念的时候。而且开始放下的时候,就能进入第三个层次,起个名字“菩萨”境界。

菩萨的本意是觉悟有情。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试着站在普通人的层次理解,换位思考。前面不知不觉的人是普通人,后知后觉的人是消费者。普通人和消费者共同点是换位思考不容易,为什么?抱着固定的角度,我都是为了你好,我这么理解你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呢?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抱着一个角度不放,嘴里说已经换位思考。就像杯子里的水没有倒出来,说自己又装了一杯牛奶,那是自欺欺人。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如果能够完全的放下事障,理障,再也不会有什么什么障碍我的感觉出现。那就是第四个层次。起个名字“如来”。

这个名字好玩,如是本来,全然的接纳事物本来的样子。他就应该这样呀,孩子不听话才是正常的,如果孩子生下来就很听话,连探索世界的欲望都没有那就太吓人。孩子叛逆,叛逆才是正常的。他到了这个年龄就会尝试自己独立生活,有自己的空间。你压制他干什么?

老婆很生气,生气是正常的。她有她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遇到这样的事情不生气才怪。这个想明白了,你不管老婆老婆也被你影响,为什么?谁让你最能理解她呢。这个想不明白,所谓的管,所谓的爱,最后带来的一定是伤害。

如来,如是本来。真的很了不起的境界。这是第四个。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亲爱的朋友们,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人生绽放,喜悦、平安、丰盛美好的能力。只是需要良师益友的引导。根据引导立志、发心。就是有了做事的初心、动机。这个时候因为发心时站的角度、层次不同,就有了顿悟、渐修,快和慢的区别。不是你我本身有不同,根无大小,只是角度不同,所以才有快慢的差别。

如果遇到的是良师益友呢,不管过去怎么样,都能够走到终点。如果心里想着找个好老师,结果找错了人,走错了路。就不是同路的人了,所以叫“外道”。也有对外依赖的意思,《易经》说自强不息,没有说他强不息的。《圣经》里说上帝帮助自助者。自助者天助。自己不努力,想要靠外在的加持。肯定走偏了。

我们这里的意思不是抗拒外来的帮助,而是我们要明白,我们自己是根本。

所以我们说,寻找老师,也要仔细考察哦。尤其现在满大街都是课程,怎么选择?就需要自己“慧眼识英雄”喽。

说是五个层次,实际上是四个层次,一个“外道”。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真正的菩萨,他们的发心就是慈悲,基于慈悲在我们的生活中,启发还在模式里摸爬滚打的朋友,真正愿意支持别人的人,都是不拘泥于形式的。

也就是说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来帮助我们的,有人对我们好,是拉我们一把;有人对我们不好,是踢我们一脚,推我们一把。为什么能做到?实际上是因为内心最深处有这样的清静愿力。

南怀瑾老师跟随他的老师袁焕仙老先生学习的时候,有一次朝山,路边有很多乞丐,在爬山的过程中,南怀瑾老师不停的给乞丐钱。到了目的地袁焕仙老师问南怀瑾老师。

“你看见菩萨没有?”

“没有。”

“你是瞎子。”

“我是真没有看到啊。”

“刚才跪在路边的都是菩萨。”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如果未来有朋友,想要拥有真正喜悦、平安、丰盛的生活,应当站在“菩萨”的角度,发这样的愿。有人分不清“愿”和“欲”的区别。简单的理解,有我是欲,无我是愿。无觉察是欲望,有觉察是愿。

愿我从当下就能站到老师的喜悦、平安、圆满的境界,在寻求老师引领时,不要遇到走偏路的外道,遇到声闻缘觉,依照自己的本心去实践应用,逐步放下、切断障碍,那些限制性的信念,信念的限制性。所谓的所知障,事障。有一天就会进入清静、圆满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礼敬佛陀 -----如何上香、合掌
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我的老师
佛友讨论三王子--高耀峰的博客
烧香拜佛时,问自己两句话,你会离佛越来越近!
何谓菩萨?
念念为众生的安乐着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