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 识人、用人篇——读《史记》《资治通鉴》

引用 识人、用人篇——读《史记》《资治通鉴》

本文引用自活力点石(牛年大吉)《识人、用人篇——读《史记》《资治通鉴》》

 

引用

活力点石(牛年大吉)识人、用人篇——读《史记》《资治通鉴》

 

 

 识人、用人篇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做事,都不免要与人打交

不免要识人、用人。

(一)识人

赵简子立接班人

这事发生在公元前402年。赵简子之子,大的名叫伯鲁,小的名叫无恤。赵简子要确立接班人,不知立谁为好。于是在两片简上写下训戒之辞,交给两个儿子,说:“好好地记住。”过了三年,再问他们,伯鲁不能答出训戒之辞;要他拿出那片简,早已丢失了。问无恤,回答很流利; 要那片简,他恭敬地从袖中拿出来。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认识人,考验人,需要时间。

谚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Δ魏文侯置相

前402年。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设置宰相,不是魏成,便是翟璜。你怎样看这两位先生?”李克说:“这是您没有考察的原故。居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了,看他所结交的人;职位高了,看他所举荐的人;困苦时,看他所不做的;贫穷时看他所不取的。有这五条就足以确定了。何必等待我李克呢?”文侯说:“先生请回,我的宰相已经确定了。”李克出门,见到翟璜,翟璜打听谁为相。李克说:“魏成。”翟璜忿然作色说:“西河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 国君以邺为忧,我举荐了西门豹; 国君要伐中山,我举荐了乐羊;攻拔中山后,缺乏治理的人,我举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儿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李克说:“我之所以知道国君会以魏成为相,是因为他推荐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以他们为师;您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以他们为臣。您怎能与魏成相比!”翟璜退后,再拜,说:“翟璜是个粗鄙的人,说得不对。愿始终作为您的弟子。”

可见,考察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的表现。

Δ齐威王考察官员

前370年。齐威王召来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每天都传来毁谤你的话。但是,我派人到即墨去看,田野都开辟出来了,人民生活安定,官府无事,东方得以安宁。这是因为你不讨好我的左右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封赏一万户给他。又召来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掌管阿,每天都有赞美你的话传来。我派人去看阿,田野未得到开辟,人民贫困饥饿。昔日赵国攻鄄,你不救;卫国攻占薛陵,你不知道。你总是用重金贿赂我的左右而求得赞美。”这一天,烹杀阿大夫以及左右曾赞美过阿大夫的人。于是群臣悚惧,没有谁敢于粉饰、说假话,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看来,考察人不能只听身边的人说长道短,要看实绩。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过,齐威王烹杀的办法只适用于当时,不适用于现代——那该要杀多少人啊!

Δ郭泰识孟敏

东汉桓帝时,郭泰善于识人,喜欢鼓励、指导士类。巨鹿人孟敏,客居太原,扛着的蒸饭的瓦甑掉到地上,不看一眼就走了。郭泰看见了,就去问他。回答说:“甑已经摔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益处?”郭泰认为这人干脆、果断、有个性;与他谈话,知道他的德性,于是劝他游学。孟敏后来知名于当世。

原来,郭泰善于从不同寻常处发现闪光点。

Δ贾诩拒绝袁绍

为了增强实力,击败曹操,袁绍派人与去招张绣,并写信结好贾诩。张绣准备答应袁绍的要求。贾诩在张绣的坐席上,明确地对袁绍的使者说:“请回去感谢袁绍。他们兄弟之间尚且不能相容,怎能容得下天下有识之士呢?”

贾诩看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很有道理。

Δ裴行俭

唐朝的裴行俭有知人之明。初当吏部侍郎,前进士王勮、咸阳尉苏味道都还没有什么名气,行俭一见,对他们说:“您二位以后必定执掌大权,在下有没出息的孩子,愿把他们托付给你们。”当时,王勮的弟弟王勃与卢照邻、骆宾王、杨炯都因为会写文章而享有盛名,司列少伯李敬玄尤其看重他们,以为必定会成为达官显要。行俭说:“志向远大的士人,应当先注重器量学识,然后才是才艺。王勃等虽有文华,但浮躁浅露,哪是享受爵禄的材器!杨炯稍显沉静,大概会当上令、长;其余的能有善终就算幸运了。”后来,王勃渡海掉进海里;杨炯最终是盈川令;卢照邻患恶疾不愈,投水而死;骆宾王谋反被诛。王勮、苏味道都如行俭所说的那样。行俭为将帅,所引荐的偏将如程务挺、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后来大多成为名将。

裴行俭把器量学识放在第一位,把才艺放在第二位。这样识人,很有道理。

Δ特殊考验李世勣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50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重,对太子说:“李世勣才智有余,但你对他未给予恩惠,恐怕他不能真心服从你。我现在罢免他的官职,如果他立即就走,等我死了,你再用他当仆射,亲近他信任他;如果他徘徊观望,就应当杀掉他。”五月戊午日,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接受了皇帝的命令,没有回家就去了叠州。五月己巳日,太宗崩。太子李治即位。九月,任命李世勣为左仆射。(注:当时朝廷行政部门分六个部,左仆射和右仆射各管三个部。)

委以重任之前,先进行特殊考验。

(二)用人

Δ人才是宝

前355年,齐威王与魏惠王相会。惠王说:“齐国有宝吗?”威王说:“没有。”惠王说:“我国虽小,还有直径一寸,能照耀车前后十二乘车的宝珠十枚。象齐国这样的大国岂能无宝?”威王说:“我所认为的宝与您不同。我有一位臣子叫檀子,让他守南城,楚人不敢入寇,泗水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的臣子盼子,派他守高唐,赵国人不敢跑到我国的河中打渔;我的官吏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和赵国有七千多户自愿迁徙过来;我的臣子有一位叫种首的,让他防备盗贼,能做到路不拾遗。这四位臣子,将照耀千里,岂只十二乘车呢?”惠王有愧色。

什么是宝?人才是宝。什么最宝贵?人才最宝贵。有了人才,事情就好办。用好人才,国富民安。

Δ用人得失,所系非轻

唐太宗对魏征说:“为官择人,不可马虎。用了一位君子,其他君子都会来到。用一小人,其他小人都会争先而进。”他还说:“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进用贤人,斥退那些品行不好的,赏善罚恶,至公无私。”

唐宪宗李纯问宰相:“玄宗(李隆基)之政,开头是治,后来却乱了,为什么?”崔群回答说:“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 、韩休、张九龄则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所以,用人用得对不对,关系重大。”

Δ用人之道一,亲疏并用

243年,曹冏上书,论及用人之道,说:“古时的帝王,必树立同姓以显示亲近亲族;必树立异姓以表示尊崇贤明。只用同姓亲族的人,发展下去就微弱了;只信用外姓能干的人,其弊端是权力被劫夺。先圣知道这样,所以广泛地在亲族和外族中求贤并用,因而能保其社稷,历纪长久。”

刘弘领荆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上报朝廷以皮初补襄阳太守。朝廷认为,皮初虽然有功,但名望浅,改换刘弘的女婿夏侯楚为襄阳达守。刘弘对手下人说:“如果只能用姻亲,那么,荆州十郡,岂不是要有十个女婿然后才能为政!”

Δ用人之道二,唯才是与

首先,使用人才,不必求全责备。

子思向卫侯介绍苟变,说:“他的才能可以统领五百辆战车。”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够带兵。但是苟变曾经当过公务员,在向百姓收取赋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用他。”子思说:“圣人任用官员,就象工匠使用木料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所以,合抱的大木即使有几尺腐朽的,好的工匠也不会抛弃。现在您处在战国纷争的时代,要选用骁勇善战的人,却因为两个鸡蛋而抛弃能攻守城池的将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哟。”卫侯再拜,说:“谢谢您的教诲。”

楚汉相争之际,陈平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刘邦,受到重用。周勃、灌婴等对汉王说:“陈平虽然美如冠玉,心中未必有什么好玩意儿。听说陈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魏不能容他,他逃到楚;不行,又逃归汉。现在大王让他当护军,听说他接受诸将的金钱。陈平,是反反覆覆的乱臣,希望大王明察。”汉王犹疑,召魏无知来责备。无知说:“我所介绍的是他的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今有尾生、孝己的品行而无益于胜负之数,陛下有什么机会用他呢?楚汉相争,我举荐奇谋之士,关键看他的计谋是否足以利于国家。即使有盗嫂、受金的问题,又有什么值得疑惑呢?”刘邦信用陈平,陈平出了很多好计策。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才当然也有缺点,不必求全责备。

其次,使用人才,要不论亲疏

李世民选用人才,就不论亲疏。如果没有才干,即使是亲人也不用,对襄邑王李神符就是如此;而如果有才能,即使是仇人也不抛弃,对魏征就是如此。正因为李世民善用人才,这才出现了贞观之治。

再次,使用人才,要才堪所任

慕容盛说:“军队中的十人之长,才能必须超过九人,然后才能得到安定。”

张耽说:“国家的存亡在于军队,军队的胜败决定于将领。现在的人们举荐将领,大多推举宿将的后代。其实韩信的起用,并不是凭借他家族以往的功德。原来,聪明的君主用人,只要才能相称,就授以大事。”

俗话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Δ用人之道三,消除偏见,不拘一格选人才

人们想要用人才,却常常找不到人才。感到人才不足。南北朝时期,秦王姚兴(羌人)命群臣搜举人才。左仆射梁喜说:“我多次受诏但未得其人,可说是世上无才。”姚兴说:“自古帝王的兴起,未曾取相于古人,取将于后人,随时代任用人才,都能安定天下。你自己识拔不明,怎能远诬四海呢?”群臣听了都很高兴。

无独有偶。李世民令封德彝举贤,过了很久也没有举荐。李世明查问此事,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只是现在没有奇才。”李世民说:“君子用人就象使用器物一样,各取所长。安定天下的人,岂能向其它时代借用人才?只怕是自己不知道,怎能诬蔑一世之人?”其实,并不只是梁喜和封德彝如此。不少人的人才观都受到许多观念的制约,比如:

民族偏见——只有某民族才有人才;

地域偏见——只有城市才有人才,偏僻的农村哪有人才?

出身偏见——出身好、门望好、地位高的家庭出人才。

贫富偏见——穷酸相,哪会是人才?

学历偏见——文化高的是人才,文化低的哪算人才?

阅历偏见——职业低贱,经历坎坷,犯过错误的人不会是人才。

其它偏见,如宗教偏见、宗派偏见、性别偏见,等等。

这些偏见,自古就有,甚至延续至今。所以,自古就有人与这些偏见作斗争。也有人在实践中放弃偏见的。比如,

南北朝时,529年,梁国的陈庆之带领几千人马从銍县打到洛阳,取32城,47战,所向无适敌。庆之从北魏回来以后,特别看重北方的人。朱异很奇怪,问他。庆之说:“我原先以为长江以北是戎狄之乡,等到了洛阳,才知道聪明俊秀的人物都在中原,不是江东比得上的。我怎么能轻视他们呢?”

再如,南朝宋国的开国皇帝刘裕,出身于贫苦家庭,他说:“草莽间亦有英雄出。”

又如,韦宗说:“奇才英器,不一定出自华夏;聪明、智慧、机敏有见识的,不一定是读书人。九州之外,书经之外,还大有人才。”

北魏的韩选宗不赞成凭门望用人,他说:“名望是他的父母遗留下来的影响,对国家有什么益处?只有贤才,才真正有益于国家。如果真有才能,即使是当屠户的、打渔的、奴仆、俘虏,圣王也会重用;如果没有才能,既使是尧、舜、禹的后裔,也会流落为差役一类。”

沈约认为:“君子、小人,只是同类人物的通称。走上正道的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所以,姜太公从屠钓为业的人群(小人)中走出来成为周朝的国师(君子);傅说从筑墙的人变为殷朝的国相。不管他是居于显赫的地位还是身处幽暗逼仄的环境,唯才是与。到了汉代,这种用人之道未变:胡广家里世代是农民,他却到了公相之位;黄宪是牛医的儿子,名重京师。魏开始用九品来分别人才的等级,而不是用来表示世族的高低。然而许多人凭借世族的资望凌驾于人,甚至沿袭成为规矩。周汉之道,是让智者役使愚昧的人;魏晋以来,是用地位高的役使地位低贱的人。二者显然不同。”

如果能够突破民族偏见、地域偏见等多种偏见,何愁没有人才!在我中华民族,富贵人家出过人才,而在穷苦的人、卑贱的人,不识字的人中,大智大勇的人才也是历代层出不穷:

刘邦、萧何、樊哙、韩信、卫青、霍去病都出身低微。

石勒,上党武乡羯人(匈奴人的一个支派),是贫苦农民,曾被晋军掠卖为奴,不识字,有胆识、善骑射,公元四世纪创建赵国,史称后赵。

慕容皝,鲜卑人,创建了燕国。

苻坚,氐人,前秦皇帝。

姚苌,羌人,创建后秦。

拓跋珪,鲜卑人,创立了北魏,强盛一时。

高欢,鲜卑人,家贫,东魏的掌权人,北齐的奠基人。

宇文泰,鲜卑人,西魏掌权人,北周的奠基人。

耶律阿保机,契丹人,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国。

魏征,少孤贫,好读书,有大志,当过道士。曾给隋末义军首领李密当过秘书长,后来成为李世民治理天下的贤相。

朱温,砀山人,家贫,从小给人打工,五代后梁开国皇帝。

李存勖,沙陀人,后唐皇帝。

李嗣源,胡人,后唐皇帝,年轻时家贫,不识字。

石敬瑭,沙陀人,后晋开国皇帝。

刘知远,沙陀人,后汉开国皇帝。

郭威,出身寒微,备尝艰苦,北周开国皇帝。

成吉思汗,蒙古族人,历经磨难,建立元朝。

朱元璋,家贫,从小放牛,讨米、当和尚,明朝开国皇帝。

满族人爱新觉罗氏建立满清,统治中国近三百年。

Δ理想的人才:全面发展

对人才固然不可求全责备,但是,如果人才在专长之外,还有好的品行和才能,那该多好!

吴起将要去打仗,左右把剑呈送给他。吴起说:“将领负责挥动鼓槌击鼓进军,临敌决疑。拿一把剑,不是将领的事情。”可见,选择将领不能只看射箭或舞剑,重在看他的武略。

汉武帝见到司马相如写的赋,大为赞赏,恨不同时。但后来,司马相如到了朝廷里,到死也只是一个文园令。汉武帝不是不想重用他,而是因为他不足以担当公卿重任。可见,选文官不能只看文章这一项,还要看其品行和能力。

598年,隋以牛弘为吏部尚书。牛弘选拔人才,先讲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他所选用的人,大多称职。当时的舆论都佩服牛弘识度之远。

关于用人问题,魏征对唐太宗说:“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察其品行;天下平定以后,则非才能品行兼备不可。”魏征认为,理想的人才,应该德才兼备。

司马光也说:“聪敏、精明、刚强、坚毅,称之为才;正直中和称之为德。才是德的寄托;德,是才的统帅。才德完美,称为圣人,无才无德称为愚人,德胜才称为君子,才胜德称为小人。凡取人之术,若不得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

到了二十世纪,我国的教育,先后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正是想要培养理想的人才。

Δ用人艺术:各尽所长

人们希望人才德、才完美,但实际上,人都有缺点、弱点,总是不完美。大多数人都不完美,却又不能不使用,这就有一个用人艺术问题。

唐太宗时,岑文本上疏说:“臣听说命将领出师,主要在于克敌。若能克敌,虽然贪婪也应当赏赐;如果失败,即使清廉也应诛杀。……当将帅的大臣,清廉谨慎的少,贪求的人多,所以,黄石公在《军势》中说:要善于‘使智、使勇、使贪、使愚。使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得行其志,贪者急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

黄石公把人分为智慧型、勇力型、贪婪型、愚昧型四种。使用好不同类型的人,让他们各显其长,各即其宜。这就是用人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用人核心四步骤(分析透彻)
范仲淹心中什么最重要?
知 人 用 人 之 浅 见
历代禁卫军中的名人:既有开国皇帝、门神大将,也有史上最大贪官
如何识人用人
不看不知道!出身少数民族的开国将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