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章第四节-人道立世
        点击上方 "
宋斌与自然之道
可以订阅我

4

人道立世


正文
人之立世,存也,人之至低;长存,人之至高。
人之立于天地,身立;人之延嗣,家立;人之作为,业立;人之慧思,智立。
身立乃本,家立乃续,业立乃久,智立乃灵。
故人之立世,物质乃基础,精神乃升华;物质丰富,精神充实,方得幸福。
人生沉浮,名利尽、南山见;红尘过客,出世心、入世行。
立世乐道、明心慧眼,强者无域、弱者有疆,轻率失策、轻松致远。
故人之立世,在己;无人可代己、无人能为己,唯己对己责、己为己为。
人生者,遗传于祖、受束于境、成长于世,专属于己、无关他人。
难改境世、难管他人,顺境应世、和人善己,管控身心、驾驭人生、成就自我。
人之自爱者,至爱;自敌者,至敌;自强者,至强。
安身立命,情姻成家,作为立业,勤学立智,遵道立德,顺自然立世。
故人之立世,人之至重。
人之立身
人之立于天地,身立乃存。
身者,躯也,人之实体,生命之所依。
故人身者,质也,生命者,能也,心行者,时空也,一切皆信也。
质能时空信,人之合和而一,则近乎万能。
天有风云、人有祸福,生命宝贵、生息脆弱,珍爱自我、珍惜所有。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故人命至大、人身至贵、人活至上。
非活而活、应活而活,泰山鸿毛、流芳遗臭,天差地别、事在人为,活法至要。
苟存以再起,韬晦以待时,明哲以延续,激退以隐逸,无可非而实可嘉。
道义而献身,忠谏而异首,国难而殉职,冲锋而阵亡,深可歌而永可叹。
身存人存,身亡人亡;身立方实际,活着方希望,生命方可能。
人在身在,身在人在;无身无命,无命则一切皆无;人如是,国如是,万物如是。
求存图强,坚韧功成,笑傲众生;保身之存,保身之常,保身之用,其义至矣。
故身者,人立之本。

 释:

立,《说文》:“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属皆从立。

身,《说文》:“身,躬也,象人之身,凡身之属皆从身。

人的身体是指人的整个生理组织,是人的实物形体的存在,也是通常说的血肉之躯。

人的身体从出生开始,遵从于生理变化阶段的规律,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胚胎(未出生)与死亡(生命消亡),不属于本节有关于身体的论述。

身体是人存在的根本,是人能作为、能思维、能做一切事情的根本。

人之立家

人之延嗣,家立乃续。

家者,有夫妇,然后有家。

有家方有后,有后方有宗,有始终。

家之生人,人之始;家之育人,人之长。

家之劳作,家立而协始;家之户邑,家立而国存。

故家立人续,人续国继;家兴人兴,人兴国兴;家和人和,人和国和。

大家之败亡者,无道无德、无承无继、无为无新,时移势易,世道轮回。

江河入海,落叶归根;慎终追远,任重道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故家者,传承之首;生之教之,历练成长,秩序交替,传宗接代,功莫大焉。

考家国衰亡者,多才疏德浅、幼弱嗣绝、无以为继,争权夺利而分崩离析。

繁衍生息、绵延昌盛,立家之于立人、立国,其义重矣。

故家者,人立之根。


释: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家的,家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人类特有的、以男女间的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

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

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从功能来说,家庭是生殖繁衍、儿童养育、老人供养、情感满足、经济合作等普遍意义上人类最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

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和群体形式之一。

家的存在对社会极其重要,尤其是家庭对孩子(后代)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这乐园是由父母共同创建、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因此,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领导和老师。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中,除了言传外,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身教,身教是最具有影响的隐性教育,是潜移默化影响后代的重要原因。

要注意的是,家与国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或者说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内容与特征。

就家而言,在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生活物资极端缺乏,主要是群居生存,基本不存在由夫妻及子女组成的独立的单个的家庭;在未来大同社会的高级阶段,在物质与精神财富极其丰富的前提下,人人都是群居、人人也相对独处,婚姻与家庭关系不再是个人关系的主要约束,传宗接代也不是家庭与夫妻双方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由社会负责改良、优选基因而计划生育,孩子一出生也由社会统一哺育、抚养、教育等。

人之立业
 
人之立世,物为基,物乃业为,故业者,人立之保。
业者,劳作、践行、创造,主动之为;
业之初,生与存;业之精,学而优;业之进,人久之要。
实践出真知,创造有价值,发展得未来,作为皆可能。
故业者,人之分而合之始,人物之别而万化之源。
业者,职也;就业至要,精而专、好而乐、慎而敬、开而创、终而事,则不易。
业之用,丰物、健身,益智、和情,维生、创世。
故业者,改变自己,改造世界,其义大哉。


阐 释:

业在本处是劳动、工作、创造、实践等有意识、有目的的积极主动作为之义,同时也有延伸为事业、功业的内涵,也就是指有价值的人类活动,劳作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按照传统的劳作分类理论,劳作可分为脑力劳作和体力劳作、生理力劳作等,脑力运动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运动形式。

劳作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活动和改造自然的独特方式,是发生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其实质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适应和改造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性质,为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产服务。

人类需要劳作来帮助自己生存,需要劳作来解放自己。劳作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需要,更是人类发展、成长的需要。人类通过劳作改变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因此不同的劳作有着不同的收益,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追求有着不同的劳作,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奉献。

劳作不仅有关人的健康和智慧,也有关人的快乐和美好,净化内心、磨练心性。劳作使人生活丰富多彩,劳作锻炼和造就了人。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作、能劳作和爱劳作。没有劳作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能体现劳作的生活充满幸福。

生产力是人的劳作能力、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和生产的本质力量,也即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社会和塑造自我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人类本质力量历史中的全部展开。

在人类独有文化积累中,劳作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进化过程在基因重组和机体结构创新基础上通过劳作增加了文化创造的内容,并且随着进化水平的提高,文化创造的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人类独占的文化积累模式使人类形成了适应自然的独特方式。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人类得以一步一步迈向文明,得以学会如何与人、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并学会从大自然中汲取人生智慧,也在自己真诚而勤恳的付出中,收获一份生命的意义,实现为人的价值。从这层意义上看,劳作导引我们逐渐领悟生命的本然,实乃“近道矣”。

人之立智
人者,万物灵长;灵之源,天也;灵之用,智也;人有智而灵长。
智者,知也,思也,慧也,创也。
识万物,明道理,曰知;究始末,辩是非,曰思。
心性觉,才聪敏,曰慧;革时弊,开未来,曰创。
智何以来?学而知,行而思,觉而慧,为而创。
吃一堑、长一智,失败后醒悟、逆境中探索、奋斗中挑战、危机中革新。
求知问道,不可不信,亦不可尽信;学习实践,躬行体证,方得己智。
得智之先,破执除矜。执之失度,易入邪路;矜去恭迎,虚怀若谷。
 
知己后则不后,学彼先则优先,行无碍则有成,觉而醒则无惑,创未为则无不为。
知己有己,知道行道,行道得道,得道合道,合道和德。
故智之极,合道和德。
大道无穷,学而无止、智而无尽,无止无尽,未来无可限!
智学互促、智理共用,智勇双全、智勤兼济,智善统一、智能融合,智之要。
知己知彼、顺势随时,知求知应、有为有止,知舍知得、明是拒非,知进知退、能屈能伸,知错知改、唯革唯新,智之用。
故智者,文明之根、聪慧之源、人立之要。

释:

智,矢口日组成。矢即是箭,口即是口,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内义为知日、知太阳,知太阳之阴阳。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如日夜,日出后见日光为日,日没后不见日光为夜。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应对如流、胸有成竹。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高级的智慧。正因为人有高级智慧,才使人能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高级智慧是人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认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包容、决定、创造等多种能力。而动物,只具有本能的认知与行为,这是人和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之一。

正因为人有高级智慧的存在,人才可以深刻地认识并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过去、现状、将来,拥有语言、学习、文明、思考、分析、探求的能力,并拥有使用与制造工具、不断创造发明、满足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高级智慧不等同于知识。高级智慧不完全是通过书本学习、听讲而带来的成果,更多需要经过自己辛勤和实践获得,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高级智慧。

高级智慧的目的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是人不断进化、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作者选注

儒家之智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什么是天道?(有必要知道)
论人的“道”与“德”
人生,学会悟道,心态也就好了
为什么说“惟人,万物之灵”?
破译老子之天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