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一生应该知道的世界艺术 (51--60)

富裕的门德尔松

 

 

    生卒年:1809——1847

    出生地:德国汉堡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1809.2.3 - 1847.11.4)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

    门德尔松祖父是著名的哲学家,父亲是富裕的银行家,母亲具有广博的文艺修养和音乐才能;

    在西方音乐史上,像门德尔松这样有着辉煌的家族史、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音乐家实属罕见,

    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知识界的代表、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如:歌德、海涅、黑格尔、威伯等。

 

门德尔松的妻子赛西尔

 

 

    门德尔松是上流社会中贵族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在平静、幸福中度过,

    除了感受到家庭给他的温暖和众人对他的尊重之外,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他被誉为“描绘性浪漫主义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代表作品

 

    (1)小提琴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

    (3)钢琴曲:八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

    (4)室内乐:《E大调弦乐八重奏》(Op.20)、《弦乐四重奏》(Op.80)

              当今门德尔松最著名的作品是《婚礼进行曲》(《仲夏夜之梦》第四乐章)以及《春之声》交响曲。

 

仲夏夜之梦

 

 

    艺术成就

 

(1)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

    它指的是那种在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

    他对标题交响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

    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

 

 

 

 

    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

    表现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2)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当时的莱比锡城    他在此创建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3)在音乐教育上,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肖邦和哀伤的民族

 

 

    生卒年:1810——1849

    出生地:波兰

 

肖邦

 

 

    肖邦(1810.2.2至1849.10.17)伟大的波兰爱国音乐家。

    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

    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

 

肖邦的照片

 

 

    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

    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的故居

 

 

    代表作:《夜曲》《玛祖卡舞曲》《圆舞曲》《革命练习曲》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

    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

    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用过的最后一架钢琴

 

 

    肖邦作为作曲家已经深为大家所熟悉。

    最有利的证明就是肖邦创造性的艺术成就在不断地为更多的世界听众所接受和传播。

    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艺术天赋创造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他也是唯一一位专注于一件乐器创作的作曲家。

    尽管华沙的音乐团体,甚至包括他的老师,都建议他可以创作一些歌剧和管弦乐作品,

    但肖邦认为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只有通过钢琴才能真正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法国无处不肖邦”

 

 

    他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包括波罗乃兹、玛祖卡、华尔兹、夜曲、奏鸣曲、

    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

    他是那个时代具有独立风格和诗歌精神的伟大作曲家。

 

肖邦墓

 

 

    1848年在英格兰举行音乐会后,伦敦的“每日新闻”这样写道,

    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肖邦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对作品的表现能力。

    他的音乐风格之独特,是以前任何一位大师都不可能达到的。

    我们从没有听到过如此美妙、如此激动人心的音乐。”


舒曼和克拉拉

 

 

    生卒年:1810——1856

    出生地:德国茨维考

 

舒曼

 

 

    罗伯特·舒曼(1810.6.8-1856.7.29),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舒曼生于茨维考城,父亲是个颇有文化修养的书商,母亲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

    他七岁时学习钢琴,十二岁开始尝试创作。

    1828年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

 

克拉拉

 

 

    1830年师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当时他立志要当一名钢琴家。

    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

    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

    在舒曼随维克学习钢琴期间,与他的女儿克拉拉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

 

舒曼和克拉拉

 

 

    1840年秋,他们冲破家庭阻力,通过法院干预幸福地结合了。

    在为克拉拉而斗争的同时,舒曼也在为“新音乐”而斗争着。

    他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为反对当时陈腐、保守、庸俗的音乐风气而斗争,

    并正确地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因此,《新音乐杂志》成为了当时德国进步音乐思想的喉舌。

 

美国电影《梦幻曲——克拉拉与舒曼》

 

 

    他与钢琴家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他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结婚的一年间共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

    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

    创办的《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

    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

 

舒曼墓

 

 

    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

    之后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钢琴之王李斯特

 

 

    生卒年:1811——1886

    出生地;匈牙利莱丁

 

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莱丁,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他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

    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故居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并于此后不久移居维也纳,

    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

    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

    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少年李斯特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以及超技练习曲。

    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

    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布达佩斯之间。

 

李斯特音乐学院

 

 

    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学院并任院长。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

    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

    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

 

李斯特正在为朋友演奏

 

 

    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

    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米高梅出品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其中获奥斯卡奖的一集“汤姆猫弹钢琴”

    使用了他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作为全集的背景音乐,也显示出这个曲子弹奏的复杂技巧。

    他还著书立说,出版多部论文和书信集,

    他的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对改善音乐家的社会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斯特最重要的作品是《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前奏曲》、

    《马捷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

 

 

 

 

    钢琴曲中最难的一首当属《唐璜的回忆》。


现代音乐的开创者瓦格纳

 

 

    生卒年:1813——1883

    出生地:德国莱比锡

 

瓦格纳

 

 

    瓦格纳(1813.5.22-1883.2.1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

    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

    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瓦格纳和妻子、儿子 

 

 

    主要作品:

 

    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

    《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

    《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

    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      瓦格纳许多作品在此首演

 

 

    艺术成就:

 

    ① 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

         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②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纪念馆 

 

 

    ③ 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

         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

         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

         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瓦格纳油画复制品

 

 

  ④ 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威尔第与意大利歌剧

 

 

    生卒年;1813——1901

    出生地:意大利帕尔马

 

威尔第

 

 

    威尔第(1813.10.10——1901.1.27)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

    出身于小商之家,曾报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师从拉维尼亚学习作曲和配器。

    创作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渊源,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

    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而著称。

 

茶花女》专辑

 

 

    《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奥塞罗》等是其代表作,

    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

    他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

    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

 

 

 

 

 

    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

    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从未受过训练,缺乏音乐才能。

    他回到布塞托,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

    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

    这部歌剧取得了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

 

《弄臣》剧照

 

 

 

    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使他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

    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威尔第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

    《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一些革命歌曲鼓励人民起来斗争,

    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威尔第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勤奋不懈的创作,

    先后写出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

    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

 

威尔第音乐学院

 

 

    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

    威尔第谱写了《阿伊达》之后16年就再没有写过任何歌剧,

    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最后两部震惊世界的悲喜剧:

    悲剧性的《奥塞罗》、喜剧性的《福斯塔夫》。

 

老年威尔第

 

 

    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

    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

    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乡村风俗画家米勒

 

 

    生卒年:1814——1875

    出生地:法国诺曼底

 

米勒

 

 

    弗朗索瓦·米勒(1814.10.4-1875.12.22),

    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从事耕作,以补助生活。

    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 和《晚祷》 等名作。

 

拾穗着

 

 

    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

 

晚祷

 

 

    米勒曾师从德洛罗什学画,后因不满老师的浮华风格和无力负担学费而拾学。

    由于长期接触他所熟悉的农民,因此许多重要作品都在农村产生。

 

担牛犊

 

 

    他曾说“我是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

    《播种》、《晚钟》、《牧羊女》、《死神与樵夫》、《扶锄的人》等,

    描绘和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淳朴性格,也揭露了剥削制度的残酷,曾受到资产阶级的诋毁。

    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宗教感情。

    画风以质朴、凝重、富有抒情气氛著称,但直至晚年,他的作品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牧羊女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

    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著名人士。

    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

 

种苹果树的夫妇

 

 

    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

    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

    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

 

雏菊花束

 

 

    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小约翰·施特劳斯

 

 

    生卒年:1825——1899

    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

 

小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0.25-1899.6.3):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

    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

    不过小约翰·施特劳斯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

    并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圆舞曲之王”的称号是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

    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

 

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每年都有他的主要曲目

 

 

    此外他的作品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

    (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

    他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

 

 

 

 

    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

    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

    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

    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

    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施特劳斯在弹钢琴,勃拉姆斯坐在旁边

 

 

    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

    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

    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他家的管风琴

 

 

    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

    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油画

 

 

  有其传记电影《翠堤春晓》。


勃拉姆斯的新古典音乐

 

 

    生卒年:1833——1897

    出生地:德国汉堡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5.7-1897.4.3),德国作曲家。

    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

    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

    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

    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

    他沿用了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写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

    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

    勃拉姆斯作为莱比锡乐派的一员,曾与以李斯特和瓦格纳为代表的魏玛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

 

勃拉姆斯雕像

 

 

    重要作品

 

    (1)交响曲:四部交响曲、《“学院”序曲》。

    (2)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

    (3)钢琴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四首《匈牙利舞曲》。

    (4)声乐曲:《摇篮曲》、《四首严肃歌曲》等艺术歌曲和大型声乐套曲《德意志安魂曲》等。

 


 

 

    艺术成就

 

    (1)他是严格按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写作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之一,采用混合配器法,

              使乐队色彩较古典时期更浓重,他写作了许多主题发展的绝妙范例,并创有“幻想变奏”手法。

    (2)他是舒伯特和舒曼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

              创作了以《摇篮曲》、《四首严肃歌曲》为代表的艺术歌曲,曲中充满了含蓄、怀念、隐忍等情怀。

 

20岁的勃拉姆斯 

 

 

(3) 音乐风格受巴赫和贝多芬的影响,采用无标题音乐形式,

            显得庄重、内敛,但又不失浪漫主义诗情与幻想的特点;

            旋律气息宽广,节奏具有内在的张力,调式突破了大小调的界限,

            曲式保持传统的结构,并与民族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联系。


比才与《卡门》

 

 

    生卒年:1838——1875

    出生地:法国巴黎

 

比才

 

 

    乔治·比才(1838.10.25-1875.6.3)法国作曲家。

    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出身于音乐世家。

    九岁学钢琴,同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又随古诺学习。

    比才的第一部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受韦伯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较深。

    1856年他完成了《C大调交响曲》,这部作品形式严谨,旋律清新色彩明快,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才华。

    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

 

 

 

 

 

    他的早期作品受意大利罗西尼等人的影响,倾心于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

    直到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的问世,他自身的音乐才华才真正显示出来,

    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是至今上演最多,流行最广的歌剧作品之一。

 

《卡门》剧照 

 

 

    比才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

    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不仅震动了当时法国的歌剧界,

    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比才》故事发生地    主人公在此做工的原塞维利亚烟厂

 

 

    歌剧《卡门》的结构为传统的分曲形式,同时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

    用西班牙音调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

    剧中贯穿着爱情、仇恨、欲望等内容,且不失光彩亮丽、生机勃勃的动人情节,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

    其流畅的旋律继承了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传统,给人以至美的享受。

    该剧被视为法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至今世界音乐史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

 

比才画像

 

 

    其它作品还有歌剧《采珍珠者》、《唐普罗科皮奥》及双钢琴组曲《儿童游戏》,

    钢琴曲《半音变奏曲》、《夜曲》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音乐史完整版
音乐家的故事
音乐知识拓展--浪漫时期音乐(二)
长得好看了不起?人家还会作曲呢!
部分古典音乐大师简介
2017-22【外国音乐家(二)】纪念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