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姓氏漫谈-康姓(24)
康 姓(24)
作者:石晓霆 河南博物院
[字义]
康,安乐、健康和广大的意思,如《离骚》中的“日康娱而自忘兮”,《诗经·唐风·蟋蟀》中的“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四体康且直”。
[遗迹]
康五通墓志 全称“唐故陪戎副尉康君墓志铭并序”,现存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
康百万庄园 位于巩义市康店村。
[康姓源流]
康姓在在中国大陆各姓氏中排第七十五位,在中国台湾排第八十位。康姓的远祖可上追至西周时的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幼弟,最初被封于康国(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所以称康叔(叔封去世后,谥号是“康”所以被称为康叔),周公平定叛乱之后,受封于“卫”,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立起了姬姓诸侯国——卫国,担负起了管理商代遗老遗少的重任,他在受封以后,能以德服人,勤于政事且管理有方,将属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因此周成王将他征召入朝,封他为“司寇”。他去世后被周成王谥为“康”,以表彰他勤政爱民,能为百姓着想,使百姓过上安宁康富的生活,从此,他被史家称为“卫康叔”, 另有一说法是因为他最初被封于康国因而被称为“康叔”,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他的后人中有庶族以他谥号中的“康”字为姓。所以,河南省淇县是康姓的起源地,康姓源于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
卫国建立后曾多次迁都,如最早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传到卫文公之时,曾迁都至楚丘(今河南省滑县东),到卫成公又迁至帝丘(河南省濮阳县西南),而康姓也随着卫国都城的不断迁移而开始了最早的播迁。在春秋战国时期,卫国虽然国小势弱,但能于大国之间左右周旋,加之没有称霸的之心,所以寿祚特别长,直至秦二世之时才被灭亡,而康姓在这期间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汉朝时,汉政府曾经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国家。康居是当时西域的一个国家,东接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支,约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康居“去长安万二千里”,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 后来,康居国王子到汉朝河西地区听候汉朝廷的消息,之后这位王子便长期居住在这里,他的子孙也没有回去,而且以国名“康”为姓,为康姓大家庭注入了新鲜血液,此事见于《梁书·康绚传》:“初汉置都护……,康居亦遣侍子待诏于河西,……,其后即以康为姓。”三国时吴国的僧人康僧会的祖先便居住在康居,不过康僧会起初居于天竺,因随父经商,移居交趾,十余岁时父母双亡,便出家为僧。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吴主孙权为他建塔,江南从此开始有佛寺,康僧会在此编辑佛教经典共二部十四卷,是江南佛教的开创者。当时吴国的另一个著名康姓人物是康泰,他约在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出使扶南等国,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数十个,归国后写有《吴时外国传》。康泰是我国早期到海外的著名旅行家之一,以当时的交通状况能游历如此多的国家,实在令人钦佩。
唐朝时,康国人来到中国居住,以康为姓。据《新唐书》记载,隋唐时,在现在的中亚阿姆、锡尔河流域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姓政权,九姓自康以下的八姓都是康姓的支庶,康开始时在祁连山北的昭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境内),九姓均以昭武为氏,史称昭武九姓。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境内产良马,居民勇猛善战。九姓中的康国在今独联体乌滋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西南一带,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昭武九姓自愿归附唐朝,康国中的一些人就以康为姓,康姓家族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
到北宋时,据宋史记载,匡姓的一些人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之讳而改姓康。
南宋时,康姓出了一位著名学者洛阳人康与之,宋高宗时上“中兴十策”而声名鹊起,后曾任承务郎、军器监丞等职。他虚构了一个纯以农业为主,按口授田,自立耕织,均分生活资料,无私有制,无战争和剥削的理想社会,这种理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甚为难得。
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康姓大家族出了一位状元康海,这是康姓家族的无上荣光。康海,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杂剧《中山狼》便由他所作。
到了清代,康有为则是康姓大家庭里最著名的人物。这位杰出的康姓人士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发动维新运动,虽然维新运动最终失败,但仍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同时康有为还是一位相当有成就的学者,他始治《周礼》,继研《公羊》,著书立言,富于创造力,他的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孟子微》、《春秋笔大义微言考》和《大同书》等,甚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
[祖地今日]
[淇县]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淇河、卫河、沧河环绕淇县的南、北、东三面,西部是太行山,东部是沃野千里的平原。总面积591平方公里,耕地21.09千,人口25.02万人,农业人口19.61万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0.2亿元。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商朝末年已经有了许多原始村落,而且出现了一个叫“沫”的原始集市,后来商王武丁把“沫”定为国都,之后,纣王将“沫”改为“朝歌”,武王灭商后,将商畿分为三国,史称“三监”,后来将“三监”合并成卫国,都城是朝歌。春秋时,卫国迁都,朝歌被晋国占据。战国时朝歌属魏,王莽时将朝歌改为雅歌。三国时,魏国设朝歌郡,西晋时属汲郡。南北朝时先后在这里设过卫县、临淇县和魏德县。隋朝先是在这里设清淇县和临淇县,后来将临淇县改为卫县,废除清淇,将属地并入卫县。唐朝初年,将卫县升格为卫州,后来又改为临淇县。北宋时废除临淇县,将属地并入黎阳(浚县),后又设置卫县。金代,朝歌降为卫县鹿台乡。元朝初年设临淇县,后来改为淇州。明朝初年改为淇县。
淇县由于历史悠久,境内文物古迹异常丰富。如花窝遗址是我国较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位于淇县城东北15公里的花窝村岗地上;朝歌古城曾发现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时期的文物;城西北12公里的太行山中有朝歌寨,据说是纣王屯兵之地;纣王墓和妲己墓位于城东7.5公里的淇河西岸;荆轲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葬于淇县,民国年间淇县师范学院校长曾进行国发掘,墓冢在文革期间被挖平;位于淇县城西前嘴村东的前嘴石窟;位于淇县城西北20公里淇河之畔的青岩石窟;位于淇县城西的云蒙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军校——春秋战国军庠所在地,相传孙膑与庞涓就在这里向鬼谷子学习兵法。现有名胜古迹17处,如水帘洞(鬼谷子洞)、洗尘洞(孙膑洞)、庞涓洞、南天门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使云蒙山成为游览胜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源自古都朝歌的姓氏——石氏研究
八姓起源:为西域姓
康姓的起源,康姓的来源
商鞅姓不姓“商”?前秦这八大姓氏,非富即贵,有你的姓氏吗?
历史上安禄山、史思明等昭武九姓是来自西域的粟特人吗?
中国的卫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