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两倍于秦军的韩、魏联军?
提起战国名将白起,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伤亡惨重的长平之战,而其实,白起的成名之战是伊阙之战。这一战中,白起斩首24万,这个数据就和长平之战中斩首45万一样,数据可能存在作假,但仍旧让人心惊。
白起的活动期基本都集中在秦昭襄王时期,也正是这对君臣对秦国的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白起应该是平民出身,在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后,白起在战场上以一个普通小士兵的身份不断建立军功。
到了公元前294年,白起被当时的权臣魏冉推荐担任左庶长,并第一次担任将领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不久取得战争的胜利。
白起的这次胜利刺激了韩国,韩国向邻国魏国求援,而唇亡齿寒,秦国的东进对东方六国都没有好处,因此魏国答应出兵支援韩国,共同抵抗秦国的东进,而秦昭襄王则派左更白起领兵攻打韩、魏联军,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伊阙之战。
《史记》对这一战的记载比较简略:“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
也就是说,白起领兵攻打韩、魏联军(还有部分东周军),战于伊阙,其结果就是韩魏大败,白起斩首24万,还斩杀了魏国的大将公孙喜。这一战同样是以少胜多,是白起歼灭对方有生力量的惯常做法。
那么,这样的一场大战,韩魏兵力在两倍秦兵的基础上却打出这样的结果呢?
《战国策》中有一句话说的比较好
:“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
韩魏之间虽然组成了强大的同盟军,但他们之间的心却是不齐的。
正如战国时期秦国的东进明明有东方六国的阻隔,却依旧攻灭了六国。东方各国数次合纵,却往往因为各有各的心思而做不到齐心协力。
在伊阙之战中,韩军认为自己兵力较弱,因此希望魏军担任先锋,主动进攻,而魏军则认为韩军弩强兵锐,因此希望韩国担任先锋,主动进攻秦军。其实大家就是都想保存实力,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损兵折将。而白起正是利用了联军的这个特点,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击败了联军。
白起先是针对兵少的韩军采用了故布疑阵的策略来迷惑韩军,牵制住韩军之后,白起领主力大军出其不意从后侧围攻魏军,魏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溃败而散,看着魏军溃散,韩军也没了打的心思,随即溃败。
当然这是韩魏联军战败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自然是秦军的强大。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始实行军功爵制,秦之锐师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军队,再加上白起作为主将,组成了一支拥有强悍战斗力的军队,在这样的一支队伍进攻下,韩魏联军是很难获胜的。
而在秦军强大起来的同时,实际上韩军也好,魏军也好,早就已经没落了,魏国是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魏文侯带领魏国成为当时的一大强国,但随着魏文侯的去世,魏国就开始走了下坡路,更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没落。
而韩国本身在整个战国时期就不怎么强大,更不用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颓势不可避免,可以说,韩国还没有强大就已经没落。
伊阙之战中,秦军攻占了伊阙外加五座城池,并继续渡过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白起可谓是一战成名,很快就被授予国尉的官职。
公元前292年,白起担任大良造,再次攻打魏国,并夺下魏国的大小城邑六十一座等等。在伊阙之战后的三四年时间内,白起和司马错攻下了韩魏的很多城池。
可以说,经过白起这一战后,韩魏两国元气大伤,势力范围越来越小,已经越来越没有能力与秦国一战,唯一与秦国一战的就是北边的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军事能力增强,战斗力提升了好几个点。
但赵武灵王灵王去世之后,赵国也在逐步衰落,只不过与秦国还是可以一战的。魏韩之外,秦国东进的最大阻碍就是赵国,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长平之战以及那45万的死亡。
这一战直接导致赵国衰落,秦国东进之路基本没有什么阻碍了,而白起的作用似乎也走到了尽头,尤其是长平之战中和长平之战后白起的表现,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虽然白起死了,但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却达到了真正的拓地千里,为后来秦始皇攻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这一点来说,白起对秦国是功不可没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神之白起
伊阙之战,魏韩联军远强于秦,却因一个小心思成就了白起
秦国军功爵位制,从斩首6万到斩首45万,终成大秦帝国!
秦国基业七百年:秦国内乱再起与宣太后摄政
战国271 邯郸解围——秦军落荒而逃
白起大放异彩的用兵艺术,除自身努力外,秦国优越环境是重要保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