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勋名将被俘后变节投降, 大唐朝廷怎么对待他的, 你绝对想不到!
01
翻开唐朝的历史,大家都是赞叹不已。贤明的君主,高深的谋士,如云的战将。民间关于隋唐的各种传奇和故事,可以说比肩三国,盖过前朝。
唐朝之所取得这么高的历史成就,是和它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分不开的。的确,唐朝是一种大眼界的开放。正因为有这种开放的思想,才能够得到后世的赞誉。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它对待历史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更是让人叹服。具体来说比如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历史评价。
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唐朝名将,军事家。
作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他的祖父名为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亲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家境豪富,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资质。
但在年轻时由于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
公元746年,王忠嗣任河西节度使,镇守西北边陲。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对他十分欣赏,任命他为衙将。他轻钱财而重义气,士兵们都归服他,在军中提升很快,不久就当了大斗军副使,辅佐安思顺。
看到哥舒翰像坐了火箭一样噌噌往上提,老将们还在下面苦熬,自然引起他们的嫉妒和不快。有个副将在见哥舒翰时态度倨傲,并且不服从命令,哥舒翰当即用木棒将其击杀以正军纪,此后他的部队才军纪凛然。
在镇守西北边陲时遇到吐蕃的侵犯,哥舒翰在苦拔海迎击敌军。当时吐蕃军分成三队,从山上接连冲下来,哥舒翰带兵出战。在激战中把枪都折断了,直接拿着半段枪鏖战吐蕃军,最后把这三队吐蕃军都打败了,从此一战成名。
04
唐玄宗晚年,有点好大喜功。公元747年七月,诏令务必拿下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
这个石堡城是一个关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此刻被吐蕃的重兵所据守。
接到皇帝的命令,王忠嗣从实际情况出发,谈出自己的看法:“石堡城地形险固,吐蕃举国而守。攻下此城,肯定要死数万士兵。所得不如所失,倒不如厉兵秣马,待时机成熟后再见机行事。”看到如此的上表,皇上很不高兴。
“我就不相信没有为大唐尽忠的义士了。”说完这话,就另派将军董延光攻打石堡城,王忠嗣分兵给他,在边上协助配合。
王忠嗣不得已协助董延光,却没有全力以赴。石堡城到期未能攻克,董延光将责任尽数推到王忠嗣身上。此战失利,无往不胜的大唐军队丢了人,唐玄宗觉得好没面子,将王忠嗣召回朝中,严加审讯。
05
唐玄宗不甘心这么一个结局,又诏令哥舒翰入朝。
临行前有人劝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营救自己的上司王忠嗣。哥舒翰坦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其正道将丧,多贿赂又有什么用。”于是只带一个包裹入朝。
唐玄宗与哥舒翰谈得十分投机,随后让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顶替他的一切职务。
辞行前哥舒翰为王忠嗣开脱,声言他并无罪。唐玄宗却不听他的解释,转身离开。
哥舒翰连连叩头,言辞慷慨,声泪俱下。唐玄宗有感于这位少数民族将领的赤诚,明白了王忠嗣是冤枉的,终于高抬贵手,仅以阻挠军功的罪名将王忠嗣贬为汉阳(今湖北)太守。
这次慷慨营救上司的行为,得到朝廷上下的交口称赞,都认为他够忠够义。
06
营救完上司,那就该自己出战了,哥舒翰不得已披上出征的战袍。
公元749年六月,石堡城攻坚战打响了,唐军投入的总兵力共有六万三千人。但是,吐蕃人据险而守,他们贮藏了足够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猛攻数日,仍然不能得手。
攻不下来,没法交代呀。哥舒翰焦急万分,他要杀一儆百,拿攻城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开刀。高秀岩、张守瑜恳求宽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甘心伏罪。
随后唐军就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在死伤数万人之后,终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
此战吐蕃方面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将铁刃悉诺罗。大唐军队终于取得惨胜。
唐军攻占石堡城,唐玄宗十分高兴,哥舒翰因军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给予一个儿子五品官,赐物千匹,赐庄园一座,加摄御史大夫。
07
高官任做,骏马任骑的哥舒翰开始享受起来,他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时时相伴,以致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公元755年二月, 哥舒翰在入朝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过来,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回京以后,只好在家中闭门不出。
恰在哥舒翰养病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朝廷的军队抵挡不住叛军进攻的势头,节节败退。
在这个危急时刻,唐玄宗想到了重病在家的哥舒翰。虽然哥舒翰以身体原因极力推辞,但最后还是不得已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带兵出征。这次共带二十万军队赴潼关拒敌。
临行前,唐玄宗亲自饯行,让百官到郊外相送。同时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可以看出,唐玄宗已经乱了方寸。
08
哥舒翰带着这二十万临时拼凑的大军,战斗力自然不高。到达潼关以后,和安禄山的叛军刚一接触就败下阵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
潼关是个险关,在这里坚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这时皇帝却来了命令,逼迫哥舒翰出关决战。
“这是什么狗屁命令,简直是要大军去送死嘛!”接到命令的哥舒翰气愤的骂道。
只有勇猛,没有多少军事素养的哥舒翰,不懂得古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训条,被迫整军出征。将弱兵疲,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一看大势已去,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手下火拔归仁等起了异心,开始打起了歪主意。他们劫持了哥舒翰,将哥舒翰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一起押送往洛阳安禄山的大本营。
09
安禄山此时已经称帝。见到哥舒翰后,得意洋洋。
此时的哥舒翰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英雄本色,他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罪人肉眼不识陛下,才至于此。陛下是真正的拨乱之主,天命所归。现在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愿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唐军。”就是他的这一番表白,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在洛阳自称皇帝。唐军集结几十万兵力,加上数千勇猛善战的回纥骑兵,采用梯次配置、两面夹击的战术,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安庆绪大败之后,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固守,临行前,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
哥舒翰一代名将,死得如此窝囊,这肯定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下面还有他更是做梦没想到的,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以往开疆拓土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愍”。
010
结语:纵观中国历史,统治阶级历来讲求“忠孝”两个字。对变节投降的将领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更别说死后还给什么荣誉了。对哥舒翰的追封,在唐朝应该是首例,也可能是唯一的一例。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唐朝的兴盛不是偶然的,兴盛时期的大唐思想开放,广开言路,公正客观,是它的特色。对于历史人物,公是公,过是过。
没有因为他变节投降而抹杀他的功劳,也没有因为朝廷后来追封了他而在史书上美化他。这其实就是历史的客观和公正。
唐朝已经做出了榜样,那么以后的朝代呢?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名将哥舒翰:你什么时候丢了说不的勇气?
唐代名将开疆拓土,关于他的诗词车载斗量,最后却被生擒跪地求饶
身为名将四十岁却还纨绔,十万打一千还险没打过,为何却封郡王?
生的憋屈,死的窝囊——给李隆基打工,哥舒翰算是倒霉透顶
大唐骁将声威赫赫,李白认为卫青都比不上他,却晚节不保悲剧收场
通俗西藏史(一百四十六)——唐诗里的哥舒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