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藩之乱,起初势如破竹的吴三桂最终为何会失败!
吴三桂本是明朝的辽东总兵,负责镇守山海关,后来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攻破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在得知李自成的部下掳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关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将清军引进关内,并赶走了李自成。吴三桂降清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一方面对抗清的农民军进行残酷的镇压,另一方面对前明势力赶尽杀绝,甚至进军缅甸,逼迫缅王将藏身在那里的朱由榔交出,并将其绞死。吴三桂为清朝初期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此清廷将他封为平西王,令他镇守云贵地区,甚至两地的督抚均受他节制,吴三桂在云贵地区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当时三藩的势力几乎达到全国的一半,这对清廷来说一直如鲠在喉。
对于吴三桂来说,他本来并不想背叛康熙,毕竟以一隅敌整个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他想反叛,早在清朝初期立足未稳之时,就可以动手了,没有必要等到清廷羽翼丰满之时再动手。在清廷内部,当时的许多大臣也反对撤藩,担心一旦强行撤藩,强大的三藩会立即发动叛乱,并大大动摇清廷的统治根基。而康熙认为,朝廷实在是无力供养三藩,三藩的存在,迟早会耗光国库,即使现在不撤藩,以后吴三桂迟早也会反。吴三桂迫于形势,假惺惺的请求撤藩,寄希望康熙能挽留他,令他没想到的是,康熙顺势而为决定撤藩。于是,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提出“兴明讨虏”,发动叛乱。
叛乱初期,许多地方纷纷响应,举起叛旗,包括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陕西提督王辅臣,以及广西的罗森、孙延龄和四川的郑蛟麟、谭弘、吴之茂,甚至在台湾的郑经也在遥相呼应。由于吴三桂的军队常年经受战争的磨炼,扫平前明势力后便一直在云南地区剿匪,而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军养尊处优,久疏战阵,因此一开始,叛军势如破竹,连克贵州、湖南等地,并击毙清军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重创清军。甚至前来勤王的察哈尔王也趁机发动叛乱,一时间清廷人心惶惶。
1676年,王辅臣兵败投降,此时局势朝着清廷有利的方向发展。没过多久耿精忠和尚之信也相继投降,三藩只剩下吴三桂一家。孙延龄也被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杀害。此时的吴三桂顿感势单力薄,与清军苦苦对峙。
1678年3月,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后来,吴三桂的夫人张皇后病逝,使他精神受挫。并且当时的吴三桂年事已高,再加上当时正值盛夏,他本人心烦意乱,肝火旺盛,遂得了中风,一时不能言语,并且太医久治不愈。吴三桂将皇孙吴世璠召来衡阳即位,并且嘱托后事。于是,吴三桂在只当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后便病逝了,享年六十七岁。吴三桂死后,叛军群龙无首,军心不稳,清军趁机发动进攻,接连收复失地。直到1681年,清军围攻昆明,吴世璠兵败自杀,余众投降,自此三藩之乱正式结束。
为何叛乱初期势如破竹的吴三桂军队后来会迅速的土崩瓦解呢?
第一,政治上不得人心。当时天下初定,人心思安,而当时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发动叛乱。要知道,正是吴三桂将前明势力赶尽杀绝的,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这时却又反清复明,但是称帝时放弃了明朝的年号,这不得不令人们感到费解并怀疑其动机。
第二,军事上过于保守。当时吴三桂军占领松滋后,并没有对清军乘胜追击,而是与清军相持,错过极佳的战机。后来,吴三桂低估了康熙镇压叛乱的决心,企图裂土议和遭拒。这说明吴三桂的目标不明确,首鼠两端,缺乏战略眼光。
第三,实力悬殊。毕竟吴三桂是以一隅敌全国,财力和物力不能和拥有天下的康熙相抗衡,一旦战争旷日持久的拖下去,后勤补给和人员补充都是问题,拖也会把吴三桂拖垮。
第四,内部原因。虽然叛乱初期四处响应,闹得轰轰烈烈,实质上叛军内部各个心怀鬼胎。比如陕西提督王辅臣,原为吴三桂部下,叛乱初期他按兵不动,首鼠两端,最后落到个畏罪自尽的下场。形势对叛军不利后,靖南王和平南王纷纷投降。而且众叛军之间缺乏统一调度,所有康熙采取分化政策,对叛军各个击破,最后孤立吴三桂。
终上所述,由于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军事上的目光短浅,再加上内部之间各怀鬼胎,各自为战,因此三藩之乱的失败是必然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平定“三藩”叛乱之战
被康熙皇帝诬陷,这个清朝忠臣与吴三桂并列遗臭万年!
吴三桂手握雄兵30万,巅峰期打下江南半壁,为何脚步跨不过长江?
三藩叛乱,吴三桂军势已然饮马长江,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
吴三桂拥有几十万大军,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康熙?有三个关键点
吴三桂兵马是清朝2倍,已经收复南方,还饮马长江,最终为何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