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庄子》导读(五十一)—《外篇 · 胠箧》2.3-1

外篇·(qū)胠(qiè)箧-1

【原文】

将(wèi)为(qū)胠(qiè)箧探囊发(guì)匮之盗而(wéi)为守备,则必摄(jiān)缄藤,固(jiōng)扃(jué)鐍,此世俗之所谓(zhì)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guì)匮、揭(qiè)箧、(dān)担囊而趋,唯恐(jiān)缄藤、(jiōng)扃(jué)鐍之不固也。然则(xiàng)乡之所谓(zhì)知者,不乃(wèi)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zhì)知者,有不(wèi)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wèi)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zhī)知其然(yé)邪?昔者齐国邻(yì)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wǎng)罔(gǔ)罟之所布,(lěi)耒(nòu)耨之所刺,方二千(yú)馀里。(hé)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jì)稷,治(yì)邑屋州(lǘ)闾乡(qū)曲者,(hé)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yé)邪?并与其圣(zhì)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zhū)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zhì)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注释】

(1)胠箧:指偷窃。从偷窃财物联系到盗窃国柄,指明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圣人智慧流毒天下的恶果,因此圣人之道与强盗逻辑是一致的,(jí)亟须“绝圣弃智”,盗乱方止。胠,撬开。箧,小箱。

(2)探囊:掏口袋。

(3)发匮:打开柜子。

(4)盗:偷窃者。

(5)摄:打结,收紧。

(6)负:背负。

(7)揭:举,扛着。

(8)趋:疾走。

(9)缄滕:都是绳子。

(10)扃鐍:门窗和箱柜上用来加锁的部件。扃,门闩。鐍,箱钥。

(11)乡:通向,先前。

(12)罔罟:网。罔,捕鸟的网。罟,捕鱼的网。

(13)布:设置。

(14)耒耨:农具。耒,犁柚。耨,锄柄。

(15)刺:插入。

(16)阖:全。

(17)竟:境。

(18)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

(19)治:管理。

(20)邑、屋、州、闾、乡曲:古代不同行政区划的名称。

(21)曷尝:何曾。

(22)法:效法。

(23)田成子:春秋时齐国大夫陈恒,曾杀齐简公夺权。田、陈古音同。成子为后人所加称。

(24)非:非议。

(25)诛:讨伐。

【译文】

为了对付那些开箱子、掏口袋、撬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人们必须要收紧绳结、加固门闩和锁扣,这就是普通人所认为的聪明的做法。然而,大盗贼一来,就会背上柜子、扛起箱子、挑着袋子迅速地跑走了,他还唯恐绳结不够结实,门闩和锁扣不够牢固呢。既然如此,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做法,不就是在为大盗贼积聚财物吗?所以,我们尝试着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贼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贼守卫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城邑遥遥相望,鸡狗的叫声相互听闻,鸟罗鱼网所设置,犁杖锄头所耕作,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设立的宗庙、神坛、谷祠,以及所有管辖的邑、屋、州、闾、乡、里等各级行政机构,何尝不是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呢?然而,田成子突然杀死了齐国的国君,篡夺了齐国的政权。他所窃取的岂止只是齐国呢?他不是连同那里圣人的礼法和制度也一起窃取了。因此,田成子虽然背负了盗贼的名声,却享有如同尧、舜一样安稳的帝王地位,小的国家不敢反对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延续十二代占据着齐国。那么,这岂不就是连同圣明的礼法和制度一起盗取了,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赏析】

“胠箧”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马蹄》篇相同,但比《马蹄》更深刻,言辞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原文】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zhì)知者,有不(wèi)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wèi)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zhī)知其然(yé)邪?昔者龙(páng)逢斩,比(gàn)干剖,(cháng)苌弘(chǐ)胣,子(xū)胥(mí)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lù)戮。故(zhí)跖之徒问于(zhí)跖曰:“盗亦有道乎?”(zhí)跖曰:“何适而无有道(yé)邪?(fú)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zhī)知可否,(zhì)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zhí)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hán)邯(dān)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pǒu)掊击圣人,纵(shě)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注释】

(1)至知者:最有智慧的人。知,通“智”。

(2)龙逢:夏桀时的贤人,被夏桀杀害。

(3)比干:殷纣王的庶出叔叔,力谏纣王,被纣王剖心。

(4)苌弘:周灵王时的贤臣。与晋国范中行氏有旧,晋赵鞅与范有隙而讨周,周杀弘。

(5)胣:剖开肚腹掏出肠子。

(6)子胥:姓伍名员,楚国人,父兄被平王杀而投吴王夫差,因谏夫差被赐死,投尸江中而腐烂。

(7)靡:同“糜”,腐烂。

(8)道:这里指规矩、准绳。

(9)何适:往哪里去,哪一个。

(10)妄意:凭空推测、揣度。

(11)不立:不能建功立业。

(12)不行:不能行窃下去。

(13)唇竭:嘴唇向外翻开,也就是牙齿外露。竭,尽、丧失。

(14)鲁酒薄而邯郸围:楚宣王会诸侯,鲁恭公迟到,且献酒薄味,宣王怒而攻打鲁国。梁惠王早拟攻赵,但担心楚国援赵,今见楚伐鲁,即兵围邯郸。这句是借历史故事来说明,事有关联,常常出于预料。

(15)掊击:打倒,抨击。掊,击打。

(16)纵舍:释放。纵,放宽。舍,放弃。

【译文】

所以,我们不妨接着讨论:世俗所认为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贼积聚财物的吗?世人所谓的圣明的人,有不替大盗贼守护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关龙逢被斩首,比干被挖心,苌弘被剖腹掏肠,伍子胥被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是这四位贤明的人,都无法保全身体、免遭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盗贼也有行为准则吗?”

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原则呢?能够凭空揣测出屋里储藏的物品,这就是圣明;能够抢先入室,这就是勇敢;能够在撤出时主动断后,这就是义气;能够预知计划是否可行,这就是智慧;能够分赃均匀,这就是仁爱。如果不具备以上五个方面,却能成为大盗的,天下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善良的人如果不通晓圣人之道,就无法建功立业,盗贼如果不通晓圣人之道,就不能行窃。

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的好处也少,而给天下带来的祸患也多。所以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冷了,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就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受围攻,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贼也就兴起了。只有抨击圣人,放走盗贼,天下才会太平。

【赏析】

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但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于是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倒退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人生大盗起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胠箧》教案1
29-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二十八
《庄子·胠箧》解说和语译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大道文明,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