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旭光|胡荣华口述历史(人物传记连载之二)

人物传记连载——

由胡荣华口述丁旭光撰稿的人物传记《胡荣华口述历史》出版!本公众号推荐各位朋友阅读收藏。

第一章
得益于天时地利与人和

上海文史馆筹划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二、母亲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我们家有兄弟姐妹五个,我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那个时候,大多数家庭是多子女。当时的社会医疗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本来,我们家有兄弟姐妹七个,走了两个。
我们家的顶梁柱是我母亲,全家靠母亲在荣银针织厂做工糊口。荣银针织厂后来改名为针织九厂,厂址在建国路马当路那里。解放初期,我去过荣银针织厂。记得当年私营老板没有及时发工资,发生了劳资纠纷,工人们罢工。我母亲要去工厂找老板要工资,因为家里没人,母亲不放心把我一个人留在家中,就带着我一起去了工厂老板的办公室。当时,我耳朵里划过母亲的一句话:“老板有绿纸头(美金)。”
这件事,我一直难以忘怀。长大后,我在母亲那里提起这件事,母亲告诉我,老板不是没有钱,只是想拖欠工资。
去母亲的荣银针织厂,要经过顺昌路建国东路。记得建国东路96,是一家当铺,叫“协裕当”。早在1921,就在建国东路开业。不过那个时候不是叫建国东路,而是叫康梯路。而且,不是96号,是145号,“协裕当”是原卢湾区境内最早的一家当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租界难民云集,上海的典当行业空前兴盛。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物价飞涨,典当行业也因为入不敷出大量倒闭。到解放初,典当行的数量大大减少。但是,“协裕当”却非常挺括。诞生于1921年的“协裕当”,是上海诞生最早、消失最晚的一家当铺。一直到1966年,还在继续从事和典押贷款有关的业务。
母亲如果在老板那里讨不到工资,就会拿着家里的细软,拉着我,走进“协裕当”去典当。
当时,人均最低生活费是 8元。母亲的月收入,是70元。8元以下,不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

胡荣华出生地志成坊    摄影/孟祥蓉





作者简介

丁旭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棋协大师。短篇小说《汉白玉》被中国小说家学会收录《中国当代小说家全集》。2004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等举办的“丁旭光作品研讨会”,被载入《2005年上海文化年鉴》。长篇小说《褐色木门》获“《小说选刊》2012年度笔会长篇小说二等奖”并入选获奖文丛。人物传记《大音博乐融中外——钱仁康》《胡荣华: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获“上海市文化基金项目”资助。2018年12月16日,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栏目播出《胡荣华和作家丁旭光讲述棋坛往事》。2019年3月15日,受邀东上海电视广播台“舒曼的CD”专访。

主要著作:中短篇小说集《墨绿旗袍》,长篇小说《寒江独钓》《褐色木门》《梦溶窗棂》《烟雨秦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一声声的蛙鸣 丁旭光
王明珂|谁的历史:自传、传记与口述历史的社会记忆本质
人物传记系列六十二本合集
人物传记100部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