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朋友的女儿居然在小学就出书了!背后的内幕让我泪目……

今天是一篇我打磨了很久的采访稿,采访的对象是我的朋友张爸。
五月中的某一天,我的微信上收到了张爸的一则消息,大意是说他女儿张启莘在小学的作品已经集结出版了,请大家多多支持。👇
收到消息的当下,我就给张爸留言,问他有没空接受采访。
其实触动我的,并不是张启莘小朋友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而是张爸这段无比真诚的文字:“这本小书绝没有多高的文本水准,可贵之处在于:忠实记录着小作者从写不出来、写到哭,到自在,到出彩的全过程。”
他发给我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我想,这当中一定有不少“宝藏”可挖!
没想到一聊之下就很投契,我们滔滔不绝对谈了将近五六个小时,关于养育孩子,关于阅读,关于写作,关于成长,关于家长的陪伴,每一个细节点上都能扯出一连串动人的故事,所以我也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必须要提前告知的是,今天想讲述的,并不是什么千篇一律的“牛娃”养成记,更不是可供大家复制的“育儿成功学模板”
虽然打开《日荒城》的第一页,我就被张启莘整整两页的发表和得奖记录给震惊了!
但张爸一直和我反反复复强调——我们就是不起眼的家庭,和非常普通的孩子,我只是一个'素人’家长,过去也未曾以文字为生,在给女儿投稿之前,我都不知道编辑的邮箱要怎么找。”
所以我想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当他发现孩子身上有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时,他是怎么带着孩子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突破的。
“人生就是把一件一件小事做成的过程,任何一件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的堆积。回头看,才发现,呵~居然成了,还挺了不起的!”

文/张爸自述、OK妈整理

01

比起天赋,更重要的是这835本书
2024年4月,经历了将近300多天的反复的打磨,女儿的第一部作品集《日荒城》终于印刷出版了!
热腾腾的新书拿到手里,那一刻,我的喜悦自然是藏不住的,忍不住就群发了这个好消息给我微信上所有的好友。
其实出书这件事算不上稀奇。出书容易,发表难,这是很多写作者都知道的事。出书相对自在,而发表可是有严苛的要求,字数、主题、语言、结构、立意……哪一样不过编辑的关,都不可能实现。
而女儿的这本书,收集的大部分都是她之前发表过的文章,所以含金量还是挺足的,这也代表了她确实在写作方面,比起同龄人有那么一丢丢的优势。
所以有不少朋友来问我,你是怎么挖掘出女儿在这方面的天赋的?怎么培养和引导孩子的?
用到“天赋”这个词,我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但有一点,我是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能在写作上开窍的孩子,一定是非常热爱阅读的。
女儿从小就看书比较多,四五岁开始就慢慢识字了,到了五六岁自己就能看一些课外书,比如《小王子》和《夏洛的网》。她今年七年级(初一),看过的每一本书我都还留着,做了表格记录,数量一共是835本。垒在墙角上,高高的两摞,都快超过她的身高了。
表格里的书是我精选出来比较推荐的↓
我和爱人平时也爱阅读,但比起女儿,我们都自愧不如,她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小书虫”。
早上起来,她可以一边用手套衣服,一边还舍不得让眼睛闲着,要看两眼书;吃早饭的时候更是,一边吃一边用书当“下饭菜”,这个可能不是个好习惯,但我们也不会去说她。

02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女儿为什么会这么痴迷阅读,这个过程回忆起来,我是有一点心酸的,这也源自于一种生活的不得已。

在女儿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她妈妈因为上班的地方离家太远了,总是早出晚归,来回太辛苦,我就让她工作日干脆就别回来了,就住在单位那里。

于是我有了独自带女儿的大把机会,笨拙地给她做饭、穿衣,哄她睡觉,给她讲故事。

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是妈妈不回来时我答应她的必须条件,而讲故事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亲子陪伴的方式。
那一年,我把我一生所知道的几乎所有故事都讲尽了。女儿或是趴在我的肚皮上,或跷着腿枕在我探出的臂弯里,一夜一夜地听我讲故事,就此爱上了阅读,也开始渴望识字。
肚子的故事掏光了,我就帮她挑选书单,为了帮她选到好书,我就不得不大量的阅读。说来也有点不好意思,我真正的主动阅读是从陪着女儿阅读才切实开始。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收获。

后来读到毛姆的作品,他有一话让我大为触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想在那段时光里,阅读也是我和女儿躲避内心孤单的避难所吧。

03

从写得哭出来,到写得越来越精彩

但从大量输入到流利输出,也不是那么想当然的事情。

二三年级,学校刚布置写作文的时候,她也会犯很多让我看了头大的毛病。

比如写周记,第一句必定是今天我好高兴;
还有一个问题是流水账,去一个地方,光是出发前的准备,坐了什么交通工具,高铁飞机上发生什么,可以占上2/3的篇幅,接着发现格子满了就匆匆收尾,结尾依旧附上“又是愉快的一天结束了”。
平时我很少插手女儿的作业,不过有一次,我看不过去了,给她提了修改意见,还把孩子给整哭了。
我记得那次的作文是《游长隆》,就是广州那个很有名的长隆动物园,她依然写成了流水账,我就忍不住说,“你想想,'开心’能不能不用开心来表达”,“这些水族馆的描绘,能不能更有画面感,让文字有一种看纪录片的效果……”
女儿自己也觉得不满意,答应我要修改重写,但听完我给的意见,她就呆坐在那里。
这篇作文第一稿是下午完工的,她一直对着稿纸到晚上六点,转笔,对着天花板发呆,稿纸上雪白一片,一个字也没有写。吃完饭,继续发呆到晚上10点……
我走过去想劝她早点睡的,没想到她呜哇一声哭了起来,“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
虽然那次她的情绪有点激烈,但我平时反复和她念叨的这些东西她其实是听进去了,她自己也在暗暗做调整。
再加上一直以来的大量阅读,积累,就慢慢的反哺到她的文字表达上,到后面我再看她的作文,就明显顺畅起来,也给了我特别多的惊喜!
比如有一篇《面塑》(一种我们老家的民俗技艺),女儿写的东西不是百度百科里的那些介绍的誊抄,当中一连串动词的组合就很有画面感。
还有一篇《孔雀妈妈》,很多孩子都会写自己妈妈,一般都是妈妈如何辛苦如何爱自己。女儿写的妈妈另辟蹊径,写妈妈爱美,爱拍照,爱照镜子,是个爱显摆羽毛的“孔雀妈妈”,妈妈生动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她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写作文要从“我的视角,我的感受”出发,这挺让我欣喜的,大概也是她的作文总能脱颖而出的秘诀。

04

“传阅”是不是就等于能发表?

后来真正触发我想要去帮她投稿的,还是四年级班上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班上的同学传阅了她的一篇文章,是我们带她看了电影《寻梦环游记》后写的观后感。
里面有一句话: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篇作文把班上的孩子看哭了,有些孩子读了一半就不敢再往下读,他们可能想起了自己离世的亲人,也第一次直面了“死亡教育”。
我那会儿在想,“传阅”是不是就等于能发表,有没有其他的途径让她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见?
我就去翻她的作文本、周记本。我就看到了一篇《鸟》,我内心不禁赞叹,我女儿居然能写得这么好了,这篇文章太美了!
我还装作若无其事地问她:这是你哪里摘抄的。她答,这是我自己写的。我按捺住内心的欢欣,关上她的房门回到我自己的卧室,我仰面倒在床上,望着天花板,那一刻,我看到一束光照进我的心里。
我知道,我的女儿写出来好东西了,哪怕是唯一的这一篇。
我萌发了想把这篇文章拿去投稿的念头,但是往哪儿投呢?
有了想法,我立刻打开电脑去搜索,哪里有适合小学生投稿的刊物,我找到了不少公众号文章整理好的攻略,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渠道就是“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我把感觉能发表的儿童文学刊物一个个的记下来,再逐个去过滤、查找、记录下编辑邮箱。
我就把这篇《鸟》投了出去,很快发表了。我再找一篇,再找邮箱,再投,再发表了。之后一两年我就这样试了几十篇,都发表了。

05

孩子的每个字,都是珍贵又独特的

在投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悟就是“不要担心被笑话”

担心被笑话,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说明我们对孩子文字有要求。我起初也有过这样的担心。我把女儿的文章投给编辑,看看她们怎么想。
那些编辑老师都很真诚很温暖,他们都非常珍视孩子的文字,如果不能发在他们刊物上,会给提修改意见,还会告诉我,试试其他的刊物,有时候并不是文章不好,只是风格不契合。
所以有时候被拒绝并不可怕,我就带着孩子再尝试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女儿的文章也就这样一篇又一篇地被发表了。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很多父母会低估孩子的潜力,他们可能会觉得孩子的作文不太好看,或者按照自己的评价体系判断,认为孩子写砸了。但这些可能是我们的偏见。
孩子的文字,静下心来细细读,都是好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这是我一直和身边朋友分享的经验和观点。
父母打从心里所萌发出的赤诚的爱和鼓励,就是孩子热爱表达与快乐成长最大的源泉。

06

作品出版后,女儿的人生改变了吗?

去年我带女儿参加了一次省级文学赛事,通过层层筛选之后,女儿的作品得以有了出版的机会。

这本小书出来之后,她也没觉得这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她只是告诉我,要是卖出一本,记得分她5块钱提成。
我觉得她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吧。
基本上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省心的娃,很自律,也很自觉,成绩在班上也是保持在前列。
学习上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唯一比较糟心的是体育,她运动细胞不发达,50米跑总是不及格。二年级的时候,她立志要拿到全优,不能让跑步拖了后腿,就给自己定下了训练目标。没想到到期末,体育还真给她练出来了,终于拿到了满意的期末成绩单。
她也没有说我以后要做一个作家,要从事这条道路。她只是觉得在家写写小说、构思脑洞里的小说情节,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
她最近的小目标是学唱歌,她说每年学校的文艺演出,班级活动,自己都没有拿得出手的才艺能上台,那就练好一两首歌,到时候可以参与一下。
也许她写作的顶峰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最充沛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心思也最澄澈明净。可能她到了高中,到了大学,写得未必有小时候好,我觉得也没关系,能享受这个快乐的过程就足矣。

07

一个普通父亲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是陪伴

最后再来说说我自己吧,我觉得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做的最对的事,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缺失对她的陪伴。

在爱人刚怀女儿的时候,我还在上海工作,30岁不到的年纪就因为业绩拔尖有了体面的头衔,我还拿到了公司的一点期权。我对当时的工作待遇和环境都是比较满意的。
代价就是我每周都要和爱人和孩子分离,唯有周末可以相聚。
一个夜里,凌晨两点,女儿发烧,爱人从微信里发过来一张照片,是她独自抱着女儿在医院打点滴,女儿头上插着吊瓶的管子,包裹着纱布,直到凌晨4点才输液完毕……
这带给我的震动太大了,第二天清晨,我给老板写了辞职申请,我必需要回到杭州去。虽然我在杭州也不能避免女儿发烧,但是我可以做到的是,当女儿发烧时,我能够陪在她们母女的身边。
我的辞职申请得到了审批。我很快又在杭州入职了一家新的单位,也是上市公司。不过不同的是,之前还有“总经理”的头衔,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基层,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但我不曾后悔。我有了充足的时间能陪在孩子的身边,知道她哪天开始会叫“妈妈”,很清楚她什么时间长了第一颗牙,她不小心伤到一只胳膊,明明已经好了,还自我保持三四天不动用她的胳膊……
女儿渐渐长大之后,在接送她的路上,我们经常东拉西扯的谈天说地,这段交流的时光更是无比珍贵。
五年级升六年级的时候,女儿跟我分享班里的事,说,这两天要选班长了。我就鼓励她大胆去尝试,“凡事可以多试一次,如果成功了那就试试作为班长怎么跟同学相处,怎么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如果不成功也没有关系,因为本来我们也不是班长。
女儿笑说,班里前面五年的班长日常维持纪律啊、督促作业啊,得罪班上的同学也得罪得差不多了,估计这时候不管谁新去竞选成功率都是很高的,可以去试试。
她果然成功了,我也很开心。为她跟我分享校园里的点点滴滴,为我不曾错过她的每次成长时刻。
我不管世俗意义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成功”,这些时刻就是我心中的骄傲。
OK妈最后说:
在说到对“父爱”的定义时,张爸提到了一个词“父爱如山”,这个词很常见,却也因为常见而显得空泛,但后来他提到的一件事,让我对“父爱如山”有了具体又细微的感知。
这本书出版之前,编辑老师曾经劝他,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类型的书很难卖火,最后就是班里分一分,亲戚朋友送一送。但是张爸立刻斩钉截铁地说,既然孩子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字,那书出版了,就必须认真地好好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也谈语文该怎么学
失败的妈妈
真实故事||我爸是上海知名高管,情人上至女老板下到清洁工,报应全在我身上。
孩子,学习很累,有妈陪你
老师让写五一游玩的作文,家长:没带孩子出去玩怎么办?
女孩患罕见病,4岁父亲入狱,妈妈靠她直播,吸粉200万当网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