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毅女儿被批“没家教”,却点出了我现阶段的育儿重点!






开头先说一下,在今天的文章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抽送5本《写给孩子的论语课》(适合年龄7-15岁)看完文章,你有共鸣和感触,都可以留言哈。时间截止:7月25日14:00)

1

前阵子陆毅的小女儿因为疑似霸凌同学,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不少网友都加入了这场争议。

这件事的起因,是陆毅的小女儿小叶子在网上多次留言,评论同学的外貌,用词也不是很友好。

同学气急了,就发帖公开了这件事,还@了陆毅及妻子鲍蕾的账号,希望得到家长的重视和管教。

这件事没多久,就铺遍全网上了热搜,陆毅立马发长文回应,他说这是因为小叶子与同学在录制搞笑短视频,因特效出错导致小叶子觉得有趣,才这么留言的,只是小孩子之间无心的玩笑。望大家不要过度去解读,也会禁止小叶子再玩短视频。
陆毅的回应网友们并不太买账,很多人觉得即便是“玩笑”,小叶子也确实重复了太多次了,并继而对陆毅和鲍蕾的“家教”产生质疑。
孩子的事,我并不赞同轻易地就去讨伐父母
一旦上升到“家教”问题,往往就会带有更多的成人主观性。关键是,当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之后,“家教”对孩子言行举止的影响并非全部!
如今孩子们能吸收信息的渠道之多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也更愿意自主选择去听、去看、去分辨。

2

我儿子也是,早两年我说什么他都照单全收,他对我这个老母亲的“教导”是绝对信服的;但最近这一年,形势完全不一样了,我讲的他未必认同,即便他觉得我是对的,他也并不觉得要认同。

就比如上学期某一次他做完班级卫生,和当天轮到搞卫生的同学一起没等老师检查就先行离开了学校,结果老师到时,发现过道处有一堆碎纸屑没有清理掉。于是整个值日小组被要求写检讨。

儿子在检讨中做了事实陈述,但到了结尾不知道该怎么措辞,就来问我,该怎么总结。

我说这种情况,一般就写一下这次事件给自己带来的一些思考,比如:“这次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搞卫生看似小事,但其实很重要……“

本以为OK会听进建议写进去,可他显然没接受,只见他擦了又写、写了又擦,挑灯夜战到很晚……

孩子小的时候,还能听听大人灌输的“行为准则”。可是孩子大了就不一样,他们必须自己信服才愿意听取。外部的施压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辈子,他们得打从心里去认可、去接受,才能由此点燃行动的“火焰”。

但我们当爸妈的也必须承认,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段位也“有限”,似乎除了用大道理“硬灌”,也没有更好的法子。


3

所以前阵子有一个朋友大力给我推荐馒头说的《论语》音频课,我居然觉得很应景,也超有欲望想带着孩子一起去听一听。因为朋友提到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论语》里讲信任、讲交友、讲不内耗、讲竞争、讲生死……孔老夫子化身最强嘴替,我们平时天天叨叨叨的话,让最会教育的孔子讲给孩子听,讲的趣味性生动性真就完全不一样。”

在没听这个音频前,我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听到《论语》很自然的就想到是之乎者也、克己复礼那一套,会不会过时晦涩难懂,还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吗?

但一听之下,瞬间就被吸引,居然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馒头大师的音频课,并不是按照《论语》原文,一条一条地讲,去拆解古文的字义句,而是把句子背后的思想,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的小故事。

故事里不仅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还把古代各种相关的典故、传说、名人轶事都穿插进去,《封神演义》,《吕氏春秋》,《西游记》乱入,甚至还有国外的毕加索,现代的郭德纲……脑洞大开之余,讲解得有趣又清晰!

真的是爸妈的“最强嘴替”,这四个字的夸奖,一点儿也不虚。

4

听完觉得很受用之余,当天晚上我就带着OK一起听了几课,主题是关于人际交往和待人接物的。这也是OK这个内向害羞的小孩,现阶段很困惑的问题,到了四年级有了越来越多的团队集体作业,但往往团队里有他不喜欢的同学,他回家的表情就很沮丧……

那么馒头大师的《论语》课里是怎么帮大家解开这些疙瘩的呢?给大家分享三课内容,是我特别受益的。

第一课,关于“交朋友”的准则

论语有一句名言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可以翻译成: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从远方来找我切磋,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欢天喜地的事情吗?

论语开篇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后面紧跟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什么要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呢,因为学习的快乐和交朋友的那种欢喜,这两件事情是有联系的。

那就是无论哪一种学习,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好友作伴彼此鼓励,互相切磋。那不光是学习的过程会欢天喜地,有时候学习的效果也可能会好不少。

我相信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回忆,和同学们一起学英语,互相背单词读文学读历史,兴致勃勃的交流各自喜欢的段落,那就更不要说什么打球啊下棋啊,这些带有竞争性的游戏了。假如没有小伙伴们一起玩,互相做对手互相学习,那怎么能够学下去呢?

那么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就要问了,那我知道啊,我也想交好朋友啊,那怎么交到好朋友呢?怎么判断他能不能成为我的好朋友呢?

孔子他老人家在论语里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总结了交朋友的三个原则——

三益三损:“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用现在的话解释一下,就是有三种朋友交了是有好处的,有三种朋友交了是要吃亏的。和正直守信用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和爱拍马屁两面三刀能说会道,但是从来不能说到做到的人交朋友,这是对自己有害的。

孔子说的能交的朋友判断标准是什么?是六个字:正直守信真诚。

判断一个朋友是不是值得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和真诚的人交朋友,而要远离虚伪的人。

第二课,要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孔子有一句话叫“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翻译呢,就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交朋友起码要找自己差不多的人,最好呢是能往上攀登,这样才能够获得帮助,能够划得来,对不对?

但只是这样想,就显得非常势利了,难道说比我弱小的一些人就不能给我带来帮助了吗?那我就不能和他交朋友了吗?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这句话是有个逻辑矛盾存在的。那么我们来仔细来想一想,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假如每个人都严格奉行这个理念的话,那么任何人其实是都交不到比他强的朋友的。

为什么呢?你想呀,因为你要交比你强的朋友就说明你比他弱,对不对?但是对方如果也奉行这个原则的话,你比他弱,他是不会和你交朋友的呀。

其实孔子他老人家实际想表达的意思,那就是在人品好的前提下,每一个值得成为你朋友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很有名,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就是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在一起走的话里面必然是有我值得效仿的人。虽然孔子说过无友不如己者,但是他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可以理解为,如果你心思足够细腻,眼光足够敏锐,交友足够真诚。那么在人品认可志向相同的前提下,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不如你的朋友。

这两句话在我看来呢,是相辅相成的。其实交到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就是打开了一个通向新世界的窗口。

打个比方说,假如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交上了朋友,那么天空对鱼来说就多了一层意义。鱼此生不太可能飞上天,但是天空是他朋友生活的地方啊,以这样的方式,鱼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分享了天空,倒过来也是一样,对不对?

其实交朋友就是这样的事情,就是彼此分享世界在分享世界的过程中呢,彼此的世界变大了,彼此的心灵呢就更拉近了。在这个世界上心灵之间的相通,真的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第三课,待人接物的小细节,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论语》中有句话,就是“洒扫应对进退”它指的是孔子的徒弟子夏,总是在教学生一些洒水扫地言语应对的小事,子夏很强调做人做事要从小处着眼。

大家别小看了这个,看上去好像挺简单的待人接物,其实对人的要求是挺高的。而且有时候就是这些细节上的待人接物,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的。

那接下来就来讲一个故事,主人公名叫张良。他是秦朝末年汉朝初年的人物,曾经辅佐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立下是汗马功劳。刘邦曾经称赞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句话一直是被用来形容这个人足智多谋,高瞻远瞩。

但是张良他在年轻的时候,其实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话说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在一座河边的桥上闲逛,桥上就有个老头走到张良面前,他故意就把鞋子就甩到桥下面去了,然后就冲着张良喊喂,小子给我下去,把鞋捡上来。

张良当时很想揍那个老头一顿,但是转念一想,老头年纪那么大也不容易。所以张良就真的下去帮他把鞋子捡上来了。那鞋子捡上了以后还没完,那个老头又伸出腿来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本来是想发火,但他想了想,那就帮他穿上吧。于是张良就跪下,替老头穿上了这个鞋,穿上鞋以后老头就笑着离开了。张良想来想去,觉得这个老头不简单,怎么莫名其妙,就让我来帮他捡鞋子穿鞋子呢?所以他就跟了上去,然后一直跟着这个老头啊,走了一里多路。

这个时候,老头就忽然回过头来说了一句话,说嗯孺子可教,然后就对他说五天以后,天亮的时候,我们老地方见。

五天以后,张良当然就天一亮,就到了那个和他碰面的老地方了。那老头早就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的对张良说,和老人家约会,你还让老人家等你这是什么道理啊?

说完这个老头转身就走,然后丢下一句话,说再过五天早点来。

然后又过了五天,这回天还没亮,公鸡一叫张良就到了。然后这个老头又在那里了,又很生气,说又来晚了。他又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以后再给你个机会。

就这样又过了五天,这回张良半夜里就赶到那个老地方了。等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这回是老头比他晚到了。

然后这回老头就说对嘛,这才是懂事的。好孩子,你不知道老年人醒得早吗?

然后老头就送给了张良一个礼物,是一本书叫做《太公兵法》。老头对他说回去好好研究十年以后,你就可以纵横天下。

于是张良回去就研读这个太公兵法。十年以后,张良就帮刘邦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

这个故事出自于《史记》,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来读一下。张良其实就是做到了礼貌待人,最终得到了老人的赏识,还得到了像武林秘籍一样的太公兵法。

那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就会有点不服气,感觉这个故事是有点像鸡汤啊,因为张良这件事完全就是小概率事件。

哦,你尊老爱幼讲礼貌,注意细节,那就正好能够碰到这个老头。而且这个老头还正好有太公兵法可以传授给你。这个问题提的其实是有点道理的。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北宋的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他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在这个故事里面,太公兵法并不是一个重点。

苏轼写过一篇留侯论,留侯就是张良。苏轼认为那位老人的主要目的,其实是要考验张良。张良其实在少年时代还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他训练刺客去刺杀秦始皇,后来刺杀没有成功,张良自己也逃走了。

按照苏轼的说法,老人实际上是要通过待人接物方面的反应,来看一看你这个少年啊在经历了挫折又死里逃生之后,性格有没有磨练的稳重一点,是不是变得比较有耐心?遇到事情能不能够静下来从长计议。张良最终是通过了老人家的重重考验。

苏轼认为,张良关键是在待人接物的这种小节当中,学会了冷静应对,保持耐心,并且虚心改进自己的行为。这对张良后来具备面对千军万马从容不迫运筹帷幄的这种素质,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通过张良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待人接物的这种所谓的小节当中,其实包含着非常高明的内容,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性格胸襟。

5

好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这门《论语》课确实还挺有趣的,非但不说教,不老套,不过时,还能由己及人,由小及大,把《论语》的思想串了一个遍,给孩子的小脑袋瓜儿里,搭建一个清晰的框架。

我特地要来了几个音频,大家可以再试听感受一下。↓
直接点击试听

接下来,再花稍许一些笔墨,简单介绍一下这门课。

首先是这门课的主创,绝对是大咖云集。

主讲人是馒头大师。馒头大师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曾是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主任。他的著作《历史的温度》目前销量更是接近300万册了。

不管什么复杂的历史典故,科普知识点,甚至难啃的大部头名著,经过馒头大师的讲述,都会立马变得生动有趣,每句话都能丝滑的落进孩子的耳朵里。

我之前分享过他的《馒头大语文》,妈妈们是好评一片,一直催着我返团。↓

这门《论语》课馒头大师拉来了自己复旦大学的硕士博士同学一起研发,还特别到傅杰老师,担任课程的总顾问。傅老师在复旦大学开了20年的《论语》课,这门课成了整个复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也是复旦大学人文历史方面的泰斗级“老法师”了。

就是在一群大咖级的讲师反复打磨之下,文本才能精彩有趣,纵横古今,一听就完全停不下来。

其次是形式。这门课一共有60节课,都是音频+知识卡片的形式。

主要讲授形式是音频一共60节课。每节课在10-12分钟左右,不费眼,时长又刚刚好,购买了课程后,可以无限循环反复收听。
馒头说的《论语》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板块:学习、入世、道德、天地。
在“学习”篇中,和孩子们聊聊学习、交友和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入世”篇中,讲的是关于谈吐、情商和做人;“道德”篇分享一点孔子关于信用、为人、处世的心得;到了“天地”篇就更广阔了,想和孩子们谈谈成就、生死和时间。
部分目录如下👇

辅助的是每节课后面漫画形式的“知识卡”,帮助孩子们知道有些字是怎么写的,有些知识点应该怎样记忆。

⭐最后来说一下价格和购买方式。

60节课的价格为199元,当然我一定会给大家争取到独家福利,限时团购价为179元(含64节音频+172张电子的知识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子:深交三种人,勿交三种人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0.22】孔子交朋友之义
精读《论语》之1: 会学习交朋友做君子
于丹《论语》摘要
【中小学必学系列】《论语选读》(3)
该如何交朋友?听听孔子怎么说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