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是和娃看绘本,缺乏“分级意识”,可能会耽误他的阅读能力!

为什么分级阅读很重要?因为阅读兴趣不等于阅读能力

上次我们提到了困扰不少妈妈的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陪孩子看了很多书,孩子也看得很认真,但他依然不认字,也依然不愿意自主阅读!
很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我们家长在给孩子选书、以及共读的时候缺乏分级阅读”的意识。因为阅读兴趣并不等同于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其实是很单纯的一个事情,孩子喜欢怎样的题材、情节、角色或是画风,凭着父母对孩子的熟悉和了解,是很容易get到的。但阅读能力不一样,它既对孩子的认知力、理解力有要求,也需要语言知识(识字量、型、语法、文体)和阅读技能的同步储备。
所以,孩子的阅读兴趣,常常会因某一个点(如特别的画面,有趣的情节)突然被触发,但阅读能力却不会偶然触发,它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和学习。
分级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帮助孩子去拥有阅读能力,它保证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能看到适合其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读物。因为它是动态的、个性化的,因此也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实现阅读能力的阶梯式积累。

中文分级阅读不成熟,所以爸妈得多操心


但很可惜,当下国内中文绘本阅读并没有和牛津树、培生英语这样完善的英语分级绘本,也没有明确的中文分级标准。

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分级阅读材料大致有两种类型:

1. 非原创的图书分类。一些没有内容原创能力的商业机构,把一些市面上不同难度的绘本/儿童图书作出一个简单的年龄分级,形成一个小型分级库,用分级阅读的概念来包装图书分类。这样的分级方式并不能说不好,但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利用家里现有的绘本从用词难易的角度做书本的筛选。

2. 原创图书。有作者资源和原创能力的出版公司,自行开发一套读物,这些读物有清晰的大纲和目标,每一册都有明确的立足——认识多少字量、学会多少词汇,再渐进到学会表达方式。

但这类书普遍文字很枯燥,非常机械,更像是为认字服务的书。和我自己在选绘本的逻辑上是有比较大的出入的。一套好的绘本,轴线一定是整个故事情节,和带来的阅读感受,如果一味紧扣“关键字”出现多少次,有多少词汇量的注入,那阅读本身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年首都师范大学王蕾博士发布了首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但目前只有针对1-6年级小学生的,分级阅读标准共有16个级别。关于学龄前娃儿的分级阅读还得再等等!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需要爸妈们自己有分级阅读的意识,有意识地给孩子引导起来!

学龄前的分级阅读

精髓就是这两件事


从本质上来说,分级阅读强调的是提升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适配性”。也就是说,
要给到孩子最适合的书、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阅读方法,进而在最适合的时机引导孩子进入自主阅读。
记住两大原则:

1、选书:不拘束于某一个维度

适合孩子的书就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孩子的理解力和兴趣,二是符合孩子的阅读能力
只不过,同一本读物,要同时在这两个层面和孩子适配,其实不容易。因为对在中文母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来讲,他们对中文故事的理解能力,一定是远远超过阅读能力的。打个比方,三四岁的孩子听得懂妈妈讲《西游记》,但是让他自己去读《西游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妈妈们知道我陪OK亲子阅读非常早,但真正意识到要兼顾孩子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的落差,其实已经是后来OK三岁多的时候,我发现他听故事都很带劲的,但只要我提一点让他自己试着复述一下的要求,眼神里的小火苗马上就暗下去。
当然,我也没有为不开口这个事情着急,而是随着OK的节奏,继续不紧不慢地每天陪他读几册绘本。
后来一次偶然,我发现他竟然把一岁多时读过的《啊哈!》这本书找出来,坐在哪里“啊”“啊哈”的念念有词,投入得不得了。
“OK会自己读书了呀,好厉害!”见他自己开口读书,当时确实惊喜的,顺口就表扬了他。接下来他的回答,可以说让我恍然大悟:“OK会读,字都认识!”
这话我信的,因为这册绘本全书反复出现的就只有两个字:“啊”和“哈”!遇到危险的时候,小青蛙的台词是“啊!”摆脱危险时,台词就变成了“啊哈!”

字少到这份儿上的绘本,不太多。我一下子就理解了OK之前不愿意开口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认识字嘛

这之后我给OK选书,就会有意识地兼顾到他的实际阅读能力问题,进而摸索出一个相对科学的难易交叉模式。

难的这一部分,就是延续之前的路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故事情节相对复杂,文字也会比较多,主要还是由我读给他听,适当会做一点拓展。

简单的这一部分,是花了比较多的心思的,因为不可能把一些婴儿读物直接拿来用(三四岁的幼儿认为自己是大孩子,对那种绝对简单也的东西不会有兴趣),而是需要千挑万选,去找那种文字足够简单、但画面想象空间完全能匹配大孩子理解力的绘本。

这么一挖,其实挖到了一大波之前没太注意的好书。比如有本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的有麻烦了(其实作者还有一些类似的作品,比如《又有麻烦了》《会思考的铅笔》等)。故事说的是小主人公熨衣服时,一个不留神,将外婆亲手绣的桌布烫出了一个印迹,这可是妈妈的最爱啊!要怎么办呢?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冒了出来……

绘本的每一页,都只有寥寥几个文字,图画则非常有意思,仅仅是熨斗印迹上添上几笔简单的线条,就衬托出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书拿回家,OK果然很喜欢,立马就拿去看了。由于画面的指向性特别强,OK在看的过程中,竟然连蒙带猜把里边的文字也认识了不少。
类似这样,看起来“低幼”其实完全不低幼的绘本,我给OK打捞出来不少,像五味太郎的《小金鱼逃走了》、艾米丽·兰德的《小狗的一天》、谷川俊太郎的《噗~噗~噗》、弗勒·麦克唐纳的《吵闹的夜晚》,都属于这一类。
这些书看似简单其实都特别不简单,要么脑洞很大,要么特别方便玩起来,要么是对拟声词有非常好的运用、韵律感非常强……这些简单、好玩、顺口的书,孩子去读的时候比较没有心理负担,自然也更容易在读的过程中完成认字和语感的积累。
其实,目前OK已有的一些识字和语感储备,这一类看起来没啥难度的绘本,有很大的功劳,我也是一边摸索一边不断看到其中的效果。

一本书分几个层次读
给孩子买书要有充分的分级思维,陪孩子读书的方法也是一样,分级意识越强,阅读这件事所能发挥的效能,往往也会越大
妈妈们应该还有印象,之前我推送过一篇文章,是关于《神奇校车》(图画书版)的阅读方法和体会。文章里说的分层阅读方法其实就是很典型的分级阅读思维,有兴趣的妈妈可以点进去看一看十个爸妈九个“绊倒”在这类绘本上,遇到了该这样读!
把一套很有内涵,但文字多、知识点多、人物众多的内容拆分成几条线,像《神奇校车》就是可以分为三条线,故事主线、情景对话和知识点,一次只讲一条线。
通过这种拆分的法,可以把绘本的难度降低下来,也把阅读的时长控制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分层阅读中,还可以拓展出新的阅读层次。
比如之前,我和OK读呼噜,呼噜,哞》,偶然发现书中口字旁的拟声词特别多,于是在非常常规地读了几次后,专门玩起了找字游戏。
书中带口字旁的拟声词,是农场里各种动物的叫声,字号字体有明显的区分,所以OK很快就把它们找出来了。不仅找出来,而且凭着已有的对动物的认知,他很快就猜出了这些拟声词的正确读音。

当时见他玩得很嗨,我还随手加了点难度,让他再找一找,都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给躲起来了。还别说,真给他找到了不少,比如下面这页靠上边的“嘀咕”,藏得这么好,都被发现了。

这种不以绘本自身层次为层次的分层阅读法,在OK身上可以讲是屡试不爽的。这次是找口字旁的字,下次可能是找草头的字,或是带三点水的字……当然,这些字以及相关的词汇,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适合用到文字进化演变方面的一些知识,给孩子讲一讲来由和含义,比干巴巴指读认字生动有趣很多,孩子认识和记住它们,会变得比较容易。
OK妈最后说:
最后想说,并不是找好合适的书、准备好巧妙的阅读方法就可以带着孩子阅读起飞了。
孩子从亲子阅读跨入到自主阅读上,每个人的进度会不一样。比如OK就是那种虽然已经有足够储备,但依然徘徊在自主阅读边缘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娃,还得“推一把”才帮他们迈出关键的一小步。
有一阵我会特意读着读着就会皱着眉头清清嗓子,佯装喉咙不舒服,然后顺势说:“啊呀,妈妈咽炎好像又犯了,喉咙疼,你能帮我读几行吗?
虽然只是小小的“激将”,却把OK自读的口子给打开了,这条口子一旦打开,要做的就是猛拍彩虹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提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早期阅读 影响孩子一生的素养
对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12法则
家长陪孩子阅读的三种错误方式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