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儿园园长爆出“雷人”言论!孩子和你说“不公平”,你会怎么答?

刷新闻时看到一段西安某幼儿园园长的讲话视频,引发了极度不适园负责人在面对家长提问为什么不全面实施普惠收费时公然说到:

“如果我们降低学费,各位买小区房的业主孩子也会同‘卖菜’、‘摆地摊’的孩子们一块学习生活。

“我们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我们不会去养猪。要把卖菜卖鱼家的孩子都送到这儿来,我不同意,因为这些孩子素质太低,我实在沟通不来”……

太惊人了,一个园长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不怕被雷到的话可以戳视频看↓↓↓

这样的言论在网上流出后引发了极大争议。很多人批评这样言论的是对教育“有教无类”、公平性的践踏:


最终该园长被解聘。

虽然园长的言论也只是体现了她个人的意识层面,并不代表普遍的教育界观念,但作为孩子也在幼儿园上学的爸妈,冷静下来还是会有一点内心被刺痛到的感觉。

“鄙视链”的言论,早已充斥在我们耳边。孩子未来面临的世界一定是多元的、开放的,也必定是有纷争的。

当孩子难免要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时,我们是否能平静地看待“公平”这件事?又该如何和孩子聊“公平”这件事?

NO.1
孩子理解的公平和大人不同

第一次面对OK对“公平”的“质问”时,是他不满自己的看电视时间远小于我们。他指出爸爸可以连续看两个多小时的整部电影,但他却只能看20分钟的动画片,而且爸爸可以随时想看就看,他却只能在约定的时间看。

“为什么你们可以看我不可以看,这不公平。” 当第一次遇上这个问题时,我心里还真咯噔了一下,因为不想用“你还小,眼睛会看坏”这类话来搪塞。

但很快我就意识到,孩子理解的公平和我们理解的公平是有偏差的。孩子要的公平,是无差别。比如老大老二分蛋糕,你说哥哥吃得多所以需要吃大块的,或者说今天哥哥把玩具收拾得更好所以应该吃大块的,弟弟马上会觉得不公平。

成年人理解的公平,会考虑需求的不同,以及努力程度的不同,但5岁之前的孩子往往要的是“绝对的相同”

美国有研究团队做过相关研究: 

告诉一个孩子,班上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可以得到奖励,然后让孩子去判断如何进行奖励,结果7-8岁的孩子则倾向于谁做了好事谁得励,而3-5岁的孩子大体都要把奖励颁发给全班同学。

另外,换成是惩罚套用同样的试验,得出的结果也是相似:3-5岁的孩子会要惩罚全班同学,即使只有一个人犯了错误。

所以关于公平,我后来和OK说:公平并不是每个人要一模一样,而是“都有适合你的选择”。比如妈妈平时看手机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而你没有这个必要,但是你可以选择看绘本或者搭积木,你没有急迫的事情需要通过手机去处理,这就是我们在工作分配上的区别,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上饱满地利用时间,这就是最大的公平呀!(大家是不是从中为自己看手机找到了借口

NO.2

“世界是不公平的”,孩子越早认识到越好

前阵子家里找了个钟点工阿姨,有一回聊起,她说自己上大学的女儿打电话回来向她抱怨:为什么自己皮肤这么黑,长得这么土气,多吃一点就胖,可是同宿舍的另一个女孩肤白貌美,吃很多还那么瘦,随便穿穿就很洋气。

最后她女儿还埋怨妈妈:您从小都和我说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我发现根本就不是,太不公平了!

阿姨听了很伤心,却不知道怎么安慰女儿。

那一刻,我意识到真的有很多人直到成年才有机会去正视“世界是不公平的”,而我认为,了解到这一点,是每个孩子的权力。无论他们在什么年龄提出,都应该告诉他们世界是公平的” 这个真相,而且不应该太晚。

虽然我们总希望给到孩子一个美好世界的印象,对于很多事情的真相我们会过滤后告诉孩子。但无论我们如何希望孩子保持对世界的美好想象,孩子终究会长大,会进入集体和社会。与其到时独自困惑和被现实痛击,不如提前给他打好心理基础。

当孩子发现“不公平”时,鼓励孩子思考,和他们探讨背后的原因,这是我们可以交还给孩子的权力。

有一次在越南旅游住别墅,OK很喜欢房子的宽敞,他问我为什么我们家不可住这么舒服的房子,我告诉他市区里不会有这样的大房子。但后来有一回带他去朋友家的别墅玩时就打脸了。看到朋友家有专门的高挑房间放滑梯、海洋球池,朋友家小弟弟可以在堆满玩具的玩具房里玩,房间里还可以开电动小汽车,OK回家后向我表示困惑,为什么小弟弟可以有但他不可以有。

那一次我就毫不避讳地告诉他每个家庭在经济和支出情况上的区别,也和他敞开说了为什么会有经济上的区别,诸如人生轨迹、事业选择等等,虽然他未必全听得懂,但至少当他觉得妈妈是这么坦荡地告诉他“不公平”这件事是客观存在的,他是欣然接受的。

我也告诉他,形成公平与否,除了我们可以做的,有时偶发性的因素也会带来不公平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的女儿参加了一场歌唱比赛,朋友和孩子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没想到现场出了意外。女儿抽到第一个出场,话筒却没有调试好,过程中几次没声音。女儿还是坚持唱完了,但结果可想而知,没有拿到预想中的奖项。

这也是和孩子谈公平的好时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存在我们不可控的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可控的部分做好,比如唱歌比赛我们把歌曲练好,保护好嗓子,调整好状态。但是当不可控的事情发生,我们也要接受,然后想想这些不可控有没有可能下一次变成可控的,比如比赛前提醒现场工作人员检查话筒。

NO.3
正是因为不公平,努力才有意义

面对“不公平”,很多智者和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经验分享。比如马云曾说过: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怎么可能公平?

你出生在农村,盖茨的孩子出生在盖茨家,你能比吗?

但是有一点是公平的。

比尔·盖茨一天24小时,你一天也是24小时。

马云说的是:时间是公平的,你可以选择如何利用时间。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则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

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

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曾经刷爆朋友圈的纪录片《出路》,从2009年拍摄到2015年,花了整整6年时间,分别记录了不同地区不同的家庭背景的三个孩子不同的人生轨迹。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徐佳和袁晗寒的不同人生。

徐佳出身在普通人家,家境贫寒,最终通过三次高考考上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娶妻生子,买房买车,挣扎着挤进中产队伍。他的人生关键词是:拼搏和逆袭。

而北京少女袁晗寒,家境富裕,从小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17岁就因为不喜欢,从中央美院附中退学,然后又出于兴趣,在父母的支持下,开了个小酒吧。两个月后,经营失败。再后来出国留学,回国后开公司出任CEO。她的人生里更多的是兴趣和任性父母对她的期望也是:开心就好。

一个只能靠自己努力,一个却一出生就生活在别人或许一辈子都无法到达的终点。

正如一部短片里描述的那样,这是个“不讲道理”的世界。到处充满了“不公平”

有些孩子的梦想,在深空宇宙。

有些孩子的梦想,只是一双崭新的球鞋。

有些孩子拥有太多,却觉得是负担。

有些孩子想拥有一堂英语课,却负担不起。

但是我们能做的是“认命”吗?

像前面说的,如果小镇青年徐佳缺乏对“不公平”的正确认知,不论是“认命”还是怨天尤人,都很可能会是另一种人生。

《出路》的导演郑琼说:我在最开始,给徐佳讲过袁晗寒的生活和选择,徐佳说,他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接受这种不公平,希望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下一代能达到袁晗寒的状态。

起点低不要紧,你努力了,就会比别人往前一步,更重要的是,你的孩子也会比别人往前一步。回过头看新闻里那个“崔园长”说的话虽然刺耳,但也用最雷人的言论说出了一个真相:这是个拼爹妈的时代,你不努力,你的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道理,或许是我们和孩子需要共勉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毕业园长致辞 -致辞
不愧是退休的幼儿园老园长,为了锻炼孩子们...
是不公平啊 那又怎么样⑦
2018年工资5000,意味着什么?
园长说 | 揭秘!建园3年迅速成长为市一级园,这位园长是怎么做到的?
你丫智商才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