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妈的“瞎扯”能力有多强,解决育儿问题的水平就有多高!

前些日子早上出门时,碰上隔壁的小安琪也正出门上幼儿园。小姑娘每次出门都打扮得特别洋气,那天照例十分好看,不过她脚上却穿了双厚厚小靴子,内里翻羊羔毛。

我心里有点纳闷,就看到了一脸阴沉的安琪妈妈在后面正要锁门。没等我张口打招呼,安琪妈妈就说了:“看我们女儿,今天出门死活不肯穿昨天穿的球鞋,非要换这么厚又靴子,跟我说'每天都要穿不一样的鞋子,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都赶着送幼儿园,没多说就和安琪妈妈分头走了。刚送OK到幼儿园,安琪妈妈的微信就过来了:“小朋友那么小就有虚荣心,非要每天都换不一样的,该怎么处理好

当娃儿开始对自己的外形有关注、有要求时,我们该怎么应对比较好呢?纵容还是阻止?戳破他的虚荣心还是给他空间和自由?

1

困扰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

而是我们的二元思维

通常我们在遇到孩子提出比较高的物质要求时,第一反应是这样的二元思维

要么顺着孩子的心意想办法支持他,

要么想给孩子讲道理,想办法让孩子放弃“错误”的想法。

但往往,不管哪一种做法都会让自己纠结

比如当小安琪说:“每天都要穿不一样的鞋”时,安琪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转化成了“自己的问题”—— 那要不要给孩子每天穿不一样的鞋呢?

由此延伸为:“要不要给孩子买足够的鞋?”

然后新的疑问又会产生: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如果觉得这样做不妥,妈妈就会倾向另一种解决方案:“怎么可以让孩子明白不应该攀比,不需要每天都穿不一样的鞋?”

于是,问题又来了:怎么和孩子讲道理才有效?并且,不给孩子买很多鞋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 

我以前也会有这样的思维,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大人觉得是“问题”的问题,在孩子那里其实并没有特别的指向。

比如孩子说“每天要穿不一样的的鞋”并不等于“妈妈,你给我买好多好多鞋吧”。

▽以下面的示意图来示例我们的思考路径 

当我们遇到孩子抛过来的问题时,正确的做法是,不急着把“问题”接过来,更不要急着“解决问题”,而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和做决定。

我之前也和大家交流过,我特别喜欢和OK聊天,往往一聊就是半小时一小时的,我妈都不能理解。其实每次和孩子的沟通都是一种价值观和逻辑思维模式的输出,孩子每一次抛给我们难题的时候都是一次帮助孩子成长的契机。

我并不要求一次谈话要给孩子灌输多少道理,我更追求和孩子一起探讨时,是否能引导他思考,帮助他打开思维。

所以,如果是OK和我提出要每天穿不一样的鞋子,我首先会提醒自己一定不要陷入二元思维,要回到事实本身的探讨。

孩子都喜欢大人比较夸张的表情,所以我可能会张大嘴说:“哇,现在幼儿园要求这么高了呀?!妈妈小时候一双鞋穿一个季节,看来是落伍了。”(意思是,妈妈并没有反对你哦。)

然后接着有交流和好奇的语气语:“欸,为什么你觉得每天要穿不一样的鞋子呢?”(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思考和表达)

在孩子的陈述中,很可能你就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注意,无论真相是什么,一定做到不去评价。比如真的是有某个土豪家的小朋友说的,也未必代表自己的娃儿真的接受这种物质观了。当我们去评价时,反而就阻断了孩子对这件事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选择了不评价,交流各自看法,就可以继续和孩子探讨服装搭配和礼仪的更多话题了。

2

用“发散思维”给孩子

引导到更多的思考上

一旦孩子愿意和我们探讨一个话题时,输出价值观最重要的方法是帮助孩子打开思维

还是要不要“每天穿不一样的鞋”为例,做法可以是这样的:

1. 和孩子一起盘点已有的鞋子,在现有条件下能否做到每天穿不一样的鞋?看看有多少适合这个季节穿的,让孩子想想可以怎么穿,比如只有两双鞋子,今天穿A,明天穿B,后天又穿A,这样是不是也是每天穿不一样的鞋子呢?

2. 问问孩子:除了鞋子,还要考虑什么搭配呢?比如同一双鞋子用不同的袜子搭配,短袜,中筒袜,长筒袜,不同颜色的袜子,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效果?

3. 问问孩子,每天除了鞋子服装搭配可以不一样,还有哪些可以不一样呢?比如每天学习到一个不一样的小知识,每天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字,每天记住一个不一样的数字……平常你想让孩子学会什么,都可以在这种时候进行引导哈。

4. 问问孩子,如果有的小朋友只有一双鞋,你觉得他应该怎么办呢?这样问会给到孩子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原来还有小朋友比我拥有的更少,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呢?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同理心得到了强化,也许还会明白一些什么。

5. 问问孩子,你觉得每天穿不一样的鞋会是种什么感觉?如果要做到这点,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买很多鞋,需要找地方存放,维护,清洗,照顾每一双鞋子的感受……这里面涉及到金钱和精力,那谁来支付?让孩子明白,所有看上去“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都有你看不到的付出。

6. 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商量“新鞋计划”。比如:“我们现在有两双鞋子适合这个季节穿,妈妈觉得换着穿也够了,不过如果你有比较喜欢的想要的鞋子,我们也可以买一双新的,更凉快一点可以在初夏穿的。这个月底我们一起去鞋店逛逛,你可以选一下。” 

……

根据“发散思维”,你还可以和孩子探讨更多的问题。当然,面对真实情况不一定都“面面俱到”,在这里只是提供大家一些思路和发散点。


所有的沟通都基于两点原则:

- 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去提出解决办法,我们需要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主持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 扩大孩子的思考维度。每天穿不一样的鞋,如果用固化的单一思维,那就变成:要买很多的鞋。打开思维后发现这个问题还可以有更多的探讨角度。

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自主,包括思考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案。而长期来看,你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有多大,孩子就有多自律

所以,克服自己的二元思维,和孩子多多“扯淡”,有时候很有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还不知道选错学步鞋的危害吗?别让自己的错误害了孩子的一生!
几乎人手一双!你们超喜欢的这种鞋出事了
【手工】第一双。手工鞋
母亲的鞋
穿反鞋的孩子有讲究?老话背后的“秘密”,家长要了解
怪孩子懒散?没用!5个绝招,轻松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