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脑科学家:全家只能有一套教养方式,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妈妈身上



经常会有妈妈来和我“吐槽”家里的老人或者老公会和自己唱反调,特别是自己正在教育娃儿的时候老人或者老公突然来“横插一脚”,不但大大降低妈妈在娃儿面前的威信,更糟糕的是娃儿还会因为变得“势力”。在小娃儿还不成熟的认知里,谁的声音大、谁说出的话对他有利他就听谁。

这样的情况太普遍,我自己家里也有,所以一直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家庭中教养规则不一致的问题。正好前两天朋友转我一个视频,是我很喜欢的洪兰教授的一段讲话,其中说到这个问题教授说了几句非常精辟的话:

1. 全家只能有一套教养方式,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妈妈身上。

2. 孩子的未来好不好责任在妈妈身上,妈妈有责任,就有相应的权力。

简直拍手叫好有没有~ 视频只有48秒,大家可以点击观看↓↓↓

当然即使洪兰教授道出了“只能有一套规则”和“决定权在妈妈”的真理,我们很多家庭在现实中要实施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我想和大家再深入地分享一下,关于家庭中教养规则不一致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不一致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为什么规则制定者应该是妈妈。

  

当孩子面对两种以上的声音,

他会陷入困惑和认知的混乱

孩子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建立认知 ,他们建立认知的渠道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从大人们与他的沟通方式,对他说什么话,对他做出的行为的回应,以及生气、喜欢等情绪的表达方式;

二是从他们自己对外界的观察,比如大人们之间在谈论的内容、大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别的孩子的做事方式。

所以,无论我们对娃儿说什么、我们在他的面前做什么,都会成为他建立认知的“信息来源”。

当小娃儿刚开始学习吃饭时,他并不知道吃饭这件事正确的方式是什么的,妈妈告诉他要自己吃,并且坚持不给喂,即使在他不肯吃的时候只会收走饭菜而不是妥协,娃儿就会认为吃饭就是自己的事。而如果爷爷奶奶总是喂给他吃,即使娃儿想要抢过勺子要自己吃的时候,爷爷奶奶还要挡住他伸过来的手继续喂给他吃,娃儿就会认为吃饭就应该是喂的。我们给娃什么样的规则,娃儿就形成什么样的认知。

也正因为如此,当孩子面前有两种规则时,他就会混乱,这时就会出现两种可能:

- 小点儿的娃不知道应该听谁的。通常孩子会以为胜利一的方、或者声音更大的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 大点儿的娃会开始选择哪一方对他有利,慢慢就失去了对规则的意识。他会认为所有的规则都是可以被改变的,也会慢慢在心理上开始依赖总是有对他有利的条件。

所以,越是家庭中缺乏规则一致性的孩子,越是容易发脾气、抗挫折能力差。

而更坏的影响是,当家庭规则不一致的程度发展到,当着孩子的面大人之间发生争执、甚至吵架时,孩子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也会因为失去安全感而变得暴躁。这样的伤害是隐形却是巨大的!

  

制定统一规则的人

为什么应该是妈妈

洪兰老师一直是比较接地气的脑科学家,在她看来,因为在社会的认知和评价体系里,孩子管教得好不好,和妈妈最相关。也就是说孩子未来很有出息,大家大体会说,妈妈教育得好;而如果孩子一塌糊涂,大家一定会说,妈妈没教育好。而不会说这个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失职,没把娃带好。

所以既然给妈妈提出了那么高的要求,那么妈妈自然也应该是孩子教养的主要决策者,妈妈的责任大,相应也更有资格去制定家庭里教育孩子的统一规则。我想当妈的一定有同感,平时我们管娃累死累活,但是正在给娃定规则和做规矩的时候,老公持有反面建议,或者唧唧歪歪,那一刻你一定很想说,你平时管娃时不在,这会儿来插话干嘛。评头论足总是容易的,真正日日夜夜去陪伴,去带领娃是非常难的。

而事实上,不仅仅这一点,从大脑科学的角度看,男人女人存在着天然的不同,当我们成为妈妈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天然联结要强于任何人和孩子的关系。所以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或许完全超过了我们自身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换个角度做父母》,书中有俞敏洪、徐小平在内的12位大咖谈了自己所受父母的教育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无一例外提到了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无论母亲是能力很强的、会给孩子很多指引的,还是妈妈看似在成长路上并不多言、在家里也不怎么做主,但是依然在他们记忆中、或者无形间带给了他们许多。比如俞敏洪谈及母亲儿时为他做的两件事,给了他重要的帮助,他从中获得了无比的力量,学到到了妈妈身上的坚韧努力与善良。而徐小平的妈妈从来没有对他提出过什么要求,也不逼迫他做什么,但却一直感受着妈妈性格中的积极、乐观和明朗。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任何情况非得是妈妈来制定规则,倘若妈妈在家里并不是孩子的主要引领者,那个制定规则的人就未必一定就是她。

总而言之,制定规则的人一定是家里对孩子管教更多、更用心、也更有能力的人。

  

实在避免不了两套规则,

妈妈可以这样做

当然,妈妈为成为家庭中的规则制定者,也是蛮挑战的,尤其是有老人在一起带娃的家庭中。

老人往往会认为自己更有经验,有些老人甚至是拉扯大过好多个子女的。所以相比起一个娃都没有带过的新手妈妈,他们会出于好心的认为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到我们。而有些老人还会有一种小辈应该听从长辈的心态,认为妈妈也应该尊重她的任何养育方式。无论是哪种情况,妈妈的地位都会有点像职场上的“空降兵”。

所以如果真的家里没法避免老人一定要坚持用自己的一套方式管孩子、或者是插手妈妈的管教方式,我认为妈妈们的做法还是应该先维持基本的平和,基本的原则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有两种意见,以及当着孩子的面争执。

家庭的和谐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为了争个谁对谁错在孩子吵起来、黑起脸,一定是不值当的。妈妈在管教孩子时如果老人作了干涉,妈妈可以选择先作退让,争取表面上的平静和气,同时也给老人留足“面子”,事后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妈妈尽可能心平气和地和老人去就事论事地交换一下想法。

当然和老人就管教孩子的问题沟通也要视事态程度。如果已经收集了充足的证据可以说服老人接受自己意见的,认真谈;如果只是一些零碎的小事,并不会对孩子造成深远影响的,也不必事事和老人说太多,退一万步讲,老人帮忙带孩子也不容易,也是需要一些存在感的,是不?

最后,有一点还是想特别强调,当妈的永远不要小看自己对娃的影响,只要你平时对孩子不是不闻不问,在教养方面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对娃影响最大的一定是你!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下次和你们具体展开说,结论首先摆那里,大家先不用焦虑了,也不用对教养娃上有分歧这事特别惧怕!


OK妈最后说:

家庭从来都是既充满爱又存在不少矛盾的地方。咱们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难度可能并不亚于在职场上的各种关系。但也因此,我们需要变得更成熟,学会为了担负起孩子的教养责任,自己去学习更多知识,也让自己学会妥协。

带孩子的过程也让我深知,不要总是以理想状态来要求自己,这样会把自己“逼死”。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直在成长,就可以影响到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一定是爸妈,也只有爸妈会是指引、培养、影响他们时间最久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年轻的父母们,请从老人手中夺回孩子教育的决定权
别怪妈妈了,孩子出不出色,80%的决定权在爸爸手里!
洪兰:家庭的教养方式要统一, 决定权在孩子母亲
别让隔代教养消费孩子的安全感!
95后妈妈深夜发文:“再苦再累再穷,也不要让老人日夜带娃”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要懂规则,如何建构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