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小学里的“贫富宴”,告诉你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公平




一直以来,香港虽然是中国人均GPD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数据显示,2018香港贫穷人口创新高,高达140.65万人,人数创下2009年以来的十年新高,贫穷率达20.4%,即每五个人就有一个贫穷。


2013年,一部赤裸裸展示香港贫富差距的纪录片——《子非鱼》,横空出世。

《子非鱼》纪录了香港一所叫鲜鱼行学校,一班活在贫穷线下的小学生的生活。这部纪录片为它年轻的创作者捧回了若干座奖杯,看过纪录片以后,人们唏嘘感慨,因为这是极其少见的以孩童视角观察贫穷的影片。


这些孩子在嬉笑顽皮背后,承受着非一般的经济和家庭压力。他们就是生活在香港最底层的“穷孩子”。正如学校名字所“暗示”的那样,这里的学生大多非富非贵,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新移民,有的靠微薄的综缓维生,总而言之,这是一所“穷孩子”聚集的学校。


鲜鱼行学校——坐落在香港九龙,它由当地鲜鱼行总会主办,校长梁纪昌先生呕心沥血,只为贫困家庭的子女得到一个正常的教育,希望可以秉承“教育改变命运”。


在校长梁纪昌的心目中,学校最为重要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改变自身命运的那条路,鼓励他们向上流动。

“不论出身,大家一定要用功学习。”

“读书才是同学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读书改变命运VS跨代贫穷



跨代贫穷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代接着一代贫穷。

在过去解决跨代贫穷的方法是发放补助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纪录片《子非鱼》的一段话中,可以更直观的描述"跨代贫穷":"他们明知道拿综合援助金意味着穷一辈子,却还是对孩子说,你读不了书,那就接着拿综合援助金吧!"


跨代贫穷就像是一张大网,被网住的一代代"鱼儿",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权利、生活保障和突破人生"贫穷"定式的可能,这些"鱼儿"被遗忘在海洋的角落,一代如此,数代循环。

社会习惯性地批判贫穷是贫困人士好吃懒做、不好好学技能、不安身立业; 指责他们不重视家庭、让贫穷在儿女身上重蹈覆辙;指责他们听天由命、不抓住机会……


但实际上当你看到因为贫穷他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选择低收入的工作,当你看到因为收入微薄他们无法支撑一个家庭;当你看到他们的孩子只能重复上一代人的路而社会却无能为力时,才更能理解为何跨代贫穷一直不变在循环往复甚至步步攀升。

梁校长再怎么强调“读书改变命运”的口号,他也无奈地发现,这年头光喊口号根本毫无用处,跨代贫穷才日益成为常态。


校长时常到同学家中做家访,当看到有个同学一家与另外四家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书桌,吃饭时五伙人搭伙,长叹了一口气。大多数鲜鱼行学校学生的家庭住宿条件大都如此,因为香港的高地价,外加本身的收入较低,导致他们只能住在隔间里。所以根本无法保障孩子的学习环境能好到哪里去。


每次家访完毕,校长都会送上小礼物,并且还不忘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他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不要放弃希望,可以牢牢的抓住读书这棵稻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片中,有一个小男生叫佘伟豪,是个当之无愧的小学霸,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每当有记者来采访,他都能拿出成绩单,骄傲地说出名次。

佘伟豪与妈妈,租住在一幢唐楼的其中一间,那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劏房”,意指把一间房间分割成好几间,租金也会便宜点。

他从来没见过爸爸,也不知生父是谁。在饭店里这是基本像都不敢想的美食大餐,除了不停的吃就是努力的吃了。


可即便他学习怎么努力,成绩再怎样优秀,每当遇上和入学资质密切相关的课外活动,佘伟豪还是有可能因为交不起费用而缺席。

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都市,英语在升学与求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佘伟豪英文一直不够好,仅靠学校所教也很有限,但母亲再焦急,也依旧拿不出给孩子补习英文的钱。


可以说,家长的经济实力,从方方面面限制了孩子获得更好机会的可能性,而他们的文化背景与视野,也帮不到孩子分毫。

读书改变命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仅仅是听上去很美的一句口号,离现实很遥远。


贫富宴



在鲜鱼行学校,有一个有趣的传统项目—“贫富宴”,会把全校孩子召集到一起抽签,抽中的同学享受有钱人的待遇,有饭吃有牛奶喝;抽不中的学生就吃两片白面包和凉开水,这个时候抽不中的学生就大喊抗议抗议。


校长梁纪昌似乎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贫穷,出身贫或富,有时并非人力所能决定,也不是谁的错。


就当校长拿着话筒,慷慨激昂地讲着为了以后吃上盒饭,要做怎样怎样的努力,可对于只有10岁的佘伟豪来说,穷不过意味着当他想买球鞋,却只得到妈妈否定的回答“没钱”!


社会底层人的志向和视野很窄,他们觉得天生天养,两餐温饱就可以了,读不成书就去学技术,甚至现在有学生家长会说读不好书就领取援助金。但他们也知道如果领取援助金就只会穷死一世,而视野导致生活只求得到,或者只求延续下一代。


社会学教授Kraus提出一个社会学模型,来解释社会阶层对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资源(Resource)和公认的社会地位(Perceived Rank)决定了这个人所在的社会阶层/阶级(Social Class Context)。


而社会阶层和阶级决定了你的思想方式:

  • 对于处在上层的人(Upper Class),他们的思考方式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或唯我主义(Solipsism),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感情,以满足自己的动机为主要考虑。

  • 对于处在下层的人(Lower Class),他们的思考方式更注重周围环境,或环境决定论(Contextualism),他们更关心外界因素如社会约束(法律法规道德)、外在隐患和威胁、其他的个体。他们做事情更考虑除自己以外的影响。



这个理论获得了很多证据的支持,比如:(这里的穷和富是相对的,如果非要给个标准,穷泛指工薪阶层以下,富泛指中产及中产阶级以上)

不得不说,不同阶层的孩子在思维模式上确实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寒门再难出贵子


还记得那个道出社会真相的文科状元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而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

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句句扎心,多少人开始对现实愤愤不平,怨天尤人感慨出身,却也被它们蒙蔽住眼睛,看不见现实的另外的一部分。

英国的纪录片《The Up Series》做了49年的跟踪纪录,最后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成了富人,中产阶级的孩子还是中产阶级,而穷人的孩子依然没有改变命运。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同阶级家庭环境的巨大差距,当富二代在阅读《经济学人》,讨论军国大事时,穷人的孩子却只能去做临时工以减轻家庭负担。差距,从一开始就近乎无法弥补


所以很多人就拿这个当借口:认命吧,反正努力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总有另外一部分人,在这个还看不清未来的现实里,还在抛头颅,还在洒热血,还在上演热血屠龙的故事。

那一部分坚持的人,从这段看不见未来的现实里脱颖而出,到了现实的另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里,命运有很多漏网之鱼,有很多机遇之门敞开,有无数的希望精灵追随。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无论贫富,知识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 本周赠课福利 -

你知道种子都为我们的生活做了什么吗?

有言Kid(ID:youyankids),专注于3-16岁孩子的亲子理念分享,20000爸爸妈妈们关注的亲子教育类公众号,让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本文作者:栗子糖。前互联网女高管,家有9岁女宝一枚,喜欢分享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亲子理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扎心了!香港穷孩子VS富孩子,差距究竟有多大?
贫富差距明显的香港,孩子的起跑线距离多远?三种现实无法否认
李玫瑾:10年后,孩子一定会感激这种父母
镜头下的香港穷孩子与富孩子,起跑线的差距令人窒息
穷病只有一种治疗方法
身处无产阶层的我们应该怎样突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