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唤大师


呼唤大师
文/张佐香 

何谓大师?大师是伟大的代名词。大师的作品在文学史的脉络中具有巨大的原创性,创前古所未有,而传至于后世,成为经典。大师必然具有强烈的、无处不在的人道主义精神。

大师及其作品的存在,就是对于人类苦难的一种有效的抚慰,是传之久远的呼号扶伤的声音。大师的作品给予人类的是触及灵魂的震撼。灵魂的震撼是指穿透文字的内核,指向道德与人格,引人向善,呼唤美,歌颂光明,捍卫真理和正义,从而赋予作品以正面塑造世人灵魂的能力。

大师的作品可以做人类的凸透镜,能把民族灵魂、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反映得明晰而纯美。大师的作品是火焰,能点燃人,能照耀人,能温暖人;大师的作品是圣泉,能洗涤人,能滋润人。一句话,大师的精神及其作品,广则弥漫在文化的宇宙间,深则憩息在人们的灵魂深处!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不妨来检视一下中国的当代文学,看看有哪位作家能配得上“大师”的桂冠?这样检视的结果则令人沮丧。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认为:“‘浮躁’毁灭作品,‘浮躁’毁灭作家。这并非耸人听闻,我们出不了与时代相称的大作品、大作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直接的,还是因为作家‘浮躁’的写作心态。”

这个浮躁的时代是导致大师“或缺”或者“夭折”的重要原因。1932年,赫胥黎就曾经在《美丽新世界》中为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语:“我所担心的是,我们虽然没有禁书,却已经没有人愿意读书;我们虽然拥有着汪洋般的信息,却日益变得被动和无助;我们虽然有着真理,然而真理却被淹没在了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有着文化,然而文化却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渐渐爱上了并开始崇拜起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娱乐世界。”

我不想也并不认为赫胥黎的预言在我们这个时代应验了。我始终相信,只要人类存在一天,文化就绝不会消亡。但是,对于文化来说,一种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

  

一位作家要想成为大师,就必须翻越“权”和“钱”这两座大山。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必须以永远的特立独行的怀疑精神挑战权威和传统。而这种柱立中流、睥睨权贵、不为时事所拘的胆识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则来自其知识、学问、性情、人格、信仰等共同建构起来的内部世界。这是他的生命之树赖以支撑的根。

此外,大师还要淡泊名利,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用生命来创作。为了创作,皓首穷经,殚精竭虑。用生命创作的大师一旦叩响艺术的钟声,其作品便会走向永恒。

韩少功先生认为:“职位、职称、奖项、宣传、出国观光、其他福利等,都曾经是有效的政治手段,可以把一些作家圈养得乖头乖脑。”当我们的作家放弃了神圣的道义和责任,丧失了对人类苦难的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文学作品时,我们呼唤的大师就成了濒危物种。这必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作者简介:张佐香,江苏盱眙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思维与智慧》签约作家、《创新作文》特约编辑等,获得过全国孙犁散文奖、《青春》读者最喜爱作品奖等奖项20余次。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50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和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版有《亲亲麦子》《鲜花照亮了我的房间》《在时光的回声里漫游》三部散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只有文化 才能让浮躁的社会宁静下来
谢有顺:谈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
当代文学须警惕“贫血症”
我对每个人都有千言万语
“让灵魂看到美与真理的永恒存在”- Mark Arian 浪漫具象画家作品
尼采经典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