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的秋收

又是一年秋收时

文/张娟玲

雨,还在下,天气预报说还有大雨,明天、后天还有雨……

春种一料粟,秋收万颗子。每年的这个时候,地里的玉米就像快坠地的娃娃,等待着家人的怀抱。 

还记得去年国庆节回老家,正好赶上雨过天晴一个好天气,地里的玉米别有一番景色,玉米杆像士兵一样,个个神气十足,英姿飒爽,玉米像战士手里的枪支,显得战士也无比高大,好像要随时准备着赶赴战场一样。

地里还是有点湿,周围也没有收玉米的机子。家里老人说:“用人工收吧,不收,过两天还有雨,就收不回来了。”我听后,心情一下沉到了水底,很不高兴地对老公说:“不让种,就要种,一亩地看能收多少,能卖多少钱?但说归说,还是问老人要小锄头、自己找草帽,一起跟着快七十的两位老人到地里干活。

老公和公公在前面用小锄把一根根结着果实的玉杆砍下,整齐地平铺在地里,我和婆婆在后面或蹲或坐把玉杆上的玉米摘下,装袋子。

简单又枯燥的农活,老公和我干了一会就有些吃不消,虽然正值壮年,但时常不在地里干活,还是有些怕,怕苦,怕累,怕挨老人的骂。好在老人们一会让我喝个水,一会又给我递个吃的,好像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弄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地里的玉米经过一天的劳作,终于在晚上7点前被我们一点点收回家。两位老人看着院子堆放如山的玉米,别有多兴奋,心里像蜜一样,走路都是哼着小曲,也许这就是农民丰收的喜悦吧!

忽然想起我七、八岁时的秋收,当时眼看着秋收在即,连绵不断的秋雨却下个不停,父母怕玉米收不回来,坏在地里,就用一片塑料纸遮在身上,头上没戴草帽嫌碍事,便只身钻进一片像树枝又像玉杆的地头。回家的父母满身泥泞,拖回那一个个没长满的玉米棒子。当时我不明白,父母每天那么勤劳、辛苦,每天在田间地头不停的忙碌,却换回这样的结果。然而父母总是乐呵呵地说:“农民,不要嫌地里的活苦,地里有黄金,我们现在吃的不好也饿不着,总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会好的。”慢慢地,我有些懂了,玉米不仅要化肥营养滋润,更要好的天气才能有好的收成。

初二那年的暑假,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连四十多天,老天没下过一滴雨,地里的玉米长不到一米高,从最初的洋洋得意到最后的奄奄一息。那年的庄稼,在一种煎熬中度过了它的一生,没有雨露滋润何来五谷丰登。那时候每天,父母用焦虑的眼神走来走去,不时地出出进进,像是丢了魂似的。我想,是地里的玉米牵挂着父母。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地里的庄稼才是一切。这天,让农民的日子没有盼头,看不到希望……

今年,又值秋收时节,雨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有个好天气?什么时候能下地?一连串的问号,影响着我的思绪。想起老家还有那三亩多地的玉米,是老人辛苦种下的,不收,怎能对得起我这农民的身份,又怎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收,怎么收?《悯农》涌上心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土地是农民的根,如今,金钱已把多少农民的心翻转了,农民不会种地,不会播种、施肥。多少年后,农民还是农民吗?非农非工,悲矣!

雨,下或不下,回家收玉米,就是对自己生活的诠释。即便用自己的泪和汗也要回家收~玉~米!


(作者简介:张娟玲,42岁,长安区农民,省城打工。曾在《民情与信访》等杂志发表作品多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秋收·求索
​生活
国庆假期去“收秋”
在咱老家,有一种记忆叫回家秋收,这一组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说秋收
繁忙的秋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