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就是驻颜术

知识就是驻颜术

文/王选信

生于1924年的毛老师,是兰州化校有名的数学老师,也是我的恩师。几十年来,我们师徒之间一直没断过联系。我打电话,问候老师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老师打电话,关心我的家庭和工作,尤其在我退休后,老师每次来电话,都会问我的写作情况。

元旦后,杂事缠身,加之身体不适,没和老师联系,不知冬天老师身体怎么样?昨天和前天我有点时间,便给老师打座机、手机,都没人接。不知老师是去了女儿家,还是下楼转去了,或是在休息没听见铃声?思维清晰,谈吐儒雅的老师,毕竟岁数大了,听力有点障碍。

正在疑惑之际,老师用座机打过来了:“昨天今天,看到了你的电话,我动作迟缓,没来得及接。”开口便是道歉。

一拿起电话,老师就滔滔不绝:“近来你发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看了。感觉你的视野开阔了,以前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逐步写自己以外的人和事,包括一些社会现象、伦理道德、家庭教育等。”

不知道深度近视的老师,是如何看我的文章的?是手里拿着放大镜,还是逐字逐句吃力地看?我不知道,老师看完一篇文章,要花费多少时间?或许文章是分段看的,中午看一部分,下午再看一部分。一篇文章看下来,可能需要一整天时间吧。

人老了,不但精力不足,而且看东西也模糊,何况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

老师记忆力真好,说他印象较深的文章有:《女儿给我发工资》《姑妈》《母亲》和我夫人的《殊途同归》《一张白纸学画画》。

老师如数家珍:“《女儿给我发工资》,尽管不算什么大事,却说明了一种教育理念,一个家庭的理念,一种尊重父母劳动的理念。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为儿女无偿地付出,儿女心安理得的接受。尊重父母,就是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孝不能只挂在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父母给你看娃,你给父母发工资,看起来有些薄情,其实不然。你家的做法,有明示作用。读《姑妈》《母亲》等文章,使我对你们家族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历史背景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姑妈是个老知识分子,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你母亲是个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人,让我从中看到了中国母亲的形象。你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身上必然有异于别人的因素。你夫人的《殊途同归》和《一张白纸学画画》,让我看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尤其《殊途同归》,不但文字流畅清丽,而且对学前教育的观点也很新颖。所写的三则现实事例,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在这方面,我做的就差,年轻的时候,只知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三个孩子,都没上成大学。看了你夫人的观点,实替你们高兴。”

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一向认识问题深刻的老师,至今还在关注关心着教育问题。妻子仅将她看到听到的一些对子女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梳理出来,让年轻人参考而已,没想到竟然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和思索。

朦胧的双眼中,我似乎看到了昏暗的灯光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趴在写字台前或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手机,一会儿脸上晴了,一会儿脸上阴了,一会儿笑了,一会儿唉声叹气……

看着看着,刚才读文章的老人,又变成了清心寡欲,早晚在家属院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问题的老人。

老师一口气说了二十多分钟,很少有我插话的机会。

我劝老师,你眼睛不好,平时多锻炼,尽量少看文章。

老师不以为然:“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脑子才能不朽,人才显得年轻,尤其心理上。知识就是驻颜术。”

“知识就是驻颜术”。非常新鲜,我愣怔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老师说的对,人老先老心。一个人只要心不老,心里有了春天,就永远年轻。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知识中。

记得前年,我在西宁安装设备,八月一号去兰州看望老师,老师的床上沙发上茶几上,到处放着书籍报刊杂志。我说您眼睛不好,还是少看为好。老师笑着说:“腿脚不便了,在外面活动的时间少了,在家里就凭这些书报打发时间了。”

怪不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时间差不多了,我问老师的身体如何?老师说:“过了春节,就九十五周岁了,身体谈不上硬朗,反正没啥大问题。”还是那样,老师说话条分缕析,思维不乱。老师给我推荐某报副刊上的文章,说有时间,让我买这报纸看看,文字短小精悍,对我的写作有帮助。

临挂电话前,老师还再三叮咛:“要劳逸结合,不能一门心思地钻到写作中去,退休了,把写作当业余爱好就行了。”“要抓住生活的主流,主流就是做好保健工作,让自己少得病,少给孩子添麻烦。不能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主要内容。”“写作是为健康服务的,写作是为了脑子不朽,跟上时代的潮流。搞错了主次,就会得不偿失。”“我活到了今天,算是高寿中的高寿了,我知足了。只希望你多注意身体,健健康康的生活,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对学生发至肺腑的关怀。

这就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师,对一个六十多岁学生的谆谆嘱咐。

如今世上,还有多少像老师这样的老人?

在众多的微信群中,有几个人谈论读书学习?群里到处充满着今天这个不能吃,吃了不健康,明天那个有毒,吃了容易生病,好像世上只有吃了唐僧肉才能长命百岁;不少人,把某某教授的心灵鸡汤,奉为金科玉律,好像灌不死一大片,不会罢休似的;都把自己打扮成了洞透人生真谛的神仙,永远结在世上,与日月同辉。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早已把老师当成了我的父辈,老师也把我当成了他的孩子。

桃李满天下的毛老师,一生没有过多的奢求,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进步,有出息,不说要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至少不平庸,不落伍。

毛老师活出了人生的精彩,活成了我心中的一面旗帜。

今生遇到毛老师,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


作者简介:王选信,长安区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本期编辑:王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病从口入!食疗千金方首次公开,限100人免费学
有事忙,更长寿
婆媳相处的最佳方式:敬而远之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发现最大的依靠不是老伴和子女,而是这三点
随笔||当你老了,会不会也怕孤独
家访日记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