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建忠:老屋

【编者按:看王建忠老师的作品,总给人一种沧桑感,但同时又给人以厚重和温暖。没有历史,就没有人类;同样没有祖辈,又何来我们?不忘历史,方能开启更好的未来。家风是我们永远的守望和补给。】

上个月,我回老家给花椒树除草,先去了旧居。走进门一看,我惊呆了:墙体裂缝,南面山墙全部倒塌,屋顶的木楼部分已经栽倒在地面上,看到这种情景,却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

自从母亲带我们进入这个大家庭后,这个房子已经住过三代人了。祖父母健在的时候,就一直住在这里。听村上的人讲,合作化时期,爷爷当过村上的干部后来爷爷和村上李大爷在生产队的菜园里务菜。有时我和小伙伴玩耍也到菜园里游转,李大爷给我们摘些西红柿和黄瓜让我们品尝,吃饱之后才离开。爷爷从来不给我们摘吃这些东西,有时还训斥我:‘你跑菜园干什么,赶快回去’!我心里滴咕:你还是我爷爷呢,还不如别人。有一年放暑假了,我和3名小伙伴趁着午时天气炎热,偷偷溜进菜园,几个人三下五除二,匆忙摘了一些西红柿和黄瓜,用汗衫包裹着,猫着腰跳到塄下,躲在树林里高兴地吃着偷来的美味。谁知菜园的地上掉下了不少水果,我们将未吃完的东西带回家里。中午爷爷回家吃饭时发现案板上有这么多水果,便板着脸追问我是怎么回事,看着他严厉可怕的面孔,我只好如实地说明了事情的过程。爷爷严肃地训斥我,还打了我几个耳光,我委屈地哭泣着跑出了门外……

爷爷从来不带蔬菜给家里,如果要改善生活,大人就去队上菜园买菜,称东西、收钱都是那位大爷做的。爷爷生前喜爱看小说,一有闲空戴着老花镜专心致志地看书。干农活非常讲究,犁地、施肥、播种、收获,很细致,也有条理。无论干农活还是从菜园回来,婶子们就将洗脸水端来,毛巾递上,随后茶水呈到。吃饭时他一人坐在炕桌前,桌上放有一条形木盘,饭菜、油盐酱醋一并放上,家里其他人都不敢坐在那里……大约是七十年代初的某一个腊月三十,白天他还坐在木椅上看书,家里人忙活着蒸年馍,可是到了晚上三、四点时,爷爷竟安祥地离开人世。他走的是那么安静、那么匆忙,他没有给家人带来拖累,也没有享受新年的快乐!这年春节全家人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没有微笑,也没有快乐。这个春节留在我永久的记忆里……

我的父亲(继父)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一直担任生产队干部。他经常身带一部收音机,劳动间隙、回到家里、逢集赶会总是形影不离。不是听新闻就是听秦腔戏。那时大队、公社的会议很多,回家免不了带些报纸和学习资料,那时我上中学遇上节假日,趁他不在,总是偷偷浏览。有时他好像考验我,让我读一篇文章给他听,我清楚地记得,那篇文章是《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陈永贵》。他还专门从村上请来一位长辈老师,给我辅导珠算。他说,将来毕业回到队上劳动有用处。我高中毕业回到村子,在队上当了半年记工员,珠算真的帮了我不少忙。

有一年放寒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山上砍柴,我们在悬崖上挖了一些野枣刺、山岩坡子和一些野树,然后将这一大捆柴从深沟背上来,大家都气喘吁吁、汗水直流,一路要歇几个站口。回到家里午饭早就做好了,我匆忙喝了两碗凉汤。吃过午饭后,休息一会儿准备下午再去砍柴。父亲从后门走进来问我:“你柴捆中间夹那几棵小树是从哪里挖的?”我回答:“从崖畔上挖的。”他严厉地训斥我:“野生的也不准挖,难道只有长在门前和地里的树才不敢挖?”我心里嘀咕:也太小心眼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队上干部对儿子就这么抠门!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父亲是在1976年农历2月带领群众修建农田、平整土地时由于冻土塌陷受伤,随即送往灞桥附属二院(今唐都医院住院),半年仍不省人事,后因唐山地震伤员转往这里,医院通知必须出院。返回到家里我们伺侯了40多天,滴水不进,农历9月永远离开了我们。母亲是在60年代生活最艰难、最困苦的一个冬夜离开我们的(前面已写过追忆母亲的文章)。1976年9月我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当了20年民办教师。1979年农历7月我与妻子结婚,女儿和儿子都是在家庭经济和生活最困难时期诞生的。1997年我转正后,生活才慢慢走上了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上。2003年暑假我在原籍建了新房。从此,这座土屋就寂寞地留在了这大山里,守望着这儿的一方山水。

看着这座已经被岁月风霜雨雪洗涤的百年故居,我的心里不免一阵心酸。村子里好些人劝我将它拆掉。我说,虽然是危房,还是让它自生自灭吧!

我在这座土房子里生活了40多年,在这里度过了童年、青年、壮年,这儿有我的人生记忆,这儿有很多故事。父辈们‘勤劳、朴实、善良、自立’的家风将被我们这代人传承下去,他们的精神风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附:

       洋槐花赞歌

冬去春来阳气生,
百花发芽树木青。
天蓝地绿百鸟啼,
杨柳垂丝樱桃花。

阳春四月天地鲜,
洋槐花开山川塬。
蜜蜂蝴蝶花丛间,
蜂工赶花公路线。

槐花蒸炒味美鲜,
胜似鱿鱼和海参。
城里乡下花月赶,
采摘满筐喜笑颜。

回忆七零陆零前,
人们生活实艰难。
吃了上顿思下顿,
野菜稀粥度曰月。

一天两顿洋槐花,
拌点白面蒸焖饭。
汤面炒花好生活,
吃了两碗又两勺。

花开时月忙采摘,
蒸锅几笼晾晒装。
秋冬野菜无锅下,
藏的槐花及用它。

洋槐花开满山坡,
高山平原沙石滩。
耐旱土质不挑拣。
那儿需要长那里。

今天人们采槐花,
粗细粮食搭配讲。
主要采花蒸焖饭,
只是调整曰生活。

乡党朋友和同志,
抓住良机没贻误。
过上一周或几天,
全是焉花怎么用。


槐花鸡蛋包水饺,
让你吃的喜笑脸,
喝酒凉热能都用,
一次白酒好几瓶。

洋槐花开十里香,
赶花采花适时忙。
品尝槐花喜洋洋,
微风闲聊月光明。



(作者简介:王建忠,退休教师。喜欢音乐、游览、写作等。在各种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近200篇,深受读者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06.周霜||歪洋槐树的记忆◎“墨语杯·童年旧事” 主题有奖征文
(1)[转载]百花园(111)
槐花香
洋槐花
在三门峡,有一种记忆叫捋洋槐花!
陈国栋 | 又闻槐花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