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刀画石,功在不舍——王湘平的肖像印

以刀画石,功在不舍

——王湘平的肖像印

文/石安

我和王湘平老师结缘相识于国内肖像印泰斗张耕源先生发起的“肖像印雅缘”社群,期间时有交流,时光荏苒,眨眼已三年。

王湘平,字子吾,号黄海居士,万佛堂主,1963年生于江苏东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东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应西泠印社之邀为参加G20峰会的外国元首刻制肖像印以为国礼,他还先后六次赴台湾举办个人书画展,其作品曾为陈立夫、宋美龄等台湾各界名流收藏,被誉为“两岸文化交流使者”。

王湘平先生书印皆精,书法尤擅隶书,风格拙朴浑厚,深得汉隶古意神韵。近年精研肖像印艺,在肖像印篆刻方面成绩斐然——短短八九年间,他已敬造佛像印五千余尊,并先后出版了《三十二观音像》、《八十八佛》、《五百罗汉肖像印》、《历任教皇肖像印》、《毛泽东肖像百印》、《新四军将领肖像印》等十余册人物肖像印系列作品集。

我观王湘平刻肖像印,以平口厚刃刻刀为之,落刀前往往胸有成竹,刀向思后,运刀时角、刃、背兼施,以冲带切,切中带削,披滚斧砍,无论大块面还是小部位,都显得刀痕干净利落,浑厚劲爽,无丝毫拖泥带水和犹豫迟疑之感。

其运刀不同于传统背线用刀的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施以大量斜向披削来表现类似残破的线条形态,这迥异于传统的篆刻线条的表现手法,此法所产生独特的毛刺感,进而又增加了肖像轮廓的层次丰富性和画面的表现张力,使人物肖像神态呈现于粗犷与细腻的线条之间,产生一种特别的近看若隐若现远观又跃然传神的艺术效果。

王湘平为所治肖像印以佛像印和人物肖像印为主要题材。其佛像印多取材于古代佛像刻石或雕像,又能以大化小,在小小的印面上施以巧思妙构,或全身,或头像,或手部,图像皆能自然准确,又能于静穆中见灵动之息。用刀劲健爽利,游刃恢恢。

有业内行家评其佛像印“在创作中既注重体现佛法教义、礼仪和规范,又不失佛像的庄严无畏,慈悲祥和、宁静典雅的审美情趣。”石安以为的评。

近年王湘平刻人物肖像印尤勤,其人物肖像印往往侧重于对人物脸部轮廓的精准把握,以形显神,而在人像具体部位的细节形态上,则更偏向于概括表现,包括对眼睛部位并不精雕细琢,而是通过和脸部其他部位的有机关联来展现所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特征,并因此和整个头像自然融为一体,所以当我们欣赏王湘平先生的人物肖像印时,远观的传神效果甚于近赏,堪称佳技。

王湘平认为刻制人物肖像印刻制主要从三方面切入作品:一是力求造型准确,刻制过程尤为注重人物精神气质展现,以达形神兼备;二是强调篆刻技艺表现,有别于木刻版画等姐妹艺术,着力展现中国书畫印艺术之特色;三是追求金石味的同时,融入西方雕塑效果,以达中西合璧之功效。

在王湘平的眼里,以刀代笔画人物肖像于印石上,视肖像印为印石上的刀画。他认为刻肖像印是用刀在石头上“画”,但又有别于传统的版画,更需注重对刀笔的独特意味表现和因印石材质所产生的“金石”效果。

追溯王湘平的肖像印技艺渊源,可从其师韩天衡、张耕源诸先生上溯至近代来楚生先生,进而再上溯至明清诸家,及至历代石刻艺术,如秦汉刻石画像等。就取材而言,则可从其印中找到源于汉石像、汉砖像、名寺古刹佛像、壁画、木刻等领域的灵感生发。

回顾王湘平的艺术生涯,亦可窥见其艺术风格形成历程:他10岁受教于台州书法家鲍审先生,后师从沈子丞先生习画,及长,又转益多师,先后师从吴玉如、祝嘉、亚明、潘主兰、傅嘉仪等诸书坛前辈,近十年,则又先后拜国内印坛大家张耕源和韩天衡为师,艺事日进。

2011年,王湘平从一位朋友处借得一本《初拓来楚生十八罗汉印谱》,内心深受震憾,遂生发宏愿:有生之年造万尊佛印,并命其书斋为“万佛堂”——为理想而生,在我看来,这正是一位纯粹艺术家的重要特质。

早在2001年,当时38岁、正处盛年的王湘平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毅然辞去工作,甘做一名清贫的职业艺术家。“当时,我心中有个强烈的意念,就是做个纯粹的人,抛弃俗念,索性做一名以艺为生的职业艺术家,以更好地专注于艺术创作。”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从此,王湘平十数年如一日,每天置身于自己的工作室里,杜绝一切无聊应酬,甘守寂寞,每天静心于或读书、或喝茶、或写字、或画画、或刻印......

简单列举一下近一年来王湘平先生所刻人物肖像印清单,就可从中管窥其勤于艺事之概貌:从去年五月到今年五月,历时一年时间,他已完成《辛亥革命元老肖像印》48方、《共产党一大代表肖像印》17方、《抗日战争著名将领肖像印》30方、《新四军著名将领肖像印》127方、《八路军著名将领肖像印》128方、《开国元勋肖像百印》125方、《共和国牺牲高级将领肖像印》33方、《近现代中华民族英豪肖像印谱》506方、《二战各国名将肖像印》152方......由此可见其用功之勤!

对这位近年源源不断优质高产的弟子,当代肖像印泰斗张耕源先生赞其艺事精进不断刻出传世作品的同时,认为他是“弟子中难得如此勤奋的一个”,且感叹“水平是干出来的”,于此观点石安深以为然。

张耕源先生在为《教宗慈颜——王湘平刻历任教皇肖像印》印谱所写序言中说:“(该书)从起意到作品完成,湘平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效率真令我咋舌!说明湘平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在人物造型以及刀石运用上的功夫,已经达到非常娴熟的程度,在这肖像印尚处初创阶段来说,有如此水平者为数不多。……我相信,这项工作的完成,有望会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推举,为肖像印的事业添上浓重的一笔,其意义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

在常人看来,在前路不明的情况下,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是需要下极大的决心和勇气的。幸运的是,因当年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于是有了今天艺术上硕果累累的王湘平。

每见王湘平老师肖像印作品结集出版,我都不由得敬慕加感叹。敬慕于其心无旁鹜,勤耕不息,高产佳创,著作等身;感叹于每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背后都有不为人知或者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辛劳与付出。所谓“金石可镂,功在不舍”,信然。

由此,我想到在中国印史上那些以勤名世的印坛大家——吴让之、赵之琛、王福庵、韩登安、陈巨来、邓散木、童大年、吴朴堂、方介堪等(皆为印史上治印过万者)。每每想到这些以使命驱动人生的艺术家,总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PS:近日在韩天衡美术馆的微信公众号上见到王湘平之师韩天衡老先生八十多岁高龄仍然活跃于艺术讲坛并热心传播艺术文化的身影。又联想艺术家之技艺往往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付出,又若得大成就和大影响,更需“入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本领,在社会上长袖善舞才行。由是观之,投身艺术从来不是件轻松之事。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甘于寂寞远离江湖勤于耕耘,穷年兀兀地执著于斯,关键在于他们内心的使命感使然。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像印 佛像
1907年大清湘平一両
【每日一印】“佛像印”——曾杲
篆刻︱中国肖像印研究会副会长叶青峰佛像印...
夏湘平隶书欣赏
1907年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银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