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老太去世后,孙子从遗物中整理出一张破纸,才知她是位大人物

引言

1984年,一位72岁的老太太安静地在湖北阳新县潘彦村的一间普通民宅中走完生命最后历程。28年后,她的孙子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一张破纸,才知道她是与党失联已久的大人物,消息很快震惊湖北及中央的其他领导人。

老太太就是贾春英,为焦子英(“双枪老太婆”原型)的上级,早期在党中担任要职,曾任苏维埃政府巡视员、湘鄂赣省委等职。

2012年12月29日,阳新县特别为她和潘涛举办座谈会,赵可铭上将、葛焕标等老将军和中央、省、市等相关领导人与会,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那么,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才引起如此轰动?

一、被封建毒害的女孩

1912年,贾春英在阳新县陶港镇贾村出生,受封建思想毒害,刚出生8个月的她就被倪氏的姑妈抱去做童养媳。虽为童养媳,却实际上是劳动的工具,从小就挨饿、受虐待和超负荷工作。

1925年春的一天下午,13岁的她如往常一样上山砍柴。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已经让她身体十分虚弱,几乎是风吹欲倒。往常遭遇意外都能幸免,不过这一天所发生的事儿却差点要了她的命。

一个不小心,她从砍伐地点滑落,一直从山上滚到山坡,差点丢掉性命。好在当时遇上打算回乡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的表哥罗冠国,才得以被搭救。罗冠国是先进的革命分子,了解了贾春英的所有遭遇后,内心感到愤愤不平,生活上给予以最大的帮助,并试图帮她走出苦海。

罗冠国对她积极动员,希望她趁着砍柴、打猪草等机会到石云后山的祠堂中同其他人一起学习革命道理,以求早日改变命运。

春去秋来,聪明好学的贾春芳同革命战友们接触后,思想很快得到启蒙,知道人生意义和革命目的所在。罗冠国的那一句“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看过光明”的话,一直在她的耳边回响,让她盼望着光明早日到来。

8个月大就成为童养媳的贾春芳,此时需要放下的不仅仅只有肩上的担子,还有那套在脖子上的封建枷锁,同时还需要帮助更多的妇女走出来。她知道,总得为自己、同胞、民族和国家做些什么。

二、巾帼不让须眉

1926年,刚好14岁的贾春英毅然放下封建担子,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因聪明好学、处事能力强和是忠实的革命拥护者,她在18岁时就被选为鄂东妇委书记,参与到让更多妇女解放思想的革命斗争中。

为了让更多群众知道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保护的对象是劳苦大众。当参加红军的高潮来临时,她主动地鼓励同样命运多舛的妇女们加入到军队中,坚决表示“巾帼不让须眉”,女儿之身也可以建功立业。

在她积极的工作下,大批有思想觉悟的青年男女加入到红军中,为中央苏区的建设与巩固贡献力量。除拥有男性的刚勇外,她还有男性所没有的细心。

跟随彭德怀元帅作战过程中,她细致地在各地建立秘密联络点,将敌人的动向掌握在我方手中,让我方取得战争上的主动权,为攻克修水立下功劳。对此,彭德怀予以褒奖。

除动员和组织工作外,她也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名将,以很快的速度学会骑马,枪支射击更是了得。因善于双枪射击,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称为“双枪春姐”,与红军传奇女将“胡筠”共同被称为“双芙蓉”,是中央苏区的两朵红色之花。

三、为革命流血流泪

革命的每一天,都是提着脑袋做事。一次执行任务中,因叛徒的告密,贾春英一行人遭遇反动军伏击,她和其他同志被捕。监狱中,敌军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拷问,让她留下一辈子都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尽管如此,敌人并没有从她那里获取一丝有用情报。

组织知道后,马上策划一系列的营救。最终,她再次回到党的怀抱中。回归之后,被留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工作。正是这一段时间,一份爱情向她扑过去。

曾一起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潘涛突然向她表白,她对对方也非常满意。在亲友和上级领导的介绍下,两人走到了一起。婚后不久,日伪军就开始对鄂东南的抗日根据地及新四军所在地骚扰。潘涛奉命带部队前往咸宁抗战,她则因生育而转移到地下工作,回到阳新为前线提供情报。

1940年,潘涛在嘉鱼金水河一带遭遇日军突袭,因弹尽粮绝和精疲力尽而壮烈牺牲。贾春英与他婚后不久就别离,没想到儿子出生也未曾见面,当时才28岁。

在潘涛的遗物中,战友们清理出一把收缴的德国军刀和一封别妻书,书曰:“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

四、淡泊名利中走完最后生命历程

革命取得胜利后,贾春英向组织提出辞呈,回到村中如普通妇女一样劳作,没有因对革命有贡献而向国家邀功。

丈夫死后,她独自带着儿子潘兴嵩,一人撑起一个家。时间一晃就是50年,既没有向国家索要抚恤,也没有坦露出当年的英雄事迹。

1984年3月18日,抵挡不住岁月的摧残,72岁的她默默地在普通的民房中去世,离别热爱的土地及昔日的革命荣光,在天堂的一边与丈夫相聚。

从小就被当成童养媳,与革命的成长过程中涅槃重生。贾春英不仅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变化,还有无数个默默地为革命付出的革命先辈们,他们基本都像她一样,革命成功之后就独自躲起来,既没有显耀自己的功绩,也没有从国家处捞好处,只是做着最平凡的工作。

总结

著名的党史研究者石仲泉了解到贾春英夫妇默默为革命付出的英雄事迹后,直接感慨:“他们的革命精神令人钦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

当国家、党和革命需要的时候,如贾春英等革命先烈会奋不顾身地为革命付出,而当一切事业都完成了之后,他们又悄悄地躲起来,不给国家添乱。正是因为有成百上千的革命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才造就了冉冉上升的东方强国。

许多人认为,那可能是渲染出来的英雄事迹。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贾春英老人不可能低调地生活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她完全可以凭借光辉的革命之路获得很好的照顾,享受着后人的景仰,而不是低调地成为一名农妇。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年,湖北一男子地窖中发现半本笔记,政府:你奶奶身份不简单
湖北一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发现一堆书信,意外揭开老人真实身份
1984年,湖北一位农妇病逝,28年后孙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奶奶竟是位大人物!
湖北老太太去世多年,子孙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奶奶是位大人物!
湖北老太去世28年,孙子整理遗物发现一张奖状,才知她的真实身份
湖北一老太太去世,子孙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奶奶竟是位大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