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3)~《登鹳雀楼》


   古人登高,要么登山,要么登楼,唐朝诗人行经鹳雀楼,照例都要登楼题诗,写尽苍凉和感慨。今天熊逸老师讲的这个登楼我觉得很有意思。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很短小,貌似写实,却暗含激昂的哲理,悲伤的基调没有消失,却被豪迈的意象所遮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底在表达什么?最简单的回答是:这当然是在如实描写眼前的景象。但诗人描写风景时,不存在“如实”这回事。真正意义上的“如实”意味着客观呈现,没有重点,就像外行人拿起相机随手拍的几张街景。而高手去拍街景,会把想要呈现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把不重要的内容淡化,通过构图、明暗、光影的巧妙安排,把真实的街景筛选成一幅充满主观色彩的艺术品。同样的道理,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四望,看到的事物一定很多,诸如游客、路人、立柱、房檐、近处的树和远方的草、天上的浮云和地上的牛羊……诗人这时候要写的如果不是诗,而是一篇文章,一定会铺陈出很多景物。但是诗歌必须凝练,五言绝句这种仅有二十个字的中国最短小的诗歌体裁就更加需要凝练。

所以,它们只是在表达同一件事——人在时间流逝面前的紧迫感。当然,“白日依山尽”很好理解,但“黄河入海流”关时间什么事呢?在古人那里,江河奔流的意象早就成了一个文学语码。这还要追溯到《论语》,孔子在河边发出过一句著名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在感叹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日夜奔流,片刻也不停歇。当流水和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关系,人们才会“追忆逝水年华”。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语码,诗人才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史记》讲过伍子胥复仇的故事,说伍子胥带着吴国的军队打进楚国的国都,掘开仇人楚平王的坟墓,鞭尸泄愤。楚国大臣申包胥责怪伍子胥做事过分,伍子胥说:“吾日莫(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就像一个赶路的人,太阳快落山了,但还有很多路要走,没办法,只能违背常理,不择手段了。成语“倒行逆施”就是从这里来的。对于一切有志向、有执念的人来说,“时不我待”总是一种深刻的悲哀。杜甫从诸葛亮的人生中总结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是这样的道理。

那么,该怎样做才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时间呢?王之涣给出了一个激扬的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正因为时不我待,才需要抓紧攀登人生的高峰。只有理解了前两句诗里的时间含义,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结尾这两句诗里的豪迈,体会到登楼的高度如何代表人生的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3 王之涣《登鹳雀楼》| 找到时间的形象代言人
(唐·王之涣)
更上一层楼的人到底是谁:《登鹳雀楼》作者之谜
(23)2018年4月10日登鹳雀楼
唐才子登楼写了一首小诗,成就名垂青史的经典,千年无人超越
最好的五言绝句,必推这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