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寅|熊飞《张九龄集校注》序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的著名作家,也是继张说之后主持风雅的文坛盟主,他在唐代文学史上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奇怪的是,他的创作似乎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著作既没有得到完善的整理,研究论著也远不及盛唐其他名家之多。在熊飞先生的《张九龄集校注》授梓之前,学界还没有一部张九龄集的全注本。正因为如此,当熊飞先生告知《张九龄集校注》完稿,准备付印时,我说不出的欣慰。毕竟从最初听到他谈整理曲江集的计划,到如今成书,又是几年过去了。人生有几个几年呢?几年又能做多少事呢?“青春谁解看花去,白发真成秉烛游”,人过中年,对此体会得越来越深。


 熊飞先生是唐代文史专家,长年从事唐代文史研究,尤其致力于文献考证,积久功深,多所创获。这部《张九龄集校注》是他潜心研究、厚积薄发的成果,也是深入研究张九龄的心得的结晶。在此之前,他先完成了《张九龄年谱新编》(香港教育出版社,2005),将张九龄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活动作了详尽的系年,这项工作为他校注全部《曲江集》奠定了基础,也使他的整理和注释工作超出现有成果,达到新的水平。

 《曲江集》的整理和注释本目前已有两种,一是刘斯翰先生校注的《曲江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一是李玉宏先生校注的《曲江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两者都不是全注本,只校注了全集二十卷中的四卷诗。熊飞先生的《张九龄集校注》对全部二十卷作品都作了校注,其难度和工作量首先就超过了前人。当然,熊飞先生的贡献决不只是这一点,他的校注在使用版本和校勘的完善上更令人瞩目。刘、李两种整理本,对底本并未郑重推敲,参校的版本和文献也只寥寥三数种,而熊飞先生则是在比勘《曲江集》存世的近20个善本后,才选择了《四部丛刊》本二十卷为底本的,这从校勘学的角度说首先就值得称赞。他除了参校唐代文献整理必用的《文苑英华》、《唐文粹》、《全唐诗》、《全唐文》等权威性总集外,还选择二十卷本和十二卷本中七个有代表性的版本加以对校,择善而从,同时尽可能地将各本异文保存在校勘记中。这使他的校勘具有总结性的意义,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熊飞先生的注释也较前人有不少进展。他凭藉多年考索唐代文史的积累,尽可能地吸收近二十年新出的成果,更济之以自己近年治曲江集的独到心得,为张九龄全部诗文做了详赡的注解,同时也澄清、纠正了张九龄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错误,使《张九龄集校注》成为一部体现当代研究水准的完备注本。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对张九龄作品进行了补辑。这项工作以前《全唐诗》、《全唐文》及温汝适整理本也做过,但受条件限制,辑录作品还不够齐全。熊飞先生这次又补辑了《谢公楼》、《游洞门题陈氏丹台诗》诗及《故中散大夫并州盂县令崔府君夫人源氏墓志铭并序》、《(唐赠)陇西县君牛氏像龛碑》等诗文,为研究者提供了新材料。本集所收的一些诏敕类文章,原为节录,这次熊飞先生也据《册府元龟》、《唐大诏令集》、《文苑英华》等总集辑出完整的文本,如《籍田赦书》据《文苑英华》补足大段佚文,《后土赦书》也据《唐大诏令集》补足大段佚文。对温汝适等人辑自史籍、未注明出处的篇章,都据最佳原始文献重新过录,注明出处,同时还删除了《全唐文》误收的白居易《敕新罗王金重熙书》一文及四库馆臣误窜入《曲江集》的《百煞经》等论断及歌诀十八篇。这一番精细的考订,保证了《张九龄集校注》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准,同时也显示出熊飞先生严谨求实的学风。


 我和熊飞先生相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共同兴趣将我们联系到一起。当时他在咸宁师专学报工作,也留意戴叔伦事迹和作品的考证。我的论文发表后,他来信同我切磋,又撰文对我的作品辨伪和生平考证加以补充,我拜读他的论文,很佩服他读书之细和思理的缜密。我给他投了《戴叔伦两居江西辨证》一稿,刊登于《咸宁师专学报》11卷2期(1991)。从此以后,我们既是作者与编辑,又是切磋学问的同道和朋友。虽天各一方,难得晤面,但始终保持联系,我从心底一直视他为兄长和诤友。

 2000年,熊飞先生移席韶关大学,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我很为他高兴。后承他惠寄新著《张九龄年谱新编》,知道他因执教于张九龄故乡而发愿整理张九龄全集,又暗自为他叫好。张九龄不仅是韶关人的骄傲,也是广东的文学始祖。清代诗论家溯源广东的诗歌传统,总是奉张曲江为开宗初祖。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云:“明顺德薛冈生序南海陈乔生诗,谓粤中自孙典籍以降,代有哲匠,未改曲江流风,庶几才术化为性情,无愧作者。然有明一代,岭南作者虽众,而性情才气,自成一格,谓其仰企曲江则可,谓曲江仅开粤中流风则不然也。曲江在唐初,浑然复古,不得以方隅论。”又云:“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他一方面肯定张九龄作为岭南诗歌初祖的地位,同时更强调了张九龄作为初盛唐之交文坛盟主的超地域、超时代意义。身为韶关当地的学者,整理张九龄诗文集,表彰张九龄的文学业绩,自是义不容辞的职责。翁方纲曾遗憾地提到“近时粤中所刻曲江公集,颇未精校”,现在有了熊飞先生的校注,足以告慰覃溪于九泉。

 熊飞先生以书稿杀青,行将上梓,驰书嘱我写个序。回想当年往来论学之乐,计仰交于先生忽已二十年,披览先生新著,欣抃之情不啻如自己的笔墨,因略述作者平素用功之勤及成书体例之善,以告读者,并志二十年交谊云尔。金陵生蒋寅谨撰,二○○七年清和之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原刊于《人民政协报》2007年12月1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九龄:感遇四首
张九龄
叶俊:让我们拥有预见的力量
六點新書 | 春秋繁露箋注
《战国策》
张九龄的经典名言语录(49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