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公冶长第五-

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②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冶长第五,整个第五篇,记录了一些平时发生的事件,孔夫子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有一些对其他人的评价从这些事件和评价当中,我们能看到孔子的思想,在遇到某一件事情,谈到某一个学生,谈到某一个人,孔夫子的观察角度,孔夫子的思想皆在其中

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就决定了我们观察人的角度,决定了观察事物的角度我们观察人观察事物的角度又开始巩固我们自己内在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学习公冶长第五,再看看孔夫子,是如何看待这些事情,是如何来评价一个人这一篇同样很重要,他作出了具体的指点和具体的思维方式。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在谈到公冶长的时候说可妻也,妻是动词,可以嫁子的古人女儿也称为子可妻之,是可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人的,也就是说可以托付终生之人。

接下来讲了一件事情,虽在缧绁之中,但是非其罪也是指的捆绑之意缧是指的绳索,黑色的绳索,用来捆绑犯人的绳索缧绁这里指的牢狱虽然坐过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过以其子妻之,孔夫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整个《论语》,对于公冶长的记载并不多有说是鲁国人,有的说是齐国人,也不可考证。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存在的,鲁国的国君,曾经几次请公冶长去做大夫,但是公冶长是拒绝的他一生志于学关于他为何会有这次牢狱之灾,正史上并没有记载,但是杂说当中有记载,并且流传至今

说公冶长这个人,他懂鸟语。有一次从卫国返回鲁国的路上,他就听到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讲话,说要去一个地方叫做清溪,食人肉公冶长听到了麻雀之间的对话,他就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这个老婆婆在哭泣,公冶长就问老婆婆,为何而哭

这位婆婆,说我的儿子出去了很多天,始终没有回来,我不知道是不是死在了外面这个时候公冶长就告诉她,说你去清溪去看一看,可能你的儿子在那里这位婆婆就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他说我听到几只麻雀讲有一个人死在那里,它们要去吃那里的人肉。

这个时候婆婆就去了,这位婆婆去了之后,发现果然是她的儿子,报给了村里的官吏,村里的官吏,就开始继续往上报,这个时候官府来人了,来人就问了这位婆婆,说你是怎么知道你的儿子在这个地方的她说公冶长说的,因为他说他懂鸟语。

这个时候就把公冶长抓起来了,问他你为何杀人,如果不是你杀的人,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情呢?公冶长说我没有杀人,是我听懂了鸟在说话,肯定没有人信的所以就把他抓到了牢狱之中,说你要证明,你能听得懂鸟语,如果无法证明,你就要杀人偿命。

公冶长被囚第六十天的时候,窗外的铁栅栏上有一群麻雀,又在叽叽喳喳地互相聊天公冶长听到了麻雀之间所讲的话,就笑了一下,这个时候狱卒去报告了狱吏,有一群麻雀在那里叫,公冶长笑了,有可能他是听到了麻雀所讲的话

这个时候狱吏又来问,说麻雀在叫你在笑,说你听懂它们在说什么了吗公冶长说,他们说在白莲水边,装粮食的车翻了,牛角断了,有很多的粮食也收拾不完。所以麻雀在互相叫着,要去吃粮食

狱吏听到了这段话不相信的,派人去查看,一查看的时候,果然如公冶长所说,这个时候相信了他讲的话,并且把公冶长释放,就是这样的一个经历。

是在《杂说》当中记载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现在也无从去考证,正史当中确实也没有记载但是我们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到背后孔夫子的取人托子之道他是如何取人的,是如何托子的

孔夫子观察一个人,并不会因为他是否有牢狱之灾,他是否做过官,他是否是富贵之人而孔子的取人之道,是看这个人内在有没有德行的。

首先我们来看,既然鲁国的国君可以几次三番请公冶长去为大夫,而他没有去做,一生志于学,能得到鲁国国君的认可,本身他的才能和德行是被人认可的,否则不会请他去做官。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往生活当中来延伸,来看看我们生活的取人之道我们在看人,在看什么没有学习圣贤文化,没有修身之前,可能更多的在看,这个人有没有地位,这个人有没有钱财,这个人做成了什么样的事业,在看他长得帅不帅,长得漂不漂亮,这个是我们的取人之道

在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懂得修行以后,我们看待人的方式,观察人的角度,都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是单身的人,我们在看这个人有没有德行,这个人有没有才华,这个人是不是孝顺的,这个人有没有内在的修养,这个人有没有学识,这个人有没有文化,这都是在看一个人的内在

所以我们不停地学习圣贤文化,就会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观察人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角度如果我们是已经结婚的朋友,我们在培养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才知道该如何培养

如果我们懂得培养一个人的内在,他是有德行的,他是包容的,他是爱的,他是有智慧的,他是讲诚信的我们不用担心将来这个孩子没有立足之地就拿公冶长为例,他没有去做官,和他没有能力去做,是两个概念

我们说平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的,我们要努力工作,努力地成长自己,就是因为这个时候,人生才多一份选择的权利我有那个能力得到,我不要,这是一种选择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内在,不够优秀,想要而不得就会生怨。

比如说一个人,我想要去做官,可是我的德行和才华又做不到,这个时候就会生怨恨有的人说,我想把生意做得更大,我想要赚更多的钱,可是我的德行和才华,不足以支撑我去赚更多的钱,这个时候就会生怨恨

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德行,是不一样的我可以要,也可以不要,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内在才是阳光的,才是坦然的

我们接下来再讲,孔子的另外一位弟子,叫做南容,字子,我们连在一起听,更有助于理解这两句话。

“子谓南容孔夫子在谈到南容的时候,讲了这样一句话。“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当中还有一句话讲到,南容三复白圭白圭出自于《诗经·大雅》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是玉做的,以前古人上朝的时候,都拿着这个白圭

古人都喜欢用玉,玉不是为了尊贵之意,以前的玉是来提醒人们,冰清玉洁,纯净无染的。所以用来警醒自己,上朝的时候都拿的那个白圭,就是玉做的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指的是如果这个白圭,玷就是有污染,有污浊的地方,还可以磨掉,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但是如果讲出来的话,是有污点的,是无法挽回的。

说到南容三复白圭,南容在读到《诗经》,这篇白圭的时候,三复就是反复地诵读这个时候孔夫子看到了,这句话本身就在说谨言慎行的重要性,说严于律己的重要性。话不能乱讲,否则是无可挽回的

当我们读到一段话的时候,如果反复地诵读,说明我们对这句话是认可的,说明我们愿意这句话去做,我们觉得讲得太好了。所以三复白圭,说明南容对这句话深有体悟。

通过南容三复白圭,我们可以了解到南容其人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做事小心谨慎,这正是他的优点。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论语》当中的这句话,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在国家有道的时候,不废”,是我自己有用武之地,可以有所作为在国家有道的时候,南容是可以有用武之地,有所作为的,不会让自己的所学废弃邦无道免于刑戮在国家无道的时候,我可以免遭刑罚,这句话非常重要。

我们来体会这句话的妙处,比如说在一个人得意的时候,顺境的时候,比较容易能做到有所作为可是呢?在逆境的时候,可以免于刑戮,说明这个人不会怨天尤人,不会抱怨的,这一点其实比较难做到。

我们去读整个《中国通史》也是如此的在顺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所作为,才华都会有处施展可是一旦开始遇到逆境的时候,被人陷害的时候,或者说朝廷无道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受到牢狱之灾了为什么呢?

不懂得安于现状,做事是不小心谨慎的,很多时候义愤填膺,讲了很多不该讲的话,所以会遭来刑戮。

所以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其实说明这个人,是很懂得安于现状的。我们经常讲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看看我们很多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从不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往好的生活状态走,往上走,往顺境走很容易

但是从顺境再往逆境走,有很多人开始不适应。不适应就会抱怨,就会怨天尤人,就会产生恨产生恨可能行为就会偏激,就会给自己遭来牢狱之灾,开始走极端

我们细细地来体悟这两句话,其实讲得非常而且对我们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懂得安于现状,都要懂得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懂得谨言慎行的重要性一旦讲出去的话,如果是有污点的,是无法挽回的

《论语》当中有多处,在反复地强调谨言慎行的重要性,这里又开始提到只有我们自己小心谨慎地讲话,才不犯错误以约失之者,鲜矣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话语,约束自己的行为,少过失,少过错。

一个人懂得安然自处,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当下是顺境逆境无论我们当下在家庭当中是什么样的位置在企业当中是什么样的职位在朋友当中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要让自己有所作为,有用武之地

即使没有所作为的时候,我也不会怨天尤人,我也懂得安然自处。这正一个君子该修的风范,也可以体现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内在的平和,内在的严谨以其兄之子妻之,所以孔夫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

综合这两句话,我们再来看,孔夫子的取人之道,他都在讲一个人的内在,讲了公冶长的德行,讲了南容的谨言慎行,讲了南容反复地修正,自己内在的这种道德修养,赞扬了这种谨言慎行的精神。

国家有道的时候有所作为,这是一种担当国家无道的时候免于刑戮,这是一种安然自处的智慧这是孔夫子观察人的角度,取人的角度,所以我们也要从中去学习和体悟。

当我们懂得如何去观察一个人,如何去观察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作为老板,我们就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员工,该重用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在择偶的阶段,我们就该知道,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人内在的品行

如果我们找合作伙伴,我们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人去合作我们平时人际关系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有君子之风的,我们可以去亲近,向其学习什么样的人,是不懂得修身的,是小人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懂得去远离。

我们学习了儒家的文化,首先是用来修正自己,看看我们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用来修正己身在我们修正己身的同时,也巩固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观察人、事、物的角度

我们观察人、事、物的角度,又会返回来不停地促进我们去学习儒家的文化,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立身之本,我们也懂得用什么样的思维,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公冶长篇5·1
邦有道,不废|《论语》没有那么难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子谓南容
【第93期】音频学《论语·公冶长篇第2章》君子身处乱世应如何自处?
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5.25节,“巧言、令色、足恭”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