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伯篇第八④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泰伯篇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问是问候、看望之意,曾子得了重疾,孟敬子来探望和问候,孟敬子是鲁国的大夫,学礼于曾子,在孟敬子来问候曾子之时,

曾子言曰,注意这里的言,没有问,主动地去讲称为言。孟敬子来看望曾子,并没有问什么,是主动地想对他有一番嘱托,有一番话要讲,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讲了这样两句话,这两句话讲的是一种规律,说鸟在临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很悲哀的,是很伤感的。其实不光是鸟,我们去看看其他的动物

比如看过杀猪的人,杀牛的人,看那些动物在临死之时都是这样的叫声,它的叫声都很悲哀,有恻隐之心的人听了都会为之动容,它会叫得很伤心,很悲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同样又讲了一个规律,人在临终之时,讲所的话都是趋向于善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动物和人的区别在这里,人的欲望很多,故而在这一生当中会讲很多向恶的东西,是因为那些欲望和贪婪还在,但是在临终之时,我们放下了在人世间的欲望和贪婪,故而讲的话都是向善的,都是向道的,都是向德的。

我们在看电视的过程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某个人可能一生作恶多端,但是在临终之时,他会嘱托自己身边的人要去向善,要去向上,说自己这一生可能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希望他们千万不要再这个样子。

绝大多数人在那一刻,因为要离开了,没有了欲望,就看清楚了人世间的事情,所以开始告诉他人要向善,有极少数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还放不下,依然讲的是恶语,这个是执念极其深重。

我们再来看动物和人不同,为什么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呢?动物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它只有生存的本能,生存的欲望,所以他在临死那一刻,叫声是很悲哀的,是很伤感的,因为他在求生。

我们作为一个人,我们有灵性,我们有思考,同时我们还有那么多的欲望,当我们学习了圣贤的文化,当我们懂得了修身之道以后,我们在摒除自己的一些欲望,我们在去欲还本,返璞归真。

我们的欲望越少,我们的智慧自然就会变得越高明,我们看到的都是天性当中的那些善,那些道,那些德,那些忠。曾子这里引用了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接下来的内容

对孟敬子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都到了这个时候,我讲的话一定是善的,我讲的话一定是最重要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只会挑心中最重要的话来讲,所以接下来曾子要教给我们的道理,是他认为非常重要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贵就是注重,君子非常注重的道有三个。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君子最注重的事情有三个,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动容貌,动是动词;行为举止、行走坐卧都是容貌动容貌就是要懂得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行走坐卧。

我们接触一个人,最先看到的就是他的容貌,我今天见到一个人,他是坐是卧还是在走路,还是在做什么,所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对方的容貌,他今天的穿着如何貌同时还指自己的精神状态。

这三点也是一个次第,我们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别人的容貌,这个容貌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第一印象,所以首先一个注重修身的君子,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调整自己的行走坐卧。

斯远暴慢矣,斯就是这样,远是避免和远离,如果我们懂得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就可以远离避开暴慢矣,暴是粗暴,慢是傲慢、放肆。所以我们来体会这句话,如果我们不懂得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是不是就会显得很粗暴、很傲慢、很放肆?

今天我们见到了一个人,如果我们的行为举止不得体,不恰当,我们在那里倚着,或者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很不佳,或者我们的穿着很不得体,就会给人很傲慢无礼的感觉,你看看我第一次见这个人,他在那里倚着就像没看到我一样,就会显得很傲慢,很无礼,很放肆。

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个孩子,第一次见面,他就躺在那个地方,我们一眼看上去,他呈现出来的容貌就是如此,就会给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正颜色,斯近信矣。第二件事情讲了正颜色,正也是一个动词,端正的意思,颜就是我们的脸色,正颜色讲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面貌。我们看到别人的第一眼,首先是看到他的行为举止,就是动容貌

接下来开始就能看到他的态度了,他的精神面貌,他的态度,他的脸色是否和悦,所以第二件事情就是正颜色,斯近信矣。如果我们懂得正颜色,懂得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脸色,这个时候就可以取信于人。

我们来体会这句话,当一个人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很端正,他的精神面貌调整得很好,他的态度是正的,是不是我们就容易相信他人?比如我们在谈判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对方是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方对这件事情并不端正,并不在意,我们会发现就不太相信他。

一个人在说一个很正经的事情,如果他在嬉皮笑脸,这个时候不行了,这件事情不可信的,就不容易取信于人。 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有的人不明白一个道理,说我明明讲的是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他人就是不相信我呢?

我明明提的建议是为团队好的,可是为什么别人就不愿意采纳和相信呢?我们就知道了,我们的态度不够端正,所以就很难取信于人。

在生活当中,在朋友之间,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会说张某某说的话,我们不要去相信,这个人从来都没有那么端正,他讲的话不可信,是因为平时呈现出来的态度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别人不相信。

可能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又会说我们另外一个朋友,只要是他讲的话我们就会相信,因为这个人从来不讲假话,他的态度永远都很端正,所以这样的人讲出来的话,我们就是相信的。所以当有人不相信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动容貌,正颜色,去调整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于我们。

我们再讲信的另外一层含义,自信,诚信,别人是相信我们的,同时我们动容貌,正颜色,我们自己也是自信的状态,看看我们自己的脸色是否和悦,态度是否端正,态度越是端正的人,其实越有自信

很多人自我的态度并不端正,故而自己也没有自信,这是内在诚意的表现,内在态度的表现,体现出来的就是自己很自信,我是讲诚信的,容易取信于他人,容易获得他人的相信。

出辞气,出也是动词,辞是我们的言辞言语,气是我们说话的语气,我们讲出去的话要注重自己的言辞,注重自己的言语,同时还有自己讲出去的话的语气。

斯远鄙倍矣,这样就可以远离鄙陋,远离违背道、礼。鄙就是鄙陋,我们讲的话很粗俗很鄙陋,如果我们讲的言辞并不好,我们讲话的语气不好,就很容易鄙陋,别人一听就会觉得这个人太粗俗了,无论是他讲出来的话,还是讲这句话的语气,都很粗俗,很鄙陋。

倍是违悖、悖礼、悖道、悖德的话,一个人如果注意自己的言语言辞,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他不会讲悖德悖礼的话。

我们再来总结这句话,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孟敬子讲了这三点,君子最注重的三件事情,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这三点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也是一个君子的修身之道。

我们看看我们这一生所要修正的,也无非就是这三件事情,去调整自己的行走坐卧,正颜色,去端正自己的态度,出辞气,要注意自己用的言辞、言语,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所以无论是从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还是从一个人内在的态度,还是说话的语气,所有的身意都在其中了。

当我们把这三件事情修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君子,为什么说它实用呢?这里不像孔夫子所讲的道、仁、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容易理解,这里曾子说出来的很实际,就这三件事情,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当我们把这三件事情修好了,就是一个君子之风范,自然就是合乎仁,合乎道,合乎于德的。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笾和豆是祭祀时候所用的器具,竹制的成为笾,木制的成为豆。祭祀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一些细节,则有司存,司是主管的部门、主管的人,至于其他的事情,自然有负责的人存在。

我们把这句话翻译过来,一个君子只需要注重三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至于其他的事情,其他的工作,自有人负责,这句话非常经典。我们再来看曾子对话的人,孟敬子是鲁国的大夫,也就是说处上位的人

所以曾子告诉孟敬子,想要做好一个大夫,其实很简单,要懂得修身,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至于其他工作的事情和细节,自有人去负责。为何说它经典呢?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做反了

想想我们在一个企业,在一个团队当中,如果是一个企业的领袖,一个团队的老大,一个公司的老板,很多人是不是都去做那些笾豆之事了?自己去抓那些细节,去做那些小的事情,就是本末倒置了。

一个君子要懂得修身,我们要懂得让自己的行为举止,让自己的态度,让自己的言语和语气都合于道,合于君子之风范,其他的事情你交代给他人去做就可以了。

我们再看一个家庭是不是如此,比如我们去教育一个孩子,我们总是操心帮孩子去做所有的事情,几点吃饭,几点穿衣服,学习怎么学,我们在意的都是笾豆之事。如果是一个君子之风范的父母,其实很简单,同样我们修身就好了,我们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当我们变成这个样子,孩子自然就受我们的影响,我们会发现他也变成了那个样子,至于那些笾豆之事,我们给他一些引导和指点,让他自己去做就可以了。所以在一个企业管理当中,在一个家庭教育当中,这番话都比较实用

鲁国的一个大夫,曾子告诉他,你就这样去修身,其他的事情自然就可以解决了。把这个道理放在我们的团队当中,放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当中,他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往往我们都是反的,我们自己总是在意那些笾豆之事,而不注重修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共读】《论语》泰伯篇第四
再读《论语》:泰伯第八.4
《论语》智慧: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论语连载(192)《泰伯篇》第4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论语: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8-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