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季氏第十六③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禄,俸禄、爵位。再延伸出来就是政权,也就是领导的地位,主导的权力。去,是离开。公室,指的是鲁国的国君。五世,指的是五代人。从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鲁定公,五代鲁国的国君,政权都已经不在自己手里。那我们再看这句话,孔子曰:鲁国的政权五世,已经不在鲁国的国君手里。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逮,是到。政权已经到了大夫四世。这里的大夫指的是季氏,季氏从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鲁国的政权四世都在季氏的手里。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夫是助词。三桓指的是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所以说三桓的子孙,接下来会衰微的,会越来越衰退。这里同样讲了一个规律。它承接的是上一讲,政权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很少可以传到五世的,所以在季氏这里已经是四世了。故而得出结论,到子孙开始一定要衰微的。

这句话我们翻译过来以后,再来看其中的道理。鲁国的国君自己开始变得无道,无道政权就会旁落,落到了其他的大夫手里,后来转而季氏开始专权。但是不会超过五世,到子孙那里一定会衰微的。鲁国的政权从鲁宣公开始出了问题。鲁宣公他是庶子,本是不应该继任鲁国国君的位置。但是那个时候有大夫掌权,掌权之后杀害了两位嫡子。杀害了两位嫡子立庶子,也就是宣公坐在了鲁国国君的位置。所以从这里开始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的位置本是不该属于他的,但是他被别人拥立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别人为何会拥立他呢?因为好控制。后来政权辗转又到了季氏手里,所以季氏一共掌管了鲁国的政权四世。

我们从这件事情可以发现一个道理,从鲁宣公开始五世的鲁国国君都没有再掌权,政权都开始旁落,就是因为从自己开始没有德行和能力坐在那个位置上。我们以前讲过名不正则言不顺,因为这个位置它和你是不相匹配的,那么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就会导致你接下来的子孙一直是衰微的衰退的状态。

我们来举生活当中的例子,更好的来理解这句话。比如说一件事情,你自己开始无道、开始越位,这件事情接下来的走向一定是不好的。我们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和爱人之间,或者说你和同事之间和朋友之间,一开始你讲了一个谎言。这个事情明明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你把它说成一个你想说成的样子。接下来一定会不停地出现问题,因为你要不停地去圆谎。你不停地圆谎,这个谎言就会越圆越多,最后会让你自己非常的疲惫,而且事情也一定会被发现。

我们再举个例子,做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也是一样的。如果很多事情并不是本来的那个样子,你自己找了一个什么样的理由,把它说成了那个样子,接下来你会发现就会有很多人观察,并且知道这件事情,你就需要不停地去把这件事情再加以完善。但是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就会让你很累。所以你看这件事情,一开始那个原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比如说两个人刚开始相识,谈男女朋友。你明明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你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对方可能会喜欢的样子。接下来你就会不停地去包装自己,总有一天这个事情要败露的。所以我们讲的这几个例子,看似好像和鲁国鲁宣公坐在这个位置上没有什么关联,实则不是。一件事情从开始的那个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事情你本来就是违礼的,违德的。你去编造了一件事情或者拿了你不该拿的东西,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我们再举几个生活当中的例子,素其位而行。比如说教育孩子,孩子在小的时候,做父母,也就是做君主你要有自己的位置,什么位置呢?你要给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如果你没有给他建立没有给他教育,如果以孩子的思想为主导,最后就要出现偏差的。比如说孩子喜欢吃什么,你就一味的满足他,他想要什么你就一味的满足他。因为孩子还小,如果你没给他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将来他的方向就会越走越偏。你看看像不像文中所讲的,在君主的位置没有做你该做的事情,这个朝政在大臣手里他一定会肆意妄为。

越走越偏。儒家讲秩序、讲礼。比如说讲君臣、讲父子、讲朋友、讲夫妻,他讲了各种关系在维护秩序。这个时候就有人抨击了,说儒家文化讲的都是秩序,讲的都是尊卑有序,这是不平等的。实则就是因为这种秩序,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比如说君臣,孔夫子总讲礼崩乐坏,总是要正名,一件事情必须要名正言顺。那我们可以看到春秋为什么开始乱,就是君臣各失其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没有了秩序来维系,这个时候就要出问题的。臣下不忠于君,就开始专权,结果君主的位置就没有了,其他的人自然就会去效仿。比如说季氏专权,后来就有他的家臣阳虎掌控季氏,因为是跟季氏学来的。既然你是无礼的,你是专权的,那为何我们就不能专权呢?结果整个秩序就乱了。所以我们试想一下,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果没有了这种秩序,没有这种礼,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说孩子也不听父母的话了,父母就无法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的引导。比如说在工作岗位上,一个员工不讲秩序,不讲礼,不听领导的话了,企业的战略要如何统一,方向要如何统一。所以恰恰是这种秩序维护了一个团体的正常的运转。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这种等级制度,没有了这种秩序,没有了尊卑是要乱的。

所以在任何一个场景,都是一样的。以前夫妻之间讲夫唱妇随,这也是一种秩序,丈夫讲话妻子是要听从的是要顺从的,当然这个有时代的背景,现在是要讲互敬互爱的。但是无论到什么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礼仪要在,不能做违礼的事情,我们要维系着某种秩序。而这种秩序它是团结更多人一路向前非常好的方法。

从这段话当中,我们再讲两点启示:第一点,一个人该做的事情,你要去做的。比如说做君主,你要去提升自己的德行,你要把权力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你才能主导一个国家的发展。比如说鲁国的国君,他手里是没有政权的,这个国家的发展他是无法掌控的。而一旦大夫去掌控这个权利,他必然要偏私,中正,正直之人就会远离朝堂。

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作为企业的领导,领袖,你是必须要掌握公司整体的走向和发展的。一旦你掌控不了,被下面的某个人掌控,他就一定会偏私,就会开始出问题,整个走向就会出现偏差。

我们讲一个家庭当中,为何要讲一家之主呢?就是你是这个家的主宰,家里整个的方向,你要去把控的,什么人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孩子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该给他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每个人都要看清楚自己当下的位置。

包括在一个企业你做中层领导也是一样的,作为中层领导你要承上启下的。你要去理解上级的思维,上级的战略方向,上级想要达到的目标,那同时你要去传达,让下级更加清楚这些观念,然后中间去做协调。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知道你该做什么事情,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失去了自己的本位,一定会有人取而代之,这就是道的规律。

第二个启示,就是人不要越位,越位的结果一定是不好的。我们上一集和这一集,重点就讲这件事情。越位、失礼、失德、失道,最后的结局是必然衰微的。孔夫子讲的这句话,我们在历史当中,在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观察到这种规律,绝无虚言。我们去看季氏,我们去看鲁国,包括我们去看后期历史的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规律,只要是越位的不是你该拿的东西,如果你去拿了,最终的结局必然走向衰亡。

我们这里再来做一个总结。我们去看圣贤之人他懂得预测,也就是一件事情发展的规律,从何处知道发展的规律呢?他是因为通过一些事情的总结,就可以看到最后的结局。比如说孔夫子,他学习了尧、舜、禹,学习了夏、商、周,这几个朝代圣人所做的事情。通过这些所做的事情研究这些文化,自然也就明白了道的规律,再去对比当下的现状,自然就可以得出规律。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学习了古之先贤的文化,比如说学习了《论语》。再看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只要他开始发现一些端倪,有了一些现状我们自然就会知道结果。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德行很好,他总是付出,我们就知道了,有德此有人。一定会有人愿意跟在他身边,愿意围绕在他身边,最后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他一定会有自己的领域和自己的财富。

比如说一个人的脾气很暴躁,总是发脾气,总是耍自己的性情,我们就会知道了,这个人朋友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少,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我们学习了文化,提升了智慧,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所以很多事情你自然可以预测,可以知道那个结果,它并不神奇,只是我们掌握了某种规律。而学习《论语》,用《论语》的思维,我们就可以掌握人生当中更多的规律。这个时候可以让自己趋吉避凶,我们去往哪个方向去修正自己,让自己避开一些隐患,避开一些祸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君子不器——论语注解,第一六.三章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禄之去公室五世矣(16-3)
《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什么是“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论语启示录390:不积德者伤子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