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张第十九③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我们在这一讲当中学习的是如何交友之道,怎么样交朋友,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议论的话题和焦点。曾经子贡也问友,孔夫子讲: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那这里有子夏的门人去问子张该如何去交友。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夏和子张都是为学之人,所以都有自己的门人自己的学生。子夏的门人这个时候来问子张,如何去交友呢?子张反问了一句:子夏云何?子夏是如何教给你们的呢?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个时候子夏的门人对曰,说我们的老师子夏说,可以与之交往的就与他教往,不可与他交往的人就不与他交往。所以我们看子夏告诉学生的方法更随心随己,你自己高兴就可以了,你认为能交的就去交,你认为不能交的就不去交。

我们先来思考这句话,在生活当中要懂得去观察和识别,什么样的人可以与之交友。通常我们可以用理性去分析,或者相对感性一点。比如我们用理性去交朋友,我们就会去衡量,这个朋友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智慧,他的人品是怎样的是否值得我与他交往。

这个朋友是不是一个忠信之人,是不是一个讲情义之人,是不是一个孝顺之人,如果他有好的品德,我就与之交往;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我就与他交往;如果他是一个不孝、不忠、不义之徒,那我就不与他交往,这叫理性的分析。还有一种交友方式是感性一点, 这个人我比较喜欢,我就与他交朋友。这个人虽然不错讲忠义,可是我不喜欢他的性格,可能心直口快,那我就不与之交友,这是子夏教给学生的道理和交友的方式。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我们接下来看,子张和子夏的想法是否一致呢?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子张说:这个和我听到的不一样。那子张是听谁讲到的呢?当然是听他的老师孔夫子讲到的。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观点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价值观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每个人对交友的看法各不相同。

君子尊贤而容众。我们看看子张是主张怎样交友的?君子尊贤而容众一个君子要懂得遵贤。就是尊重那些贤德之人,如果你不去尊重一个贤者,你自然不会想接近他 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就会让你去接近去走近去成为他。当你接近贤者就会被其影响,你也变成一个贤者。

尊贤而容众 ,容,是包容,众,是大多数,我们要学会尊重贤者接近贤者,成为贤者,然后去包容大多数人。我们要明白一个规律,贤者永远是少数人,讲德行的人永远都是少数的人,而大多数人是众人。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去讲德行,会有更多的人不讲德行,无论是陌生人身边的朋友还是亲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这是正常的。因为不讲德行的人一定是大多数,是众。这个众人我们要懂得去包容他,而不是苛责和抱怨他。

我们在和同事交往在和客户交往的过程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看到他并不讲忠信,并不讲情义,并不会知恩图报我们就明白了这是正常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所以要学会容众,就是包容大多数和我们不相同的人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子张和子夏的观点决然不同,子夏认为能交的就交,不能交的则不交。而子张认为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学会尊重贤德的人,成为贤德的人。成为贤德的人是为了包容大多数人。说这个人即使不忠不义,我们也要懂得去包容他,而不是与他计较。

嘉善而矜不能。嘉:是表扬、赞美、欣赏、发扬;矜:是可怜、怜悯、怜惜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欣赏那些善,要表扬那些善,要把它发扬光大。我们除了发扬好的美的东西,还要矜不能,不能,就是做不到,也可以说不善的人没有那么美好的人,那要怎么对待他呢?比如这个人并不善,我们是可怜他,可怜他不能,他怎么做不到呢?当我们去怜惜他就会想着去帮助他,让他也可以成为善并且去扬善。

我们举个生活当中的例子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身边的朋友,他不善或者他不会去做一件事情,我们不是指责和抱怨他。而是矜不能,我们是怜惜他的,我们想让他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所以怜惜过后,我们是帮助他提升,让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让他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比如说在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去弘扬那些优秀的人,去欣赏那些善良的人,而矜不能,可是那些不善良的人或者不够优秀的员工怎么办?我们去怜惜他,我们去怜悯他,进而我们去帮助他提升自己,让他也成为那个善的人,让他也成为那个优秀的人,可以在这个团队的立足之人。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如果是一个贤者,什么样的人我又不能去包容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子张是一个贤德的人,并且贤者是自己的目标。所以子张教给学生们的道理,我们要做一个贤德的人,如果我们是一个贤德的人没有什么人和事是我们所不能包容的,我们可以包容一切人,可以包容一切事情。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如果我不是一个贤者,别人就会拒绝我,怎么我还需要去拒绝别人呢?我们看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我不是一个贤德的人,别人就会拒绝我的,轮不到我再去拒绝别人。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观察生活当中的一个规律,比如:你正在讨厌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他也在讨厌你,你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比如:你对一个朋友看不顺眼,你看他哪里都是错误的,对他心生抱怨和指责,他正好也看你不顺眼的,这是同频相吸同气相感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子张的观点很有意思,他不主张我们主动做什么样的选择,是和别人相处和别人交往,还是不和别人交往拒绝别人。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贤者,当你成为贤者什么样的人和事你都能包容。如果你自己不是一个贤者,你不需要去拒绝别人,别人自然就会拒绝你。

我们可以看到子张和子夏两个人的观点各有不同,我们这个时候就要思考了,到底是子夏的交友之道更好,还是子张的交友之道更好呢?其实也并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看我们自己的性情是什么样子的,看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境界。

子夏的交友之道可能更适合多数人,随心随意而为。这个人是个正直忠信的人我就与他交往,如果他是一个不正的人不孝的人,我就不与他交往,随自己的心就好了。而子张更主张成为一个贤者,当你成为一个贤者别人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包容众人包容大多数人。所以他讲的境界就会更高一点,对一般人的要求就会更高一点。

我们再来看孔夫子是如何讲的,记不记得我们在《论语》当中讲过一段话。子贡曾问过孔夫子,师与商也孰贤,师,就是子张。商,就是子夏。子贡问孔夫子,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更贤德呢?这个时候孔夫子给了答案,说师也过,商也不及。说子张过于贤德,子夏不及就是不够贤德。这个时候子贡又问道,然则师愈与。子贡说,按照您的意思是子张更胜一筹更好一点吗?孔夫子说:过犹不及,过于贤德和不及是一样的,并没有区别。

我们通过这段话再来看子张和子夏的交友之道。子夏是不及,如果可以交的就交,不可以交就不交,这明显是一个普通人就是并没有那么好的包容性,所以就会随心随意而为,没有内在的仁德之心,不懂得帮助和教化更多的人。

而子张的方法是过于贤德,嘉善而矜不能,固然是好的。尊贤而容众,也是好的,但是要懂得去变通,有一些人你是不能去包容的,你也不能去纵容他,不可能让他肆无忌惮。所以孔夫子讲,过犹不及,最后还是要讲中庸之道,孔夫子主张以直报怨。

当季氏专权越礼之时,决不可与之为伍,这是没有办法包容的,碰到不平之事一定是要站出来讲话,一定要主张心中的道和正义。所以我们要去讲包容,但不是无所不容,一定是有一些事情我们要懂得去抉择的,懂得去分别的。

我们整个再来看这段话,我们在交友过程当中,要去容人要成为一个贤者,要去扬善要去帮助那些不能的人,让他们变更好。但是我们也要懂得去变通,懂得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能去改变和教化的人我们自然是尽力而为,而不能去改变和教化的人,要学会敬而远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2、孔子的中庸之道:为什么说不同阶级之间的界限很难划清?
一起学《论语》19.3 子张篇——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素说《论语》:子张篇(三)
【第444期】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3章》子夏和子张所学交友之道因何不同?
论语·张子19-03
《我的自然活法》三十四讲(4):与人相处的秘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