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

字数:2385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10期   字体:   打印当页正文

  朗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朗读能实现语言的两种转换——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转换,作者语言向读者语言的转换。在这两个转换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同时得到提高。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教与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学生读写能力普遍不高,有时连简单语句意思都表达不清。这与平时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是有一定关系的。本文试图就此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受高考功利思想、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学生朗读水平低下。主要表现为:
  1.读不准字音
  有的读错声母,如包庇(bì)读成包庇(pì)。有的读错韵母,如亘(gèn)古读成亘(gèng)古。有的因为形声字而读错,有的因为形近字而读错。
  2.读不流畅
  学生读书磕磕绊绊,重复啰嗦,胡乱断句,造成听者理解上的困难。
  3.读不出语气
  很多学生读书,从头到尾使用一个语调,一个语气,听不出是悲还是喜,是忧还是乐。
  4.读得不大方
  读书声又细又小,扭扭捏捏,神态极不自然。
  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很有必要
  1.朗读可以使学生领会文章的神韵,陶冶学生的情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古训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有着丰富的内涵。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便做到了“一字传神”,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高中学生往往认为朗读既费时又费力,不如做几道题目来得实在。殊不知,通过朗读,可以领会文章的神韵,可以陶冶情操,可以美化心灵。
  2.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和背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诠释。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如果光靠教师讲解,学生会觉得文章很晦涩,而听录音、有感情地去读,就会深切体味到作者的悲愤之情。
  3.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积累知识
  多读多背、反复朗读,能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读得多了,就会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文章背熟了便于理解,记得牢固了便于吸收利用。明代张溥七次抄录所读文章的做法,就是学生熟知的例子。而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中西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打下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基础。学生如果把高中语文课本中(包括课外)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尽可能多地贮存于大脑的记忆仓库里,那么,高考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运用自如。
  三、教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1.教师要敢读
  要求学生会朗读,教师必须先读。“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一堂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充满情趣,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锻炼、培养自己成为诵读的高手,练就过硬的诵读能力,从而能够充分感染学生,灵活驾驭课堂。
  2.要教会学生读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决非易事,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例如发音标准、吐字清楚、念词完整、不读破句、感情饱满、抑扬顿挫等。另外还要深入研究作品,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作品的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都要仔细揣摩,这样才能激发真挚的感情,使朗读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充满感情,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高中语文教学要进行严格训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要有足够的读书时间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特别是那些浅显易懂、语言平平的课文,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4.要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相关专家的理论,笔者觉得朗读教学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模式来操作:(1)教读——教给学生的朗读方法;(2)析读——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的分析;(3)品读——就是赏析地读,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4)研读——就是要研究、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朗读;(5)辨读——在辨析之中朗读,这种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6)评读——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7)说读——说说读读,边说边读,边读边说;(8)写读——朗读中学写,写中有朗读;(9)听读——重点突出配乐诵读;(10)背读——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背好;(11)赛读——用“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朗读教学;(12)复读——用“反复式多角度”的方式组织好朗读教学。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让学生入乎其内,获得真正的体验。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中,朗读就像一股清泉,只要增大它的流量,引导它流向既定目标,就能激起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使其焕发出无限生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琅琅的读书声飘满课堂,使朗读在高中语文课上焕发出它应有的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琅琅读书声”不再成为“应景”(崔国明)
语文课堂上应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新常规
课堂上的朗读--陶年生的博客
最美唯有读书声二
#360行,行行有真知#高中语文教学倡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