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字数:3128

来源:网友世界      2013年21期   字体: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普通话语音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反复朗读可学生用心体会、感受、领悟到文字蕴涵的深厚感情。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掌握一定的朗读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朗读指导和评价。使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作用;朗读策略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朗读能稳定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二是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三是朗读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四是朗读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长期记忆。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境况,一是朗读教学的处理简单化。朗读功能的认识与把握的简单化,文体的处理简单化,朗读方法的简单化,朗读评价的简单化等。二是朗读教学没有顾及到各学段学生朗读的心理特点,使得朗读教学效果差等。
  针对以上现状,有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有的在教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学生的朗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对文本的感情。在现在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虽然常常淹没在朗朗的读书声里,也常常听到老师那民主的声音,“谁能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能把‘杨梅’、‘那甜甜的味道’读出来吗”等等。甚至还有些学校采用听录音带、运用多媒体等形式。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适呢?一味的强调朗读会不会把朗读的处理简单化呢?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呢?对此,笔者就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示范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是直接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在示范朗读时,教师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找准示范朗读的时机。无论采用放录音的方式还是教师亲自范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找准示范指导的时机。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为了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可以一开始就示范引路。至于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和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
  其次,要高质量的范读。对此,老师要做到两点: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二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示范朗读。因此,老师自身要好好研究朗读,好好练习朗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朗读时要把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的标范性朗读时间一长就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地从教师的朗读中学到许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轻重音,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根据不同的角色发生变化,读好顿音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才能真正的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白杨》这篇课文时,特别注意重点语句的导读,即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爸爸的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教师一定要满怀激情地为学生范读,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及表现手法的理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都很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和老师的示范、朗读技巧的指导、评价是分不开的。
  二、创设情境进行有效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事物是学生永远喜欢的。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让他们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丑小鸭》这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毛绒绒的小鸭子吧,它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可是,有这么一只小鸭子,他一出世就很丑。所以,人们叫他“丑小鸭”。丑小鸭来到这个世上,他很受气,谁都欺负他,连哥哥姐姐都咬他。她难过极了,最后终于离开了家。他离开家后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是谁救了他?最后又怎样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明白了。这样利用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兴趣,促使学生读下去。使其沉浸到课文情境中去,自觉地用声音动情地再现文字。
  三、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一堂精彩的语文朗读课,教师要十分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一是重视感知性训练。初读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明白,读出语气来,以形成“语感”。二是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读懂文意,领略技巧,读出文气来以形成“文感”。三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读,分角色的读或表演式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以形成“责任感”。真正达到“美读”的境界。
  四、智慧评价,以评促读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时间一长只会让学生觉得无味。在朗读指导中的,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有针对性、指向性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当学生对课文中写小路样子的句子读得有滋有味时,教师要真诚的夸奖:“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真的看见了一条美丽的小路!”即便是要指出学生朗读的不足之处,也要巧用评价用语。又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读小壁虎向牛伯伯结尾巴的话时声音比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说:"读得很有感情,可惜声音有点小,牛伯伯可听不清,你能再大声地问问牛伯伯吗?"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目前教学中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似乎有种倾向,教师不愿甚至不敢提及该用怎样的语调、语速以及语气来读,惟恐有悖于“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理念,其实这是对课程标准的曲解。我们可让学生用“如果他在……等词句上读重(轻、快、慢)点就更能表现……”这样的句式来评价,或者换个人称以商量的口吻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我建议你在……等词句上读重(轻、快、慢)点,这样更能表现……你不妨试着读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评价具有针对性,能真正起到以评促读的作用。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认真组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与文字多见面,进行有效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味语言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朗读教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张步云.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
  [3]赵家骏.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
  [4]王宗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0,02.
  [5]黄琨.语文课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及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10,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dongyue2010的博客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浅谈“四有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浅谈板书设计的作用和常见模式]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500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