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网络上与孩子相关的一切,都是情怀、责任和知识的呈现!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有关湖南电视台一档名为《少年说》的节目的评论,恰巧前两天自己无意中撞见了这个节目,当时就为其中一些孩子的状态有些担忧。下面就这看过的半期节目和了解到的日本的一期节目,展开说说。  

电视节目的内容是一个一个的小学生们,鼓足了勇气走上学校里高高的楼台,向下面一群仰头看着他/她的同学们以及自己的父母家人,说出里自己与父母互动过程中的感受,下面的父母家人会给一些回应。我大约看了当天节目中四、五个孩子的“少年说”。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女生抱怨自己妈妈太爱跟自己的爸爸“撒娇”,觉得有些生气;一个男生说妈妈暑假给自己生了个弟弟(或者妹妹,记不清了),觉得挺失落的,但觉得妈妈很辛苦,他未来一定会帮着妈妈照顾弟弟;还有一个女生诉说自从家里买了狗狗,爸爸就再没有宠爱过她了,每天回来只会宠爱小狗狗,小女生边说边流泪,声音哽咽,十分委屈伤心;还有一个年龄稍稍大一点的女生,上来向妈妈表白,说十分想感谢妈妈,妈妈为了自己付出了太多,情绪也是十分激动。

之所以对上面几位“少年说“学生印象比较深,是因为他们每一个都表现出了十分真挚且强烈的情绪,但并不是每一位都获得了适当的回应。从中国人含蓄的情绪表达传统来看,我认为其中只有两位孩子的父母的流泪和爱怜目光可以看作是比较合适的回应。

就现有的节目来说,我觉得每一位小学生在如此场合下的情绪表达,尤其是消极情绪表达,都需要有大人尤其是有一定亲和力及辅导专业能力的大人给予及时回应的。我其实很想知道,节目组在孩子们“上台”前,有没有了解:孩子们想表达的情绪,是不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真是感受表达?如果是,这种情绪是否与家庭环境不健全相关?如果是,是不是应该在播放节目的同时,还应该为孩子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最起码的,节目组应该确认:电视节目是不是一个“释放”的渠道?是否有“舒缓”的效果?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保障实现这种效果?这些如果都没有,真的会让人担心参与节目的经历或许会给其中的一些孩子造成困扰,影响其整个童年/走向成年生活。

附:昨天发了朋友圈之后,收到一些反馈,了解到之前已经有更多的人在关心这档节目是否抄袭了日本的一档节目。是否抄袭不在我关心的范围(若是,自然不对!),但我比较了一下两个节目的内容,觉得日本版节目设计就避免了我看节目时产生的担忧:异性相吸是人类永恒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如何正确地表达和处理这种吸引,对孩子们来说是个不容易的事情;这档节目算是给孩子们了一个对异性表达情感的渠道,也让孩子们了解了情感包括友情的双向性,为他们学会表达自己喜欢/不喜欢的情感和培养处理别人对自己情感的接收/不接受的结果的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节目组对孩子们是有后续支持和帮助的,尽管这种节目对情绪处理的需求相对比“少年说”节目对情绪处理的需求要少很多。附“阿土先森的豆瓣广播”:

https://m.douban.com/people/40368223/status/2174450372?from=singlemessage&dt_platform=com.douban.activity.wechat_friends&dt_dapp=1#&gid=gid_1&pid=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平复情绪,再管教孩子
《少年派》里的台词句句扎心,网友:一看就是亲妈说出的话
少年说:不做”别人家孩子“,我们只想安心做自己
熊孩子满地哭闹时怎么办?
听她说完,就知道一定要让孩子学国学!
变形计:叛逆少年太嚣张,逼爷爷给自己下跪磕头,网友:人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