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尊塑像的铜文殊

           主尊塑像的铜文殊

名词解释:主尊

本尊可以是主尊,但不一定是主尊
主尊一定是本尊.而且是坛城中为主的本尊
比如说西方三圣坛城中吧.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都可以做为本尊.但只有阿弥陀佛称为主尊.观音势至就是肋侍.不能称为主尊

但在观世音菩萨的坛城中,观世音菩萨就是主尊,其他的就非主尊了.

五台山的文姝

五台山大白塔——五台山佛教的根

五台山大白塔_360百科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实际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北海的白塔塔高35.9米左右,而五台... 详情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儒家精神和政治上讲道理治国


道教讲人的肉体飞升延长生命


佛教追求的是涅盘境界

转载

中国佛教发展史及其主要思想

三国初期有一佛教信徒叫牟子,真实姓名不详,写了一本理惑论,是因为他相信了佛教,但受到世俗非议,然后以自问自答形式,来反驳人们对佛教质疑。这本书介绍释迦摩尼得到过程,佛教轮回、天堂地狱的理念,以及佛教一些独特修行方式,比如三皈依,皈依佛法僧,还有出家、禁欲等一些仪式,特别重要的是,它讨论了佛教与儒家、道教区别,他认为儒家主要讲治国一些道理,政治上道理,他讲的是精神上道理。而道教主要讲人的肉体,如何延长生命,肉体飞升,但是他发现,所有相信道教的人后来都死掉了,但是佛教追求的不是长生不死,而是涅盘境界,这是佛、道区别。这本书的出现表明,中国佛教的独特特征已经为人们中原地区所熟知。牟子理惑论表明佛教已经在中原显示出其独特信仰特征。



主尊原应是骑狮文殊菩萨像

文殊菩萨在佛国世界是无穷的智慧, 文殊是佛教知识分子的代表主尊原应是骑狮文殊菩萨像。

书说 |主尊原应是骑狮文殊菩萨像,已失 

2017-07-05 16:06 

莫高窟第61窟

与中原动荡政局不同的是,敦煌实际统治者——归义军曹氏政权绵延时间较长,从公元914年曹议金执政以来,一直延续到公元1036年西夏占据瓜沙,莫高窟第61窟就是是五代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与夫人浔阳翟氏出资开凿的,约公元950年完成。第61窟为方形背屏式覆斗顶窟。窟室中央方坛上的塑像已荡然不存,从残留的背屏上的狮子尾巴,以及古称“文殊堂”来看,主尊原应是骑狮文殊菩萨像。东、南、北三壁画巨幅经变画,西壁画巨幅五台山图。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

第61窟作为敦煌三大重要洞窟之一,有几个不得不说的看点:

看点一 五台山图

五台山图(局部) 莫高窟第61窟西壁

文殊菩萨在佛国世界是无穷的智慧,传说他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五台山自北魏起深为佛教徒所信仰。随着文殊的闻名遐迩,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也随之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深受佛教徒的信仰,文殊是佛教知识分子的代表,唐代又是一个崇尚文化的盛世,所以文殊在唐代达到极盛时期,五台山也就成了中国最大的一处道场,不断有印度、西域、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僧侣前来朝拜文殊圣地。据记载,长庆四年(824年)吐蕃赞普使者向唐王朝求五台山画样,开成五年(840年)日本僧人圆仁朝拜巡礼五台山,同时的汾州和尚议圆巡礼完之后,请画博士画五台山化现图一幅赠给圆仁,让他带回国供养,于是五台山图便东传日本,西入吐蕃,实际上西传的地方并不仅在吐蕃,还传到了河西及中亚一带,五台山便成为佛教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第61窟佛坛中央,原有一组文殊骑狮大型彩塑,可惜已毁,仅留下一只狮蹄、狮尾。在文殊彩塑的背面,即61窟的正壁(西壁)还绘制了一幅长13.45米、高3.42米,面积达45.999平方米的巨型山水画,作为文殊菩萨的背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在《敦煌莫高窟中的五台山图)》中说:“敦煌莫高窟中的《五台山图》,可以说是一幅山水人物画,也可以说是一张百卉画,其图间更布满了大小寺院(楼台界画)、传说故事,以及高僧说法、信徒巡礼等图像,而图的下方又是从太原经五台到镇州的鸟瞰图。所以它不仅给五台山历史补充了好多空白,并且也给我国建筑史、艺术史、佛教史和当时的服饰习尚等各方面都提供了崭新的史料。《五台山图》不仅是一幅大型的佛教史迹图,而且亦是一幅大型的山水人物画。它的绘画水平反映了敦煌五代时期的艺术成就。 ”

看点二 经变图

维摩变·维摩诘(五代) 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北侧

《维摩诘经》(Vimalakīrti nirdesa sutra)是中古时代广为盛传的大乘佛典之一,该经于东汉中平五年(188)经严佛调初译传入中土,后经支谦、竺叔兰、竺法护、祗多蜜、鸠摩罗什、玄奘相继重译,至唐永徽七年(公元650年)时,已有七个译本,传译极盛,是中国大乘佛教兴起所依据之重要经典。东晋兴宁二年(公元364年),顾恺之(公元348—409年)在江宁瓦官寺北小殿首创维摩像,开启《维摩诘经》图像演绎之路,其后,伴随《维摩诘经》之广泛弘传与普遍信仰,张墨、袁倩、陆探微、张僧繇、杨契丹、展子虔、杨廷光、孙尚子、阎立本、吴道子、范琼、孙位、左全、李公麟、张胜温等画家相继描绘维摩,使《维摩诘经》的图像演绎由《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逐渐发展为展现《维摩诘经》十四品的宏大格局,同时,也使以《维摩诘经》为依托的维摩诘变相的发展,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实践之一。

维摩变·文殊师利(五代) 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北侧

看点三 女供养人

世家大族的女供養人(宋) 莫高窟第61窟北壁

窟内南壁第三身供养人像存有题记:“施主敕授浔阳郡夫人翟氏一心供养”。东壁的南北两侧画有曹氏家族的女供养人49身,其中多数为宋代重修,惟北侧的四身为五代的原作。供养人头戴凤冠军,饰花钗步摇,面饰花钿,着回鹘装或汉装,托花盘或香炉,表现了现曹氏家族的华奢和对佛教的虔诚。此外,西夏时期重修甬道两壁时,于南北壁画炽盛光佛九曜图和黄道十二宫,人物榜题用西夏和汉文双语书写。

按照常理,供养人像是按辈分高低来排列的,可是本窟却把窟主曹元忠的生母宋氏放在第四位,而辈分低的于阗皇后(于阗公主是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之妻)排在前面。如果不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按常理,广平宋氏应排在第一位,因为宋氏是曹议金的原配夫人,又是窟主曹元忠的生母,对“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和于阗皇后来说,广平宋氏既使不是生母,也是母亲一辈的长者,可是排在第四位,站在女儿辈之后,这说明此时曹家在对待甘州回鹘、于阗回鹘采取的联姻、礼让、尊重的态度,即使在修建洞窟时也不例外。这四位供养人的排列,体现了曹氏政权的和睦四邻的一贯政策。

看点四 梅花妆

世家大族的女供養人的梅花妆(宋) 莫高窟第61窟北壁

供养人的面部有贴花,面部贴花是当时贵族妇女的一种时尚。梅花妆(唐为贴花):据史书记载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到公主额上,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三日洗之乃落,宫人看后奇异,都效之,也就是梅花妆。

书名:文殊堂:曹元忠时代佛教文化与视觉形象个案研究

主编:郑炳林 本册作者:邹清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莫高窟(上)
敦煌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 第61窟 五代(元)
莫高窟石窟之16、17、29、55、96、130、148、257、328、423
1996-20T《敦煌壁画(第六组)》特种邮票
佛教石窟艺术之中国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