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晰度”对一泡茶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清晰度”这个词很好理解,在生活中我们会说一个人思路和条理清晰,会说一台摄影机或是放映机成像清晰,对声音也有声音清晰度这样的物理学名词。

无论是在日常的喝茶还是专业的审评当中,“清晰度”这个评语的出现频率同样不低,而且在对顶级岩茶“活甘清香”的评价中的“清”,在学委看来也涵盖着对一泡茶清晰度的要求。

清晰度的出现本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容易地去把握到一泡茶的特征,这样看来,一泡顶级的茶往往是更易让人理解并产生共鸣的

但是,“容易理解”似乎就不符合岩茶难懂这一特性了,要知道一好泡不仅得有清晰度,还要有“活”这样的抽象体验,以及丰富性这个似乎与清晰度相悖的形容。

这让学委觉得,清晰度就像是让你看起来懂了,但实际上又好像不懂,是在学茶路上“鼓励型”角色的存在。

#01.

如何判断一泡茶的清晰度

我们对一泡茶的特征判断是调动起五感的同时再调动着记忆中的数据库,对清晰度的判断也是如此。

首先是最直观的“看”,看汤色的清澈度。不像白茶、绿茶茶汤中的毫毛多是一种内含物丰富的表现,也不像“冷后浑”是红茶好品质的表象。岩茶中对汤色清澈度的判断会比较纯粹,就是看茶汤是否清澈透亮,是否浑浊。

▲白茶类代表品质好的“浑”

虽然纯粹,但是茶汤的清澈度也是判断岩茶品质好坏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我们日常使用的玻璃公道,审评时的白瓷盖碗都是为了更好看汤色。

在审评当中,有时会用上滤网过滤出汤时掉落的茶叶碎末、条索以及不小心混入的异物等外在的干扰因素以便更准确判断汤色清澈度。也会用上汤勺搅动茶汤,在动态的过程中判断汤色是否浑浊。

学委觉得,一泡视觉上清澈透亮的茶汤,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工艺的好坏得失,还能够传递出香气与滋味纯净的印象

▲审评时用白瓷碗以及汤勺辅助观察汤色

看之后,接着就是“闻”和“喝”,闻香气以及喝茶汤中是否存在着像霉味、堆味、青味等令人不适的杂味、异味等,在学委看来无杂味、异味是对一泡茶清晰度基本要求

不过,在岩茶中有些香气和滋味是存在于“灰色地带”之中的。比如茶中出现的樟木香,在审评上会被一些专家评委视为制作时混入了樟树叶等异物而带来的异味。

在学委的喝茶数据中,确实有在周围种着樟树的山场环境当中喝到过樟木香,或是物质基础丰富经过一定时间转化后的陈茶中也能感受到樟香的存在。

▲泽悟怒目金刚,2020年中足火铁罗汉就是以浓郁的樟木香和薄荷味成为一款具有高识别度和记忆点的品种茶

另外,对异味的理解也会带上个人非常主观的因素,有些在岩茶中出现是正常且合理的香气、滋味特征,比如说薄荷味、清凉感,在一些人的眼里却是黑暗风味般的存在。

又或是过浓重的丛味,在有些朋友的眼中被视为“一群汉子流了汗然后在树下阴干的味道。

除了没有异味,对一泡茶清晰度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品种、工艺,山场的特征清晰以及它们香气的高低等。

比如肉桂的桂皮以及花果香,比如老丛水仙的兰花香以及丛味等,在这些特征清晰基础上,无论品种、工艺和山场在一泡茶中以什么样的排列组合形式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判断一泡茶的层次感以及脉络走向是否清晰。

▲仅生家这款2022年的水帘洞百年老丛,在足够树龄的加持下丛味几乎从始至终地稳定在每一泡汤水中

对清晰度高阶版的判断,那便是“活甘清香”中的“清”了,这个“清”是茶汤的清澈度,香气与滋味上的干净度、纯粹度,透度等综合式体验

其实“活甘清香”四个字中每一个字在学委看来都是对一泡茶从细节到整体特征的高度概括,它们自身就像许多线条交织成的一条线性脉络,紧接着与“活甘香”再交织,形成一泡精彩且丰富的茶。

#02.

什么影响着一泡茶的清晰度?

我们常说,做青要做透,焙火要焙透,其中一个“透”字就带上了非常直接和有力的清晰印象

像影响茶叶清晰度的异味、杂味通常是因为做青与焙火阶段中“透”的缺失带来的。比如在做青的过程中,如果摇青不够,香气中往往会带上青草气,但摇青过度的话,又会产生令人不适或不雅的酸味、呕味,酵味或是闷味等。

岩茶的焙火环节本就是一个让茶叶在热化的作用下使物质转化,进一步熟化和纯化的过程,通俗说就是给一泡茶“定型”的过程。这个定型可以是通过大足火稳固住它当下的特征,且在岁月中一路静好,还可以是点到为止留给时间的再塑造。

这与Tony老师理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他给你打造一头可塑性强的发型时,在由短及长,由摊放到捆绑的过程中都会有值得欣赏的造型感。

当然,在焙火环节中,如果没有焙透或是火候不到位的时候,茶叶会比较容易出现夹生味或是返青的现象。在学委看来,做青与焙火环节中的“透”并不是走向极致而是刚刚好的意思

▲三个年份北斗峰向天梅:2019中足火、2020中火、2021中轻火

在制茶过程中,一些细节上的疏忽同样也会给茶带来杂味与异味

比如说在岩茶焙火翻拌的过程中,茶叶的条索、细末抑或是一些竹制、木质制茶工具的掉落在焙坑当中燃烧的烟味被茶叶所吸收,那我们在这泡茶中就有可能闻到或是喝到烟味。比如当茶叶被制茶机器中的油脂污染,油脂氧化过程中也会产生异味。

我们在包装、存放茶叶的过程中,如果泡袋本身味道过重、茶叶受潮,存储环境中的异杂味等都是对一泡茶清晰度的影响因素。

一泡茶“进阶版的清晰”或者说在清晰的基础上“锐化”某一项特征,那就得看制茶师傅的擅长,倾向以及风格了。

比如对一泡肉桂来说,对桂皮味、花果味或是具体到水蜜桃味等都从采摘环节开始就带上了不同的工艺侧重;如果要凸显它的清凉感,通常是火功火往上顶将桂皮味弱化;如果是强调山场的,一些制作者还会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将山场感置于c位。

▲2019年纯料牛栏坑老树肉桂采用了中火工艺,把牛栏坑特有的略带甘草味的青草气息变成整泡茶的明亮之处

可以看出,一泡好茶通常都是清晰与丰富并存的,清晰与丰富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悖论,而是在清晰度高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认知到一泡茶的丰富

当一泡茶中的花香,果香,又或是带着粉感的花香,带着胶质感的果味被我们把握,甚至是花果香在个人的风味数据库中能够具体到什么花、什么果时候,我们才会惊喜于这泡茶的丰富。

在学委看来,一泡清晰度高的茶,不仅能够呈现每一泡茶汤的具体细节,还能通过这些细节给我们架构出它的整体。

最后,分享两款学委心目中今年清晰度的代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茶审评
「我以前从来没喝过茶,但……我也想成为茶客!」
如何品鉴一泡好“毛茶”
干货 | 关于品鉴,有几个不得不说的秘密……
武夷岩茶的'毛茶'该怎么品
这才是水仙、肉桂、大红袍的真滋味,感觉以前的茶白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