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场主人刘德喜 | 他可能是最爱斗茶的传承人


作为过来人,Y老师觉得喝茶这件事时间久了都会出现一个屏障期,这个屏障就是能让你喝起来开心的阈值变得越来越高,以至于“因为喝到一泡让你特别赞叹的茶且非找上门去探个究竟”的概率持续下降。

比如我吧,能想起来最近一泡喝到因为工艺如此感人且想问个明白的茶已经是19年的事。

那是在某斗茶赛的茶样堆里我随机抽了五款茶样进行盲品,其中一款轻火肉桂碾压式的抓住了我的味蕾,虽然同步审评着五款茶,可当时自揭盖的那一刻起,所有的聚光灯就不自觉的偏袒到了这泡茶中。

▲就是这款,当时手机随手拍

它具备非常清晰的滋味脉络,先是娇嫩的夏日花香,接着借着奶油的润泽感绽放着桂皮的张力,当花香、奶油和桂皮综合到恰到好处时,青草香的木质味涌动着,把舌面上的奶油香拉扯入喉。

虽然这几种香气特征是一款优秀肉桂的基本特质,但是能在每一道水中如此清晰的表现不同滋味的层次感,且鲜锐得丝丝分明,实属难得的一泡难得的兼具了斗茶功能和审美价值的肉桂。

由于实在记挂着,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找到了主办方去探个究竟,竟然发现这泡茶的作者竟是我们16年采访过的前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德喜。

山场主人:刘德喜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武夷山市茶叶局专家库成员

德兮谷品牌创始人

因为对一泡茶的着迷,时隔五年再次拜访刘德喜(相关链接:刘德喜|把茶做好,不过是尽了一个做茶人的本分),犹如被重新解构的茶一般,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从事武夷岩茶整整三十年的技艺高手。

01

传承人的份量和份量之外的趣味

了解刘德喜的人都知道他学做茶的起点,因为是刘宝顺的老乡,所以93年开始就在刘宝顺的指导下负责厂里的焙茶事项,也是那几年开始得到了规范的学习和锻炼。

97年之后,他转战到刘国英门下,开始学习岩茶的初制工艺,这一学就是六年的时间。所谓十年磨一剑,在刘德喜的经历中,就是如此的具体。

翻看五年前Y老师文章里写的,“两次拜师学手艺的经历是刘德喜最宝贵的财富,他虽然没有出生在制茶世家,没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却是站在一个令人羡慕的高起点之上打开茶叶的大门。”

这话虽然没有错,但是如今看过众多做茶师傅之后我们更加明白,对于做茶这件事的能力是需要悟性的,跟着大师学习是好的起点和机遇,但并不是绝对优秀的必然结果,还是得分人。

刘德喜就是这样兼具了幸运和悟性的天赋性选手,毕竟不是谁都可以获得“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头衔,这个份量举足轻重。

说起来岩茶教室拜访过的传承人不少,但是相比其他“大师范”的端庄刘德喜反而更多了一份率真的趣味,这个趣味的鲜明之处特别简单粗暴,爱斗茶,爱肉桂。这可以说是他一点都不愿意修饰的两个嗜好。

▲厂里的奖杯荣誉墙

说起“爱斗茶”这件事是有一个比较级的,别人可能是冲着“斗”的本身,非要比较出一个输赢,而刘德喜却跳过输赢的本身,奔着他所需要的奖品。

比如14年的时候他需要一辆车,当时武夷山茶王赛肉桂状元的奖品是一辆皮卡,于是他就领走了。

▲进山时我们坐的就是斗茶荣誉奖品获奖车出发的

把车开走之后,感觉自己啥也不缺的幸福感爆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作为茶人怎么可以少了一幅张天福的字在家中坐镇呢,刚好16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茶王的奖品就有张老的字,于是顺理成章的又被他接了回去。

18年搬新厂,刘德喜觉得搬新家需要一个当年新鲜出炉的“状元”给家里“开光”,于是第一届水之品斗茶赛的肉桂状元奖杯就被放到了新厂里……相信我,如果当年张老的那幅字是金奖的奖品,刘德喜也可以毫无差池的拿个金奖把奖品接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拿“状元”可能不是最厉害的,真正的高手已经把参赛变成了一种趣味游戏的享受,且游刃有余,相比其他参赛选手,反而多了一点被高手运筹帷幄的点缀感。

至于“爱肉桂”嘛,这更是喜欢到你肉眼可见的。

比如能让他亲自手工做的茶几乎都是肉桂,我们在聊不同名丛的滋味特点的时候,刘德喜总会非常傲娇的补充一句,“还是肉桂香”,不说别的,你就看那几个游刃有余的奖项,全是来自对肉桂掌控力的笃定。

相比“肉桂就是信仰”的民风,到了刘德喜这,我倒觉得肉桂就是他的亲人更为妥帖,毕竟在对待亲人的时候才是最难被修饰情感,喜欢不喜欢,亲密还是距离感全都在行为之中。

相比一些“都喜欢”的周全,这种对肉桂的从容、笃定又傲娇的偏袒,更多了一份真性情的率真。而且时隔五年,这份率真变得愈发真实可爱,这在“专家”、“传承人”的头衔之上,多了一些“好玩”的反差萌。

02

碧石,技术流最爱的山场

说起山场这个话题,刘德喜跟大多数专业者保持比较一致的态度,并不刻意强调,这一点通过他的品牌德兮谷的产品线可以直观的感受到。

不强调不代表不重要。刘德喜说,“首先能上手工制作的岩茶本身就已经通过了筛选,除了山场,还有就是采摘。我们做手工茶的只做中午下山的标准青叶,这一点很重要。”

之所以在包装上不刻意强调山场,他告诉我们,“因为所有的茶品出来我们都要经过最终的审评去区分等级,每一年等级高的工艺和原料都不会是固定的山场或者批次,所以我们尽量以产品品质的本身为主。”

虽然如此,但是多年的从事经验还是让他积累了一些优质的山场资源。

比如陆续承包了一些慧苑坑、水帘洞一带核心区的山场,但是家里最大的一片自有茶园就在2000年购买的碧石,毕竟这个资源的积累对于每一个手工艺者来说才是最踏实的固定资产。

▲碧石卫星图

说起碧石这个山场,这几年名气并不算大,但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探讨天心村之外能称得上技术流的制茶师的时候,他们的山场清单里都必不可少的会有碧石这个山场。

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碧石这个山场传统上就是属于国有茶山,张天福老先生民国时期创立的“国有示范茶厂”在这里就拥有大面积的山场资源。

林馥泉记录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中,完整记录的茶厂地图,用的就是碧石茶厂。

当然这么多技术流会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山场贮备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一定还是这里出产的茶品质好。

我们就找了一天刘师傅焙火的间隙,带着他的两个女儿和我们一起,去了一趟他们家的碧石山场。

记得我们16年采访刘德喜师傅的时候,他的大女儿刘媛刚生完孩子在家,小女儿刘涵杰是曦瓜厂里的企划负责,如今姐妹两都全身心投入到“德兮谷”品牌学习探索中,希望父亲这门天赋般的手艺可以被更多人认可。这恰好也是我们岩茶教室记录五年多的时间里看到彼此的共同成长。

▲父女三人(右一刘媛,左一刘涵杰)

说回碧石这个山场,在武夷山风景区的西北角,从上帝视角俯瞰,整个碧石的山场有点类似马头岩,是一片由峰峦起伏的丹霞地貌山丘包围着一片小小的山间盆地形成的。

刘德喜师傅告诉我们,碧石这个山场因为原来很长一段时间是国有的,所以没有像三坑两涧里面的那些山场分的出那么多的小地名,大概就是分为内碧石和外碧石两大块,中间夹着一块山间盆地。

他们家的碧石山场就是在一处紧挨着中间那块山间盆地缓坡的岗顶上,是所有喜欢做肉桂的师傅所钟爱的那种坡面的茶。

土壤特征也是典型的包含砂砾的棕黄色土壤。


其中将近十亩的面积都是肉桂,剩下一些都是拼配大红袍时所需要的品种配料,像白牡丹、黄奇等。


▲白牡丹

▲黄奇

“你们看对面那些夹在丹霞地貌的岩缝中的留丛树状都是老丛水仙,大多是国有时代就种下去的,而这一片山场我当年买的时候种的全是凤凰单丛,是在我买回来之后才全都被我改种成了肉桂。怎么说呢,还是肉桂好!”

你很难想象,像刘德喜这样的资深大师在说“我还是喜欢肉桂”时的表情,有一点孩子对喜爱玩具的任性,还有一个男生对中意女生的暧昧,这在从事一个行业三十年的匠人身上看到如此真实的表情,是何其的魔力。

明天的文章就是刘德喜师傅跟大家分享的三款手工之作,同样是肉桂,看看大师傅眼里所理解的“大桂”跟市场上蜂拥而至的“大桂”,到底有什么区别?教科书级的份量分享,格外值得被期待。


刘德喜的三泡茶

2021年8月5日 明晚20:30

独家首发 50份限量分享

今日互动

你对刘德喜师傅印象最深刻的一泡茶是什么,留言区说说它给你的口腔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武夷岩茶肉桂“全肉宴”
走近状元肉桂,刘德喜:武夷山茶十二大传承人之一
12位首批国非遗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传承人|大红袍|武夷|武夷山|武夷岩茶|茶叶
八个低调又顶好的岩茶老品牌
慧苑坑
竹窠,岩茶爱好者心头的白月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