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九章:冠群畏葸不前 冠廷义薄云天

|每周五更新/廉克飞(撰文)|
9月6日,左宝贵(字冠廷)派奉军哨官傅殿魁率骑兵一哨出探,进至黄州东5里时,与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先头部队一户兵卫步兵少佐所率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遭遇,双方交火后,奉军因敌我悬殊太大,即撤队回营向左宝贵报告,在左宝贵、马玉昆催促下,叶志超召开军事会议。经过一番斗争,叶志超答应出兵。决定各部抽调八成队,分两路迎击日军:北路由原牙山军3000人截击元山支队;南路又分三路:左路奉军2000人,中路盛军4000人,左路盛军1600 人,分进合击大岛旅团,在9月7日早晨,清军渡江至中和郡,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中和郡的时候清军竟然因为夜黑看不清,导致自相残杀,这一场“乌龙事件”导致清军自伤100余人,死亡20余人。叶志超便于当天飞函前敌调各军回防,从此,各军坚匿平壤,龟缩不出。而日军则利用这个机会顺利完成了对平壤城的包围。
9月12日,左宝贵探知日军朔宁支队已进逼大同江,急命奉左营步队、右营步队、后营步队到大同江上游搜索,双方发生遭遇战,枪炮互击,奉军击沉日船数艘。正相持间,叶志超接到日军大队人员进入成川的报告,担心平壤后路被切断,便急忙用羽箭将三营调回。结果朔宁支队顺利渡过大同江,绕到了平壤背后,完成了既定战役部署,对平壤构成极大的威胁。9月14日,占据顺安(在平壤城北)的日军元山支队挥师南下,直取平壤西北的坎北山,欲抢占制高点,布置炮兵阵地。
为什么战争中总要抢占制高点,因为制高点主要有两个作用:
1、观测作用,制高点有利于观察敌情,有利于绘制作战图标,布置兵力,如果失去它,等于自己的行动全部在敌人眼皮底下,敌人可以在制高点上布置观察哨,呼叫后方火力打击你,那你在战斗中将处于弱势
2、压制作用,在高处,射程更大,可以更好地控制周围的通道,控制对方的活动空间,在远古时代,在冷兵器时代,借助惯性,它可以节省能量,而对手则必须向上进攻。身穿重型装甲和武器对身体的要求更高。另外,弓箭是弹丸。站在高地上并向下射击,借助重力加速度,箭将变得更强大,而低洼的箭将消耗大量能量,并且很容易将其阻挡。
在热武器时代,占领了制高点,就可以有良好的射击视野和射击距离,特别是可以安排炮兵攻击炮兵无法到达的平坦地面上的某些地方,并通过火力封锁来压制敌军的活动空间。
所以,日军占领制高点,就是为了布置炮兵阵地,左宝贵于是急命杨建春率部出击,可是终因日军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势,居高临下,奉军虽然拼命攻击,最终未能将日军击退。城内奉军以大炮仰攻,日军坚伏不退,奉军只得放弃进攻。
敌军兵临城下,大战在所难免,在主动出击的同时,左宝贵“日督勇丁并朝民于城内外筑垒”,认真布置城防。除在玄武门城楼上敷设炮台、加固女墙外,对牡丹台和并岘高地的防御工事尤为用心。

平壤城地形平面图

牡丹台为全城制高点,据台可俯瞰全城,台顶紧逼玄武门,号称“天然险堑”,“巍然屹立于平壤城北角,截然临大同江”;并岘高地在玄武门正北、牡丹台西侧偏北,适为牡丹台与箕子陵以北之要冲,“若非拔并岘山,不能入平壤城北”。奉军在牡丹台筑堡垒一座,垒壁高五丈,设圆廓形炮台,“炮座完备,掩蔽坚固”;在玄武台东北大同江岸修堡垒一座;在并岘高地修堡垒三座,一偏南,两偏北。这样,玄武门外即构成两重堡垒,内重两垒,外重三垒,外垒环绕内垒,内垒拱卫玄武门。这样设防,可谓周密,但未能进一步向纵深处设防,也低估了日军大炮的威力,以致大战中处于被动地位。
左宝贵与叶志超(字冠群),原本并无芥蒂。但面对强敌,在战守去留问题上产生了明显的意见分歧。平壤大战前夕,左宝贵凭一腔忠义,同叶志超的畏敌逃跑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9月3日,叶志超召开军事会议,把他的逃跑计划和盘托出。他说:“敌人乘胜大至,锋芒正锐,我军弹药不齐,地势不熟。不如各整队暂退叆州(辽东),养精蓄锐,以图后举。”当时诸将依违参半,独左宝贵直陈己见,认为在日军尚未对平壤形成包围之前,必须主动出击以灭敌焰,防备日军包围错制,断我后路,造成战不得胜、退无归路的局面.他动情地说:“敌人悬军长驱,正宜出奇插击,使只轮弗返,不敢窥很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每岁靡金钱数十万,正为今日耳!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故大丈夫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至成败利钝,不遑计也,”一席话, 说得叶志超面热心跳,“唯谢过”。与会诸将均为之动容。叶志超不得不暂时收起逃跑的念头。
继而,日军进通黄州,“黄州迭次告急,马玉昆、左宝贵欲前进,(叶志超)总统力阻,恐得首功。”
上文述及南下黄州之举,也经过激烈的争论才形成决议。当时卫汝贵认为:“此时东西支吾,万不能孟浪进兵。”叶志超“审敌量力,亦颇为然”。左宝贵力持异议,他说:“守城必败,出击则生,今之战不同于既往仅靠刀枪所杀,敌军若用炮火攻城,非土石可抵挡者。若今日不战,明日又不战,坐待倭寇抄过平壤,截我归路,授首遭戮,心实难甘!”主张抓住时机,南下截击日军。马玉昆与左宝贵同见,也表达了自己的抗敌决心。双方争论激烈,相持不下。幸逢朝廷严旨督促出击,叶志超怕不好向军机处交代,才勉强同意。
9月9日,“闻倭人发兵平壤,左与叶相聚面商,左主战,叶主退守,意见不合”。叶志超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电告李鸿章:“平壤城卑而圮,粮少又难转运,无水,万守不住。”又说自己“倏得头眩心跳之症”,“病躯难勉临行阵”,请求“开缺回津就医调养”。9月11日,他又向清廷谎报:“现五大军止存粮数日”,他“心力交瘁,病又日重,饮食亦不能进”,再次为逃跑寻找借口。这一切, 都没有逃脱左宝贵的眼睛,但从大局着想,他还是强抑愤怒,多次找叶志超面谈,恳求他“同心合力,共济时艰”。
9月12日,日军进逼平壤,形势紧迫,在左宝贵、马玉昆等人竭力规劝和襄助下,叶志超才召集军事会议,商讨应敌事宜。颁布防御命令。分配各军防守任务如下:
  1. 朱雀门(南门)外的江南(大同江左岸)有马玉昆毅军一营、盛军一营共同在副桥头驻扎,若有缓急,由马玉昆、聂桂林各增派一营奔赴援助。

  2. 从大西门(静海门)起至盛军与毅军马玉昆营防守交界之间,若有缓急,由盛字军奔赴援助。

  3. 北门外山上由左宝贵奉军三营,江自康两营分别驻守。

    左宝贵奉军三营营官分别是副将杨建春、都司徐玉生和守备杨建胜,他们守卫平壤的玄武门、牡丹台和城外堡垒,共计一千五百人。

    如有缓急,由丰阿升的盛字营奔赴援助。

  4. 从大西门至七星门,由牙山军防守,倘遇缓急,盛军卫汝贵迅速派兵支援。

平壤战役布防图
叶志超表面上命令各军严加防守,暗地里逃跑的初衷没变,仍在窥伺时机。
9月14日,日军已齐集平壤城下,隔大同江向城内开炮遥击。城内朝鲜百姓纷纷逃难,清军人心浮动。盛军士兵不服卫汝贵,“连夕自乱,互相贱踏”,诸将“均观望,无战意”。
叶志超不仅不认真组织防御,稳定军心,反而下定了弃城北逃的决心。他召集军事会议,向诸将摊牌,振振有词地说:“平壤兵力太单,难以抵御。”
左宝贵听他口气,知眼前这位总统已被日军吓破了胆,自己多日的争论、规劝都无济于事。兵临城下,大战在即,他却铁了心不战而逃,好端端的平壤城就要葬送在他手里。一旦平壤失陷,日军长驱北进,局面将不可收拾。想到此,左宝贵怒火中烧,再也按捺不住。他呼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不等叶志超把话说完,就怒视着他说:“自以举命东征,誓当为国效力,旋进旋退,坐失事机。”接着历数叶志超入朝以来贪生怕死、误国误民的罪行,说到激动处,怒发上冲,须眉皆竖。为了激励诸将,左宝贵对众自誓:“宝贵食君禄,尽君事,敌兵一到,只有与他死斗一招”,“力即不及,义不可挠”。
最后,他直视叶志超,斩钉截铁地说:“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又对众人一揖到地,心情沉重地说:“诸公勉之,宝贵告辞!”说罢愤然离去。
回到玄武门营地,左宝贵激动的心情仍未平静,万般感慨齐集心头。这时,戈什哈(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又报告了杨建春等在城外出战不利、日军已抢占坎北山的消息。本来,左宝贵因连日征战,营务操劳,已五日五夜未能好好休息,现在不如意事又纷至沓来,不禁忧心如焚,急出一身冷汗,帐前一阵凉风吹过,忽觉右半身麻木酸软,难以自持,竟罹患了右偏中风。
躺在病床上,左宝贵考虑的还是军国大事,他叫人给裕禄发报,告以“大敌当前,连日血战,而成川之贼数千人,今日窜顺安,后路已为截断,辎重均在途中,殊深焦灼”。这是他最后一次向国内报告军情,但在电报中只字未提自己患病一事。
想到会议上叶志超的表现,左宝贵估计他可能趁夜逃走,若真如此,则军心更加动摇,后果将不堪设想,无论如何得先稳住他。为此,左宝贵想出一条计策。

待续…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图说甲午战争09
太平洋战争(插图版)--- 7平壤战役---青梅煮酒1970
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陆上作战
镇压太平天国的悍将叶志超为何在中日甲午战场成了逃跑将军
第九十九回  陷平壤左宝贵殉节 战辽海邓世昌成仁
被遗忘的民族英雄:“白马将军”左宝贵血战沙场,平壤城头留英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