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劝读十则》所做的学习笔记如下:一、陈修...
《劝读十则》所做的学习笔记如下:
一、陈修园认为诊治疾病是“迨汉仲师出,集伊圣及上古相传之经方,著《伤寒论》及《金匮玉函经》两书”。所以他认为:“以读仲师书,为第一劝。”为什么呢?他明确指出:“以药治病始于伊尹《汤液》。”
二、他认为后学者要认识到金元四大家的负面作用,他们“自夸为挈领提纲之道”,其实是伪术相师,“虽尊仲圣之名,鲜有发挥。更有庸妄者,颠倒是非,谓仲师专工于伤寒,其桂枝、麻黄只行于西北,宜于冬月”。如果你已经受到他们错误观点的影响,就要洗心革面,“知过必改,为第二劝”。
三、他认为“古人用药,除宿病痼病外,其效只在半剂一二剂之间”,所以“经方效如桴鼓”。《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覆杯而愈。《伤寒论》云:一服愈,不必尽剂”。后学者要认识到“经方之疗效神速,为第三劝”。中卜
四、他认为《伤寒论》诸方“以存津液三字为主”。桂枝汤如此,“麻黄汤也是养液之意”。至于《金匮》诸方,“大旨是调以甘药四字”。后世的偏驳不驯,板实不灵,又不可不知。“则明经方之有利无害,为第四劝”。
五、他认为中医师对于《伤寒论》中的剂量不明,“铢两升斗畏其大剂,不敢轻视。不知本草乱于宋元诸家,而极于明时李时珍”。应该重视量效关系,“俾知经方道本中庸,人与知能,为第五劝”。
六、他认为《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小柴胡汤,无论伤寒杂病、阳经阴经,凡营卫不和者,得桂枝者而如神;邪气不能从枢机而外转者,得柴胡而如神”。中医师要以重视、理解与善于运用这两个方子为起点,“而以愈达愈上。为第六劝”。
七、他认为危急拯救,不能专靠人参。起死回生必须“照仲景法,四逆、白通以回阳,承气、白虎以存阴,助其枢转,运其针机,脏腑调和,统归胃气”。他总结自己一生的临床体悟,道:“余自临证三十余年,知经方之权夺造化,为第七劝”。
八、他认为:“经方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间临证立方,至晚间一一于经方查对,必别有神悟,则以温故知新,为第八劝。”
九、他认为:“医门之仲师,即儒宗之宣圣。凡有阐扬圣训者则遵之,其悖者则贬之。”后世历代医家虽然也有一星半点的经验与成果,但是与仲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初学者在入门时没有打好《伤寒论》与《金匮》的坚实基础就接受后世医学家的理论,可能会走入迷途,医学思想“则以专一不杂,为第九劝”。
十、陈修园号召大家“务宜推诚相与”,希望岐黄之道、仲景之学日益昌明。同道之间开诚布公,“则以有言无隐,和气可亲,为第十劝”。
我终于读懂了这篇文章,就像打通了与陈修园对话的渠道,心里非常高兴。不仅如此,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才知道中医学的知识不仅仅是病人与医师面面相对的那一刻,同时还存在于临床之外的广大区域。这些广大区域包括被现代中医学称之为中医心理学与中医社会学等学科。当然这些学科的知识,最后都还是要回到临床上来,影响临床的诊治与疗效。-娄绍昆《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修园“劝读十则”
黄煌经方三字经
运用仲景之思维武装自己--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
我学习《伤寒论》的体会|经方读书社
2014年5月刘希颜老师答疑
“张仲景方”方族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