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景氏七进士”户籍归属地浅见

“景氏七进士”户籍归属地浅见

威远县是千年古县。隋开皇三年(583)置威远戍,十一年(591)改戍为县,隶属资州。唐武德元年(618)置荣州,辖公井、大牢、威远三县,州治公井。唐贞观八年(634)时,荣州辖大牢、旭川(县治在今荣县城)、资官、威远、公井、和义6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荣州治所由大牢迁旭川。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荣州为和义郡,改大牢县名为应灵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和义郡复为荣州,辖旭川、资官、应灵、公井、威远、和义6县。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和义县并入威远县,时荣州辖旭川、资官、应灵、威远、公井5县。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旭川县改名荣德县。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公井县并入荣德县。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升荣州为绍熙府,辖荣德、资官、应灵、威远4县,府治荣德。

威远县在唐、五代、两宋时期,其建置是连续的,并且均隶属荣州(绍熙府),直到宋末为止。元初荣州州县俱废。明洪武六年(1373)复置荣州,威远县复置;洪武九年(1376)降荣州为荣县,威远县建置延续,均隶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1667)威远并入荣县,十三年(1674)威远复置,二十年(1681)威远再次并入荣县;雍正六年(1728)复置威远县,其建置延续至今。

威远县县名越千年不改沿用至今,而唐宋时期威远的历史人文大都淹没于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之中。南宋《舆地纪胜》在荣州景物(下)中记载:“石牛镇,《九域志》在威远县,《图经》(指宋《荣州图经》)云在县东七十里,本朝尚书右丞何公郯实生于此。何公《庐江集》载:公母夫人墓志云'公生于和义别野,即北地也’。”。诸如宋代威远历史人物何郯(《宋史-何郯传》记为陵州人),在浩瀚的文献史料中有载,已是极为罕见的。

本文所述“景氏七进士”,特指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进士景进、景遇、景孝、景攸、景通、景任和乾道五年(1169)进士景吉祥七人,前六人具体年榜已失考。“景氏七进士”户籍归属地,在明清方志文献中有两说:一说在古荣州(宋以前)、嘉定州(明清)及其威远县;另一说在资州(清末)。

一、清乾隆《威远县志》相关记载和粗浅认识

清乾隆《威远县志》卷七人物志在科目条下记载“景氏七进士”为宋代威远进士,并在七人名字之下作注云:“以上七人俱绍兴进士,吉祥係绍兴三十八年郑侨榜,本邑旧志俱无考。然城东白塔山下有景氏七进士故宅,基址犹存。其七人姓名得之《通省志》,特补入之”。乾隆《威远县志》卷二地理志,在山川条目中记载:“苏庄台,在县东三里,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因苏家溪山有三台,故名”;又在古迹条目中记载:“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在文笔山麓。按:景氏七进士,旧志(指明《威远县志》)俱失其名。考通志载有景进、景遇、景孝、景攸、景通、景任、景吉祥七人,俱绍兴进士,俱嘉定州人。此七子者母乃是耶?今访诸故老、参诸邑乘、寻故宅之遗墟,览芳名而犹在,非此七子莫与属矣。夫八士著周家之盛,七星耀北斗之辉,不谓簪缨之盛聚于一门,物华之秀钟于一代,於戏!盛矣!然以彼其七子者,其所学所蕴与其文章事业之遗留,文苑儒林,竹帛钟鼎,一无徵焉,徒令人怅望,於人徃风微之后,是可为长太息矣”。

乾隆《威远县志》成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春,由李南晖知县主修、平襄解元张翼儒纂修。李南晖是乾隆十八年《桐柏县志》的纂修人。细读李南晖《威远县志序》文可知:李公于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出任威远知县,莅威伊始,俢志之念即萦绕于心,次年于生员沈璋处寻得明天启《威远县志》(抄本)一卷数十余页,由于公务繁忙,兴学修城,其间,曾于三十三年兼署夹江知县,三十六年兼署荣县知县,并先后三次赴军站办理督粮军务,直到乾隆三十九年姻亲张公来威探望,俢志之举才得以开局行动,历时一年志成付梓。

乾隆《威远县志》卷首在凡例中说:“山川一本旧志所载,间有稍为易置者,则□正之以方隅,使不紊错。”,“古迹与邱墓,得之旧志者半,得之访闻者亦半,未敢臆为减增也。”。据此可以认为:前述“苏庄台”史料和“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在文笔山麓。”两则文字应转录自明天启《威远县志》(抄本)。而古迹“宋景氏七进士故宅”条内按语文字,则叙述了编纂者的稽考过程和结论:考通志(可能指明代或清雍正《四川通志》);今访诸故老,参诸邑乘(明《威远县志》、乾隆《荣县志》),寻故宅之遗墟,览芳名而犹在,非此七子莫与属矣。因此,笔者认为:李张二公编修乾隆《威远县志》时,对古迹“宋景氏七进士故宅”遗址考证是严谨的,将七景名字录入县志、户籍归属威远县,其结论也是有据可依的。

二、清光绪《威远县志》的相关记载和史料研判

清光绪《威远县志》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夏,由吴增辉知县主修、威远举人吴容纂修。光绪《威远县志》卷二在选举志明进士条目下记载:“旧志进士条首冠宋绍兴中景进、景遇、景孝、景攸、景通、景任及乾道五年景吉祥七人,查《通志》俱注荣州人,故汰。”。光绪《威远县志》卷三在杂类志辩伪篇记载:“《通志》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在文笔山麓,查《通志》绍兴进士景遇等七人均注荣州人,其时邑未并荣,荣人故宅如何在邑,岂非自相矛盾?盖沿邑志误也。”。光绪《威远县志》卷三纂修人吴容在《书威远县志三编后》跋文中说:“(《通志》)金石门载,开禧时荣州牧袁桂立雁塔碑于圣庙,鐫宋进士壹佰五拾余名,七景参焉。夫开禧去绍兴不远,去乾道尤近,何遂贯籍错譌而楚材晋有耶?”。这三条记载表明,光绪《威远县志》编修人对乾隆《威远县志》“宋景氏七进士故宅”相关史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删除。

综合研判相关史料,笔者认为:光绪《威远县志》纂修人吴公否定和删除乾隆《威远县志》记载的“景氏七进士”相关史料,是主观片面臆断而经不起推敲的,结论亦是错误的,其对史料研判出错在于:一是在逻辑思维上混淆了“荣州人”与“荣人”、“荣邑”与“威邑”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在唐代,旭川、威远等六县人,都是“荣州人”;在宋代,荣德、威远等四县人,也是“荣州人”;在明代,荣县人与威远人都是“嘉定州(府)人”。二是对大自然剥蚀碑刻文物的力量认识不足,对宋末“宋元之战”、明末“兵燹”毁损文物和方志文献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三、明嘉靖《四川总志》的相关记载简记

明嘉靖《四川总志》(八十卷)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刊刻于嘉靖二十四年(1544)。嘉靖《四川总志》卷十三在嘉定州科第条目下,记载了宋绍兴年间“景氏七进士”的名字(见前)。

四、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的相关记载简记

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成书于光绪二年(1876)。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十三选举志在进士条目下,将“景氏七进士”记为“资州人”。笔者认为:有宋一代,荣州与资州疆域山川泾渭分明,将“景氏七进士”的户籍归属地记为资州应属讹记。可能与清晚期定居于资州城的景氏后人,修祠供奉祭祀七位进士先辈有关。香火盛,小街成,今人美称“七贤街”。

五、清康熙《荣县志》的相关记载和粗浅认识

康熙《荣县志》成书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清初荣县知县韩荩光校阅、朱大任重校、易其极增定,荣县举人刘世璋纂修。康熙《荣县志》孤本(残)于2014年在西北重现于世,承蒙文友厚爱,近日笔者有幸阅读到了该志经整理后的电子版。

康熙《荣县志》卷二建置在学校条目下记载:“(州学)唐武德元年建于桂林山。…绍兴十二年(1142),郡守孟侯迁于莲宇山。开禧二年(1206),守袁桂立二雁塔,题郡人登科者名。教授刘道成记略云:荣虽藩邸重镇,学凡三迁始得胜地。及元末,兵燬。洪武六年(1373)四月初八日,降荣州儒学印时,判官马公辅、学正张朝祖仍创于桂林山。…”。该志卷三士宦在选举条目下记载:“宋开禧二年知州袁桂立雁塔于学。教授刘道成记载荣登进士者一百五十五人。今录其著者,漫者俟考(著者见附录文《古荣州两宋进士雁塔题名录》)。”

粗读康熙《荣县志》选举(科举)史料可知:1、该志载古荣州两宋进士共175人,其中雁塔碑刻题名155人,另碑刻录记载20人。雁塔题名155人中,志录著者140人,漫者15人。2、县志编纂者,在雁塔碑刻进士杨志行名下做注云:“此下年榜多剥”;在赵孟操名下注:“以上载塔可见”。3、在雁塔碑刻著者姓名中,有景吉祥(“七景”之一)的名字。4、在雁塔碑刻著者姓名中,还有淳熙三年(1176)的景旦、以及嘉定四年(1211)之前年榜剥落失载的景谦光两位景姓进士。这二位进士,极可能是“七景”家族文脉的延续。5、在雁塔碑刻著者姓名中,张震为嘉定四年赵建大榜,其后还有五位进士载塔。提示自开禧二年(1206)立荣州雁塔起,进士题名刻塔延续到了嘉定末年(1227)前后,而“教授刘道成《记略》”一文应在嘉定末年以后所撰。

由于康熙《荣县志》是在明万历甲戌(1574)《荣县志》基础上编纂而成,因此笔者初步认为:一是,荣州雁塔碑刻,在明万历《荣县志》纂修时还可见,应不疑。二是,除景吉祥外,“景氏七进士”中其余六人的名字应在雁塔碑刻漫者之中。

六、粗浅结论

综合上述方志相关史料的分析和认识,鉴于“景氏七进士”《通志》注记为荣州人、景吉祥名字出现在康熙《荣县志》辑录的荣州雁塔碑刻著者姓名中、明天启《威远县志》地理志古迹中记载有“宋景氏七进士故宅”遗址、以及乾隆《威远县志》关于“宋景氏七进士故宅”遗址的稽考确认,故笔者认为:“景氏七进士”是荣州人,其户籍归属地为荣州威远县是正确的。

陈廷德

二〇二二年八月

附:《古荣州两宋进士雁塔题名录》

古荣州两宋进士雁塔题名录

康熙《荣县志》卷三(士宦)在选举条目下记载:“宋开禧二年(1206)知州袁桂立雁塔于学。教授刘道成记载荣登进士者一百五十五人。今录其著者,漫者俟考。

勾务滋,祥符八年蔡斋榜第一甲第三人。袁恕,天圣五年王尧臣榜。张昭及,天圣八年王拱辰榜第三甲。何至,景祐元年张唐卿榜二甲;杨若冲,同。勾奖,皇祐元年冯京榜;王梦易,二人同升。张照及,皇祐九年第五甲。杨约、张復,郑獬榜二人同升。张璞、张非宾、勾伸,嘉祐三年章衛榜三人同升。勾仲通、勾龙纲,熙宁二年叶祖洽榜二人同升。张禹珪、勾纯,熙宁九年徐铎榜二人同升。杨九泽、杨镛、王顗、王华,元丰二年时彦榜四人同升。彭景,特奏名六人。勾幹、张鸣谦,年剥。张宾王、杨廷坚,元祐六年马涓榜二人同升。贾贞、李伦、杨復,绍圣元年毕渐榜三人同升。彭汝舟、张龟年,二人同侍奏名。袁瀣、贾亮,年剥二人同升。杨荔、勾说,政和五年莫儔榜二人同升。张说,政和五年何卓榜。杨黄中,政和八年嘉王榜。张公操,政和九年第三甲。谢日新、勾坦然,宣和五年何涣榜二人同升。雷行、史彦成,宣和六年沈曾榜二人同升。杨王休,特奏名。杨充国、贾觐、勾涛、杨穆、杨志行。此下年榜多剥。

勾龙衢、、宋大年、勾洵、曹庚、(王塾?)、杨森£(宝?)祐(四?)年、道夫、杨愿、杨惇、勾龙森、钱光、王忠宝、贾元、杨垫、薛春斗、房兴宗第一甲二人、叚祥孙、袁沂、高迈、李観(崇宁进士)、李槩。袁通明,绍兴十三年第四甲。尤袤、勾龙传、杨璟、孙子立、王曾献、刘硕。勾龙骧,绍兴十八年。杨宗兴、李傑士、王望、杨基、张衡。赵驯,绍兴三十八年(此年份应为刻误)郑侨榜(此榜为乾道五年1169)第二人;李復老;景吉祥三人同升。勾士奇孔颖榜。史记、杜公材、景旦淳熙三年詹骏榜、寻昂、杨勉、陈宁、蹇震第一甲五人、曹汝翼萧国良榜、杨镗、申扬光、刘嵩老、张坤、寻森、李伯翼、勾龙湜、王元辅、袁楠免解进士。宋纶练,第一甲第四人。张德成、杨圭、蹇巽申、李廷表、王曾点、李廷俊、牟缙绅、张伯达、薛年、杨(允?)、刘充、张仪凤、王之逵、杨仁、杨光、李廷老。张鼎,免解进士。温安强、杜廉夫、李朝老、张充、李克俭、曹祖忠。宋宠光,第一甲四人。赵骎、李淳老、张伯道、杜功、景谦光。张震,嘉定四年赵建大榜。勾龙思之、牟汉和、袁子垓、何景昌、赵孟操。以上载塔可见(140人)。…以上别碑载进士名(20位,名略)。”

陈廷德敬录自康熙《荣县志》

二〇二二年八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荣县古代沿革
丰城历修方志漫谈
文县县志考述 谭昌吉
【湖南通谱】《湖广通志》《湖南通志》《湖南省志》之文氏人物
文县进士录
宋代杜氏登科总录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